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剖析和思考

作者:金凤蓉  来源:  上传时间:2011-10-05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性质、教学方法、生活制度、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幼儿园体现“保教并重”,而小学则以“教学为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处处体现“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的思想,注重对幼儿进行“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面能力培养及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个性、意志品质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主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向学生提出一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学生据此进行学习活动,通过上课提问、批改作业、考试等形式来检查、督促、巩固学生的学习,并初步引领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目前,由于受初高中升学压力影响和家长“望子成龙”的超前需求,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是指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取代幼儿园教育方式的做法。这种不良倾向性,导致幼儿教育脱轨、错位,使得幼儿教育走向偏颇,因而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特点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普遍存在,日趋严重,且加速蔓延。
1.部分幼儿园设置学前班,活动室面积狭小,固定二人桌的排排摆放占满了活动室,幼儿尚无游戏活动空间。
2.玩具、图书及活动材料投放不足,一些直观性教具和教学设备等荡然无存,上课只能是片面性“灌输”知识,集中教学的授课形式不再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幼儿的个性发展成为一纸空谈。
3.教学内容违背教育规律,在学习知识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有的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两手放在背后坐着听讲,以学为主进行上课活动,而原有的游戏、综合活动等难以出现,大大扼杀了幼儿学习兴趣。部分幼儿园为迎合家长超前教育的需求,教小学一年级课本知识,做小学一年级练习册和卷子,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很多幼儿入学前会看拼音读书,会写一年级课本上的字,会算百以内的加减等。有的还以此作为幼儿园的特色、品牌进行宣传。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造成的危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如果在幼儿园阶段就进行小学化的教育,会给幼儿的全面发展造成危害。
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有害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幼儿时期正处于长身体阶段,肌肉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如果长时间让幼儿集中精力握笔书写,会影响幼儿手部肌肉的发育和大脑的发育。这样不仅神经系统受到伤害,同时会造成握笔姿势不正确,日后难以纠正。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不良症状产生,影响幼儿以后身体成长。
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有害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许多幼儿园为了应对小学招生考试,满足家长的要求,过早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这种做法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式给幼儿心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幼儿过早失去欢乐的童年,过重的课程使他们产生厌倦、疲惫、畏惧、苦恼的情感,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发展。
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单项的智育或某种技能的训练阻碍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4.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把小学一年级课程提前学完,这样入学时首先领先,不用费力就能取得好成绩,在学习上显得格外轻松。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懒惰、不动脑、不思考,只会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这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很难改掉,当他们把超前学习的那点“垫底”知识用完时,面对新的知识就越来越不适应,结果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学习跟不上的情况也随之产生。如果只是为了“入学”而“学习”,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过早把幼儿拉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对幼儿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不利。
因此,幼儿园阶段提前开设小学课程,从表面上看是向小学靠近,多学一点,学深一点,让幼儿早起步、早领先,赢在起跑线上。实际上,这种急功近利、顾此失彼的做法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点建议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多管齐下,内外兼治,切实有效地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还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更新教育观念,端正办园指导思想
要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讨论活动,深入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实质,转变幼儿园园长(举办者)、教师的教育观念,全面提升幼教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有效地掌握幼儿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开发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适宜方法;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而不是生搬硬套地进行“填鸭式”教学,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引导社会正确看待幼儿教育的作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纠正幼儿教育时期过早接受小学教育的错误认识,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2.注重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求有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媒体杂志、专题讲座等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幼儿园要与家长密切联系,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向家长宣传幼教理论,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家长能从理论上全面地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家长会,分别向家长介绍大、中、小班的作息制度,使家长意识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要根据大脑容易兴奋、疲劳的特点,注意动静交替、动静结合;通过家长开放日,使家长能从实践中认识到由于幼儿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具体形象性和随意的特点,进而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等;要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方法,充分理解“幼儿园的教育做法和教育观点是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
3.多方密切配合,做好幼小衔接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加强对小学办学行为的管理和指导,要积极为新入学儿童创造适应小学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严禁入小学进行各种形式的面试或笔试。要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不得随意删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更不得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课本知识程度分班。幼儿园也应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指导家长参与其中,帮助幼儿顺利入学。幼儿园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幼小衔接”专题活动,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人小学做好准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要相互深入了解双方教育任务和特点,尤其是双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这样才能将幼儿园的教育成果进一步延伸,真正成为幼儿在小学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杜绝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整个社会、幼儿园、小学和家长的共同配合,需要各级政府、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运用晨间谈话,做好幼小衔接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