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学预备期”班级环境创设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刘芳  来源:杨浦区明园村幼儿园  上传时间:2009-11-20

 

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班“入学准备期”这一特定学习阶段,怎样让环境“说话”帮助幼儿形成习惯,是我们思考和实践的焦点。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一方面要落实“入学预备期”活动目标,另一方面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游戏环境向学习环境过渡;二是既有衔接的共性,又有班级的个性。力求在游戏性和学习性、童趣性和有序性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环境是一本书——引发幼儿主动认知
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是大班幼小衔接中的一项传统活动。每当幼儿参观小学以后,都会冒出许多问题,比如,小学的课为什么和幼儿园的不一样?小学有没有做游戏?小学的厕所怎么在走廊里?于是,我们创设了“小学和幼儿园不一样”“问题树”等环境,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眼中小学与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在各种环境前,幼儿驻足交流、热烈谈论,逐渐比较和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增加对小学的初步认识。
由此可见,环境是一本书,环境能有效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对幼儿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环境是一瓶催化剂——诱发幼儿入学愿望
大班幼儿对上小学,做一名小学生满怀期待和憧憬。为了满足他们想做小学生的需求,我们调整了教室的布局,创设了“模拟小学”的游戏环境,将教室规划为一所小学,分割成课堂、操场、阅览室、教师办公室……当幼儿置身其中结伴游戏时,感觉自己已经提前进入了小学。除了教室布局的改变,材料投放上也有了变化。如提供了绿领巾、红领巾,以及队长标志,让幼儿在“模拟小学”游戏中戴一戴,想象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样子;又如置换了游戏材料库的物品,将学习用品投放其中,幼儿在使用学习用品中对小学有了直观体验;墙上书写姿势的图片,引发他们充满兴趣地主动模仿,积极尝试,感受和了解正确的书写姿势。
环境和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情感体验的空间和机会,更加催化了幼儿入小学的愿望和做一名小学生的兴趣。
环境是一面镜子——督促幼儿养成习惯
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有助于幼儿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以前,幼儿的物品一般由公共保管,集体安排。升入大班以后,我们意识到,如长期运用这种方式,会使幼儿养成懒惰、依赖成人的习惯。于是,我们改变了环境创设,让幼儿学着管理个人物品。在教室、门厅等处,教师为幼儿提供粘钩、橱柜等放置书包的设施,并做上记号;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在墙面贴上“第一节课要用的物品”和“明天要带的物品”等图片,引导幼儿学会根据需要拿取物品。每天离园前,教师组织幼儿相互检查书包或铅笔盒是否整洁,物品是否齐全,帮助幼儿养成整理和管理自己物品的习惯和意识。
在这里,环境像一面镜子,幼儿在与之互动的时候,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修正、内化行为,形成习惯。
环境是一张记事贴——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
“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的建立”是幼小衔接活动目标之一,也是大班阶段重点培养的内容。规则作为社会结构的基础,也是每一个进入新环境的幼儿首先面临的问题。相对幼儿园,小学的规则和规范更加丰富多样。在了解了小学生规范后,我们结合幼儿园作息安排和活动特点,组织幼儿讨论和确立了“我们的约定”环境内容,图文并茂的环境“告诉”幼儿,平常各类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此外,学前阶段的幼儿时间概念比较淡薄,且来离园时间不固定。为了帮助幼儿形成时间概念,我们投放了定时器和时钟,要求幼儿每天8点15分之前准时来园,在完成任务时也要遵守时间约定。很多班级均设立了“上学别迟到”等栏目,幼儿可以用不同形式(图文记录、徽章标记)记录自己来园时间,养成每天按时上幼儿园的习惯。
环境是一张记事贴,不仅记录了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反映了幼儿发展的轨迹。
“环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具有教育的内涵,幼儿园没有一处是无用的环境。”让我们用我们的实践去诠释这句话,共同帮助幼儿快乐地成长,轻松地入学。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室内环境的教育价值及其创设

下一篇:幼儿园图书区创设标准及存在问题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