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作者:袁贵仁  来源:《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  上传时间:2005-01-14

Xueqian zhishi xitonghua jiaoxue


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teaching of systemic knowledge in preschool) 在维果茨基的高级心理机能理论和文化历史发展观的影响下,苏联以乌索娃(A.JI.Ycoba)、查包洛塞兹为代表的研究者,经过多年探索,在19世纪70年代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其精髓是在幼儿已有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的经验进行扩展和提升,使之系统化。


理论基础 主要是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社会建构和社会共享的过程;教学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边,不断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3岁以前的儿童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对应的教学是自发型教学,学龄儿童按照学校的大纲学习,对应的教学是反应型教学,而学前儿童则处于两者之间,故称之为自发一反应型教学。另一重要的基础就是知识论。苏联当时的研究认为,零散、偶然的知识不具备发展价值,而且学前儿童掌握系统化的知识也是可能的。幼儿要掌握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单的知识,不需要专门的教学;第二类知识比较复杂,只有通过专门组织的教学才能获得,这种专门的集体教学形式就是作业教学。在作业教学当中,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儿童的自发经验(即第一类知识)引进中心概念(表象形式的初级概念),以此为基础帮助儿童形成系统化知识和认识方式。


目标 苏联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符合新社会的发展要求,有创造性,并且具有一系列对今后整个生活具有重大意义的优良品质的儿童。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具体的任务如下:保证和增进儿童的健康;激发求知欲,发展认知能力;培养幼儿关心热爱祖国,关心尊重周围的人,形成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萌芽;教育幼儿尊重成人的劳动;培养幼儿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初步能力。


内容 1984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示范大纲》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分成3个部分: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作业教学以及节日和娱乐。各部分都有教学大纲,对内容、要求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见表1)。


1 《幼儿园教育教学示范大纲》概览














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


关心儿童的身体健康和身体发展


培养文明行为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认识社会环境


培养对社会生活


现象的兴趣


介绍自然界


发展语言


游戏


劳动


独立的艺术领域


作业教学


认识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现象


形成关于自然界的知识


发展语言


发展初步的数概念


文学艺术


建筑活动


造型艺术


音乐


体育


大班与学前班进行一定的识字教学


节日和娱乐


节日集会


娱乐



实际上,大纲对小、中、大班的要求逐渐提高,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幼儿园活动的类型主要分成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进餐、盥洗、散步、游戏等)和作业两大类。作业时间在幼儿在园时间中只占很少的部分,但其地位却非常重要。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和作业教学统一于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自然而然地丰富着儿童的经验,为作业教学提供认识的基础;而作业教学则扩展儿童的生活经验,使之系统化、概括化,二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


举例 如何通过作业教学帮助幼儿形成动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系统化知识?苏联的幼儿教育家通过研究,认为“动物的防卫机制”(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作为核心概念,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因为“动物的防卫机制”是动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律的生动体现,而且动物的防卫机制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如枯叶蝶善于伪装、斑马善于奔跑以逃避攻击等等,儿童对此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只要稍加引导,其知识就可以系统化。教师可以通过放电影、实际观察等形式激活幼儿已有经验,增加与幼儿已有经验相矛盾的知识,以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和思考动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冰上跑,马就不如海豹。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逐渐认识到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


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儿童发展评价主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很少采用西方的智力测验,苏联教育家认为智力测验测出的是儿童的已有水平,无法测出幼儿的发展潜力。



 

上一篇:银行街教育方案

下一篇:选择课程内容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