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集体性交流活动设计中易忽略的因素
作者:崔岚 来源: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传时间:2009-10-2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集体性交流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实践景象,它类似以往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谈话活动。所不同的是,在幼儿集体性交流活动中,教师大多从幼儿收集的信息出发,立足于幼儿经验整合与发展的需求、主题展开的需求,改变了过去纯粹由教师确定谈话内容的习惯,教师更多是示范,以及更多地指向幼儿语言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多年与教师共同探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在设计与组织此类活动时,会忽略一些教学行为,从而导致集体性交流活动的价值与过程受到质疑,活动的有效性存在隐忧。
一、忽略幼儿的情感投射
大班活动“特殊的朋友”的活动目标旨在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坚强,鼓励幼儿学习残疾人不怕困难、自信而坚强的生命态度,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
活动中,幼儿与盲人交流对话,询问眼睛失明的原因;倾听盲人述说生活中的不便与困难,以及是怎么克服的;通过录像与教师的解释,体验聋哑舞蹈演员靠音响震动地板反射出来的节奏进行舞蹈训练的艰难。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但对于幼儿而言,到底怎样的“特殊”是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的,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感受“生活中的不便与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聋哑舞蹈演员靠音响震动地板反射出来的节奏进行舞蹈训练”,这些充满情感因素的内容,幼儿很好奇,但对于这个年龄段幼儿来说,完全理解和接受这些情感则是非常困难的。有些活动的设计,教师以成人的情感经验出发,忽略了幼儿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容易使活动的效果出现偏差。
所以,要将幼儿的情感、行为与成人的情感、行为进行对照,找出幼儿与成人间的异同点,分析幼儿所处年龄段可以接受的情感基础,并寻找在日常生活中,适合幼儿去反复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让幼儿的情感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升华。
二、忽略幼儿已有信息的筛选
“塑料袋的用处”是一个环保教育活动。在前期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塑料袋在生活中的用处,统计家中一天塑料袋的使用数量,然后组织幼儿交流经验。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看见家里人用塑料袋干什么”。
很显然,教师是想通过交流让幼儿把看见的说出来,共同分享不同的生活情景中塑料袋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经验,但教师在此时仅是一个发问者,而幼儿的经验是平行的,对塑料袋的使用经验基本停留在“塑料袋是用来提物的”,缺少经验的变通。教师此时只能期待有幼儿出现“创新”的回答,才能引出新的追问。
类似现象还有,教师将幼儿收集或记录的信息在教学时全部呈现,幼儿一一对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表述。单纯的经验罗列过程,缺乏挑战,容易导致幼儿思维倦怠,从而弱化了师生对话的生动性。教师被动了,教学就难堪了,幼儿的经验分享达不到满足,时间变得无聊,快乐也就流失了。
教师要对幼儿在前期活动中的经验或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问题着手:哪些是群体幼儿的共同经验?哪些是个体幼儿的个别经验?这些经验之间的相同点在哪里?共同经验与个别经验之间的差异在哪里?个别经验是否比群体经验更智慧一些?这样的思考就是一个综合分析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筛选出幼儿经验或信息的差异性和类别性,既为确定交流内容寻找较为清晰的生成资源,也为教师的现场指导交流做准备。
试想“塑料袋的用处”活动中,教师如果在幼儿呈现出平行经验后及时介入问题“原来塑料袋是可以用来方便我们提物品的,那它还有其他用处吗”。同时,出示塑料袋不同用处的照片,提醒幼儿仔细观察“这也是用来提物品的吗”,那么教师既对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了归纳,又自然地推动了群体幼儿去深入观察和思考,起到了很好的由浅入深的经验共享作用。
三、忽略幼儿前期经验的把握
“会变颜色的蔬菜”是中班的一个操作交流活动。教师设计活动时,利用一些蔬菜含淀粉的特征,在这些蔬菜上滴上碘酒,导致碘酒的颜色逐渐变黑,从而使幼儿可感受变色的过程。该活动有三个环节,即幼儿观察教师的演示、操作记录和统计交流。第二环节中,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相同的材料:七种蔬菜片或蔬菜块(土豆、茄子、南瓜、莲藕等),一瓶碘酒,一张统计表格,一支笔。幼儿要对七种蔬菜进行鉴别,哪些会让碘酒变色,哪些不会,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但在操作记录环节中,有的幼儿重复着“滴”的动作,没有仔细观察碘酒是否变色;有小部分幼儿在尝试记录,却由于没有经验,记录的形式各种各样。教师发现后,又集中全班幼儿示范了统一的记录方式(用√表示变,用×表示不变)。这下幼儿都开始记录了,可是,幼儿无法将表格中的蔬菜图片与真实的蔬菜片或蔬菜块进行一一对应,操作结果与记录结果有很大落差,致使第三环节因为表格样式的“百花齐放”而无法进行。
此活动因为教师忽略了支撑活动的某些行为与能力,才会导致活动的第二、三环节实施意义的流失。前期活动中,幼儿对“滴”这个动作是否已经充分满足,幼儿是否对相关蔬菜已有所认知,并且能分辨蔬菜被变形后的片状或块状形态,只有具备了这些经验,幼儿才能找到各种蔬菜在记录表中的相应位置。另外,中班幼儿一下子要记录七种蔬菜的实验结果,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吗?幼儿对七种蔬菜的实验大概要花多少时间,占整个活动的时间比例是多少?这些都是设计过程中要引起教师极大重视的问题。
作为集体教学活动,要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照顾到所有的幼儿,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设计时进行充分的活动情景想象,凭借自己对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年龄特点以及与活动相关的行为等能力进行充分预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幼儿的生成,尊重幼儿的发展,甚至设计好可能产生障碍后的退路,从而及时调整,将活动进行到底。
四、忽略多媒体呈现信息的方式
“幼儿园真开心”是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前开展的一个活动,旨在让幼儿对三年幼儿园生活学习进行回顾,从而留下美好的回忆。教学的形式主要是组织幼儿看照片,一起回忆曾经发生的情景。
由于教师播放照片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幼儿的回忆,所以照片播放的速度基本一致,间隔较短。当幼儿在照片中发现自己的身影,刚想依据照片的记录,与同伴一同回忆当时的经历时,照片却已经被切换了。这使得许多幼儿感到非常失望。
幼儿心理特点中“思维的具象化”在类似这样的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多媒体的运用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鲜与简便,但也由于教师忽略了幼儿心理特点与多媒体技术运用之间的关系,常常使画面过于单一地呈现或频繁地被切换,致使幼儿的思维容易被打断。更何况相关画面中,有幼儿以前逼真的活动景象,尚未让幼儿好好回味便已消失,美好的回忆价值并没有充分实现。
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同一背景下的画面,制作在一张幻灯片上,以确保幼儿观察和思维的整体性与连贯性,何况对于大年龄幼儿,一页多幅的画面有利于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当然,如果是玩记忆游戏,如果是面对小年龄幼儿,如果是步步深入的信息解读,就无需一页多幅。总之,利用多媒体呈现与切换信息的画面切忌以打断幼儿思维与活动的连贯性为代价。
除以上几种现象外,在幼儿集体性交流活动中,还有一些常被忽略的教学行为:
1.忽略对交流中主要经验与问题的归纳、梳理和总结
由于幼儿在交流中所获得的初始经验没有被归纳,导致教师既没有顺应幼儿心理的序,提升他们的生活经验,概括他们的生活逻辑,同时也没有思考这些生活经验背后所蕴涵的道理或知识。
2.忽略对家长资源共享的前期准备
幼儿集体性交流活动前,教师缺乏与被请家长之间的沟通,导致家长与幼儿现场交流时,要么出现“脚踩西瓜皮现象”,被少数幼儿所提的个性问题所纠缠,激发不起其他幼儿的共同兴趣;要么家长讲的内容幼儿不理解致使幼儿没兴趣继续交流。由于事先没有准备,教师处于被动局面,貌似热闹的场面,实质是家长的资源被隐性浪费。
3.忽略交流中各环节之间转换的引导
教师对交流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价值缺乏思考,在各个环节之间没有衔接的过渡语或行为,导致幼儿的思维进入不了兴奋状态,交流兴趣也就达不到高潮。
4.忽略认识与更新自我经验与知识
由于幼儿园中大多是女性教师,她们的生活情趣与认知兴趣的指向,常导致她们缺乏有关的生活经验与具有一定时代意义的知识,阻碍了她们与幼儿的对话,交流止步于幼儿的所谈所思。
以上所提及的所有行为在幼儿集体性交流活动中都不会独立于任何一个内容,更不会独立于任何一个主题,它们彼此相互关联,互为依托。在现今的课改实践中,集体性交流活动已经深深植入幼儿园的各种课程,多则反映在类似以上以交流为主的活动中,少则反映在艺术活动、运动活动、生活活动及游戏活动的诸多环节中。它已经成为师生间、生生间情感与信息、经验与技巧沟通的桥梁。教师只有重视它、努力预设它,才会使交流真正充满快乐、智慧与分享。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李老师阅读人气:1189
- 读书笔记――《活动设计是幼儿...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395
- 提供几个活动设计――(1)从...小土人阅读人气:1396
-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设计《买梦...zhener阅读人气:1313
- 幼儿集体学习活动群言堂的原景...幼儿设计专家阅读人气:765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45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规...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1009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7
- [教师工作]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的原...chengxine阅读人气:4435
- [教师工作]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的原...爱上爱情阅读人气: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