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实施及其教育价值——从“冰糕化了”的民间游戏说起

作者:刘小娟  来源:  上传时间:2012-06-14
民间游戏,如跳皮筋、捉迷藏、滚铁环等,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孩子们的游戏变得“高级”起来,曾广为流传的民间游戏逐渐淡出了孩子们的世界。为了挖掘其价值,我开始尝试把巴渝民间游戏“冰糕化了”引入幼儿园。
一、实践过程
()活动前的准备:游戏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冰糕化了”是流行于巴渝地区的一种民间游戏,在巴渝各地玩法大同小异,大致如下:一名幼儿当追捕者,其余幼儿四散跑。任何一个幼儿要被捉到时,马上站住不动,同时嘴里喊:“冰糕!”就能逃避抓捕。喊了“冰糕”的幼儿是不能动的,只有等待同伴解救。解救方法为“传电”,即用手拍对方身体一下。被解救的幼儿说:“化了!”就又可以自由跑动了。被捉到的幼儿与追捕者交换身份继续游戏。
从游戏本身来看,“冰糕化了”主要以发展幼儿奔跑躲闪能力为主,游戏形式活泼;规则简单易懂、可变性强;游戏的开展需要同伴的配合与互助;不需要任何特制的游戏材料,开展的随机性大。这表明它适合于幼儿园教育教学。
()初次实施:问题引发了思考
基于上述资料收集与分析,我将“冰糕化了”设计成一次集中体育活动。预定达到以下目标:1.培养同伴间的合作互助精神,在游戏中体验互助的快乐;2.锻炼瞬间起跑、快速奔跑、灵活躲闪与急停的能力;3.明白遵守规则才能获得快乐的道理。
考虑到孩子们初次玩此类型的游戏、安全问题、身体素质差异等原因,我限定了游戏奔跑的区域,控制游戏奔跑的时间,在游戏前利用各种小游戏来让孩子熟悉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实行分组游戏的形式……
尽管我非常认真谨慎、准备充分,但游戏实施后,却让我大失所望:孩子们对游戏规则不自觉遵守,整个游戏过程中大部分孩子一通乱跑,在兴奋中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与任务。一会儿忘了喊“冰糕”,一会儿忘了是谁在“捉”,“敌我”不分;有的孩子喊了“冰糕”趁人不注意自己又偷偷地跑起来;有的孩子只顾自己跑,根本不理会喊了“冰糕”的同伴;有的孩子只管跑起来痛快,横冲直撞,危险重重……
面对这些问题,我对活动方案进行了修改调整,对活动过程进行了反思:怎样才能让幼儿“随心所欲不逾矩”呢?
()再次实施:初尝成功的喜悦
通过反思,我修改了游戏方案,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每个阶段为期一周。
第一阶段:教师发起。
首次玩游戏时,幼儿对规则还没有内化,不能自觉遵守,需要“外力”提醒。此阶段游戏由教师发起,教师参与其中充当“追捕者”的角色。教师在捉的过程中,还要反复提醒幼儿注意游戏规则。比如:要被捉到时要马上喊“冰糕”,喊了冰糕就不能动,在同伴“传电”之后才可以继续跑动……违反游戏规则的幼儿和被捉到的幼儿都在教师的提示下退出游戏,暂不实施替换角色的方式。
本阶段游戏的重点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游戏规则,体会遵守规则才能顺利进行游戏的道理。实践表明,这种边“做”边“说”的方法比“听”了再“做”的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阶段:教师退出。
有了第一阶段的游戏基础,教师可以退出游戏,作为游戏的指导者。首先协助全体幼儿推选一名跑动敏捷、对游戏规则掌握得较好的幼儿来充当“追捕者”;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提醒、指导幼儿如何解救喊了“冰糕”的同伴……
本阶段的重点是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以及游戏循环进行的更替原则与方法。教师要指导幼儿初步探索到游戏当中的策略。
第三阶段:幼儿自由发起。
在幼儿明确游戏规则之后,游戏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幼儿。幼儿会在自主游戏活动时自发组织“冰糕化了”的游戏;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戏角色;甚至会自己创编一些游戏规则。在此阶段,孩子们的游戏自主权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享受到了游戏带来的愉悦。
二、我的思考
游戏“冰糕化了”最终的顺利实施,证明了民间游戏仍然以其多姿多彩的形式、魅力无穷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在“冰糕化了”的游戏中我们已经可窥见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之价值了。
()有利于幼儿游戏精神的释放与表达
杜威认为游戏的精神远比其活动形式本身更具有教育价值。他说:“游戏的态度比游戏本身更重要。”游戏活动是幼儿游戏精神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游戏精神乃是幼儿天性的表达与呈现,它贯穿于整个儿童期,渗透于每个幼儿的生命中。
然而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活动经常被作为操控幼儿注意力、提高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效率、规范教学秩序的工具或手段。游戏的工具价值得到十足体现,其本体价值——幼儿的游戏精神却难以彰显。但是,民间游戏贴近自然,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幼儿喜爱并且愿意玩,其游戏精神的本体价值得以充分展现。
在“冰糕化了”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极其浓厚,即使在第一次不甚顺利的实施中,幼儿初次接触民间游戏时表现的兴奋感也是显而易见的。后来,幼儿不仅在集体游戏时积极参与,还在自由活动时间自发组织、自主游戏。幼儿在民间游戏中获得了快乐的游戏性体验,其游戏精神更是得到了释放与表达,顺应了儿童的天性。
()有利于促进幼儿基础运动能力的发展
格拉胡将幼儿期定义为儿童基础运动时期,幼儿开始学习多种动作的协调,如跑、跳、扔、踢、伸展等。同时,幼儿期是游戏的高峰期,我们应当重视通过游戏来促进幼儿基础运动能力的发展。
“冰糕化了”游戏主要是以奔跑躲闪急停为主要动作,恰恰能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能有效促进幼儿基础运动能力的发展。另外,民间游戏简便易行,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幼儿自由游戏时重要的选择和活动形式,这也为幼儿的基础运动能力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发展了基础运动能力。
()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在“冰糕化了”游戏中,幼儿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对于“被追捕者”——怎样才不会被捉到,在救同伴的时候要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和同伴不会被捉到;对于“追捕者”——怎样才能捉到别人,怎样防止已喊了“冰糕”的幼儿被救走等等。在刚开始玩游戏时,幼儿还不知道该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要么是游戏刚开始一会儿就有很多幼儿被捉到,不知道该怎样去救别人,要么捉了半天也没有捉到一个人。但经过多次游戏之后,幼儿逐渐学会了该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游戏中注意力一定要集中,不能一味乱跑,在快要被捉到时要及时喊“冰糕”;要在捉的人离自己距离较远时再去救附近的同伴才不会被捉住;去捉别人的时候要跑得快,并且要随时“埋伏”在已喊了“冰糕”的人身边等等。另外,幼儿在自发游戏时,还要自己解决如何分配角色的问题,比如谁先来捉。
由此可见,民间游戏活动为幼儿学习解决问题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学会遵守规则是道德行为发展的心理基础。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十分重要。但是幼儿往往都是被动接受规则、遵守规则,并没有真正理解规则的意义,没有养成规则意识。
在“冰糕化了”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逐渐学会了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他们会互相监督,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原因在于幼儿发现每当自己违反了游戏规则后,很有可能造成游戏秩序被破坏,游戏难以继续进行;而如果每个人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就能顺利进行。通过亲身体验,幼儿知道了遵守规则才能享受快乐的道理,感受到了规则的意义。可见,民间游戏不失为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
2.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在“冰糕化了”这个游戏的实施中,幼儿要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救助”其他同伴,否则当所有人都不能动时自己就会输掉游戏。而在“救助”同伴时要通过两人的合作才能成功救出。幼儿只有“互助”了才会在游戏中玩得更开心。由此可见,民间游戏能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培养幼儿合作、互助的精神和行为,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叶可知秋。“冰糕化了”游戏在幼儿园的成功实施表明,民间游戏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广泛搜集各种民间游戏,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
编辑:cicy
 

上一篇:游戏升级四“秘诀”——推进小班娃娃家游戏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幼儿园托班语言游戏:《小风车》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