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常规制度,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0-07-15
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遵循一些规则。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从一开始,他们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制约,他们必须学会遵守规则的约束。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所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则便是常规。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常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从小培养,从小事抓起
心理学上把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称之为“首印效应”。“首印效应”告诉我们:凡事必须重视第一次,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园是孩子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在幼儿园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他们的一生中至关重要,正所谓:“少年若天成,习惯如自然”,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
幼儿处在生长发育期,可塑性最大,最容易受引导。研究表明:3~12岁是年轻一代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有些家长,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孩子还小,不要给他们订那么制度,但孩子的某些坏习惯一旦形成后,就会产生对抗性,新习惯要想扎根下来就困难多了,所以我们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种细节小事上、各个活动环节上,都要制定明确的规则,想方设法运用他们能接受的形式去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如规范幼儿不丢三落四的行动,就可以使幼儿养成做事有条理、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有些家长面对这些小事,常常听之任之,认为“树大自然直”,这是错误的看法。
二、制定规则,注重均衡发展
首先,老师之间要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目标一致,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有效的去实施。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必须制定出明确的规范,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提出并建立细致的规则,依据常规制度对幼儿进行细心的指导,让幼儿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约束自己,才能做得更好。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规则时必须让幼儿清楚为什么这样制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所以,老师也可针对本班的具体情况和幼儿一起商讨制定本班的一些规则。这样,可加深幼儿记忆,更加自觉遵守他们自己亲自制定的规则。如午睡时要告诉幼儿做到:1、轻声走进卧室; 2、临睡及起床时保持安静;3、在固定的地方穿脱衣服;4、入睡时不玩其他物品;5、午睡时能主动表示大小便。
其次,由于家庭教育、幼儿本身具有的差异性,在实施建立常规的初期时,要细心的去指导、示范,对于经常违反规则的幼儿,应该强化动作,并且由于孩子本身具有的一些破坏行为,必要时加以小小的惩罚,反复地建立规则意识,再强化动作。对于这种个体我们应该坚持,不能放弃,步调一致,均衡发展,否则其他的孩子就会去模仿,影响整体,最后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强化激励,做到家园一致
美国心理学家利伯特在《发展心理学》一书中强调提出:强化在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方面是最为有效的,而强化越及时,则效果越大,反之越小。因此,宜对孩子在培养良好习惯方面的积极表现予以及时的、阳性的强化(即肯定、赞扬、奖赏等正面强化)。在幼儿园,孩子们为什么能够形成不挑食、准时睡觉等好的行为习惯,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强化激励作用。例如孩子因偶尔上课发言积极受到老师的赞扬,那么这种行为就会经常表现出来,该行为的增强是由于老师的赞扬起了强化作用。
可是,孩子在园的好习惯到了家里似乎就“忘”了。其原因,除了孩子的习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外,主要还在于家里家长在家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即使制定了一些规定,也由于父母娇宠惯养,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这些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所以,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做到有效的家园沟通,延续幼儿园的某些常规制度,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新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制止和消除不良行为,父母还必须适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强化手段。
四、坚持以爱为本、建立信号机制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老师说:“快去洗手,吃点心”,“上课要坐端正”,“不要乱丢玩具”等简单的句子,这些句子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细细回味,发现命令的口吻太强烈,孩子遇到这些问题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乐趣,只是简单地按照老师的命令极不情愿地执行,并没有内化为孩子的自觉行为,只是在外界压力下暂时的被动行为,这样的常规培养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培养的时候,我们要采用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用点点滴滴的关爱让他们慢慢的接纳和信任,让“爱”成为情感互动的润滑剂,让他们感受到平等、满足和尊重,在爱的氛围里学习幼儿园的多种规则,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接受并遵守幼儿园的规则。
我们还在长期的常规培养实践中以方便、统一、易实施为基础,坚持使用多种信号机制,建立班级常规文化,主要有:1、口头指令信号。通过口头指令信号,直接告诉幼儿该做什么;2、铃鼓信号。铃鼓可以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可快可慢,可轻可重,可敲可摇,在它的多种变化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解放老师的嗓子,更可以达到培养幼儿多种良好习惯的目的;3、音乐信号。在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播放音乐,让孩子在轻松、优美的音乐声中产生愉悦、饱满的情趣,并逐步知道听到某一乐曲,就明白该干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熟悉大量的歌曲和乐曲,享受音乐的熏陶,另一方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接收特定的信号,形成良好的习惯;4、肢体语言信号。老师可使用自身的肢体,做出不同的动作,用肢体提醒幼儿,用眼睛与幼儿对话。如队列训练时,老师通过不同的手势可以让幼儿完成不同的动作。
有位名人说:“人的悲剧是性恪的悲剧”,这名言揭示了性格在人的一生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性格形成依赖于点点滴滴的习惯积累,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出良好的习惯在人生的重要性。但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循序渐进中慢慢形成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坚持常规培养,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298
- 点滴小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esxyuchunhong阅读人气:1034
-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小小天使心阅读人气:1133
-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小杨16阅读人气:1066
- 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常规(中班...贝壳内的珍珠阅读人气:1540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应从哪...橙子阅读人气:690
- [园长管理]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方法有...果儿阅读人气:2087
- [教师工作]怎样培养幼儿耐心倾听的好习惯...琼子阅读人气:1517
- [教师工作]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呢?花语阅读人气:1038
- [教师工作]如何培养幼儿当好值日生?城北荷叶阅读人气: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