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语言的乐园

作者:gujingjuan  来源:  上传时间:2005-06-24

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外衣。”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有交际的功能,幼儿语言更是紧紧地依附于其思维活动和交往活动中,他们的语言,除了表现在自然界观察各种事物的认知活动中外,更多的表现在日常活动中。那么如何走进语言的乐园,让幼儿语言教育有机地寓于一日活动中,并巧妙地和专项语言活动协同进行呢?


一、走进生活中的语言乐园


在课程中有一条明确的语言教育原则,那就是在生活中学语言。我们知道,生活中的谈话是与幼儿及时沟通的一种双向语言活动,不可能事前确定内容或提早做好计划,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随机教育。那么怎样才能走进生活中的语言乐呢?


首先,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及活动中的各种事件,及时取用典型例子组织幼儿谈话。教师既要有进行规范语言练习的责任意识,又要指导幼儿区分、辨别事情的对错,学会生活。当然,生活中各种个别指导活动也是指导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比如,与幼儿个体间的交谈,由于谈话的内容往往与个体密切相关,不容易受情绪紧张的制约。另外,双向交流能体现思维与语言的对应、情绪与语言的对应。这种一一对应的交流机会应该更多地给予那些口语发展相对较弱的幼儿,比如,我们班级的孙炎口语发展相对较弱,有一次早晨来园时,他高兴地对我说:“昨天,老师我买了一本书,小糊涂神。”我马上给予纠正说:“老师,我昨天买了一本《小糊涂神》的书。”他难为情地低下了头,我说:“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以后能说好的。”他点点头笑了。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愿意讲出来,并且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给予纠正。


其次,采用建立“记事本”制度。记事本上记的事是幼儿回家口述的幼儿园的事,由家长帮助记录,第二天带到幼儿园给老师阅览或在幼儿面前朗读。朗读记事本上的事、词句或分析事情的道理。记事本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具体使用时要注意,取用的记事本必须轮换取用幼儿的本子,为每一个幼儿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提供机会,这样天天选读是对幼儿记录行为的最好鼓励,当然朗读后要进行一定的评析,这样就可以指导幼儿说好说清楚事情,提高幼儿语言的质量,走进生活中的语言乐园。


二、走进游戏中的语言乐园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游戏角色身份在活动中进行的口语交往。比如,有的小朋友在玩“理发店”的游戏时,服务员对小顾客说:“请问,你要用什么样的洗发露?”小顾客一边用手指着海飞丝去屑洗发露一边说:“我要用这种海飞丝去屑洗发露。”……这种口语交往大多是两者之间的对话,在倾听别人并根据别人的语言意图接着讲述,这除了对培养幼儿口语中交往行为、交往礼仪有作用外,还能让幼儿学习倾听,学习如何接话,如何发问,如何注意对方脸部表情,不插嘴等。良好的交往行为和交往礼仪在于让幼儿意识到,交谈中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理解别人的讲话内容,使自己的对话更确切,达到互相沟通的效果。如说话时眼睛看对方,语气、声调自然、亲切等。


总之,教师应选用在游戏中的各种行为或游戏结果,组织描述性语言训练活动,使幼儿及时把自己游戏中的认知或情感反馈出来,这样幼儿语言就有了丰富的事实作为依托,语言的交流和展现就非常自然,就能走进游戏中语言的百花园。


三、走进文学活动中的语言乐园


文学作品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鲜有趣;语言细腻、词汇丰富,是走进语言乐园的良好载体。


教师要根据语言目标选用文学作品,比如,如果是让幼儿理解和学习各种好听的词语(形容词),选用的文学作品一定要包含较多的使用描述性词语的材料,如:散文或抒情诗。如果是复述故事,宜选用结构完整、主题鲜明、重复句多的童话故事。如果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现力,那就选用故事角色个性明显,角色个性对比度强,便于用不同声调语气来表示,如“狐狸和兔子”之类的故事。如果是故事表演,那就选用角色多,出场有序,对话简洁之类,如“小蝌蚪找妈妈”一类的故事。如果为了培养幼儿的短时记忆,那么选用四句或六句式的儿歌最好。如果为了了解幼儿记忆的容量,可选用简单的故事或叙事诗。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让幼儿走进文学活动中语言的乐园呢?


1、要多利用分析理解法。帮助幼儿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自然知识,然后再组织与幼儿已有的自然知识和现有经验想对应的教学活动。如在故事教学一开始,先和幼儿一起重温故事中的有关角色的知识,为幼儿理解故事情景打下基础。如:大班故事《小河马有用处》,作品所展示的内容,很贴近大班幼儿的心理,在大班幼儿的发展阶段,认识自我,增长自信心和自尊感是一个突出的需要,作品中借助于粗壮憨厚的小河马形象和他的一系列经历,向幼儿说明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因而这篇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很有针对性,在教学活动时,我们可以先让幼儿说说故事中有关动物的知识,有了相关知识为基础,对故事中的“小河马”的“没用处”,对故事中的“小鸟”、“狮子”、“骆驼”、“青蛙”、“小松鼠”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有事实依据。在当今,科学成了进步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学会在不影响故事情节的前提下改变角色,以使其更具有科学性,或者让幼儿在学完了原来的文学作品后,鼓励幼儿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审视、修改或者去续编文学作品,让幼儿感受到应用知识的快乐。


2、要多利用图画读物法。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粮食,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那么这样真正发挥图书作用,这就要教师做具体指导。如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先教幼儿看书的方法,拿到一组图画,要幼儿先看页码,或按情节排好顺序,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联想组合成故事。如:《妈妈想你啦》是由8幅画面组成的。让幼儿按顺序找好每一幅画面,看完(一),看(二)……第二步让幼儿看里面有谁?第三步让幼儿看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看完后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讲述故事。如此,幼儿虽然有时画面上的字不认识,但是却能看出画面中的内容,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述,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3、要多利用摆图讲述法。因为:


●摆图讲述能唤醒和稳定幼儿注意力。在看图讲述中一开始就出现一幅完整、美丽的画面,虽然一时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产生一种假象,但是在讲述的过程中,他们只沉浸于自己的喜好中,有的人看房子,有的人看树,不可能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在一处,而摆图讲述中教师将原先预设的画面拆分并逐步出现,如:一只小猪、一只小鸟、一棵树或一片树林,新鲜的事物不断出现,也就能不断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加之画面有可一定的动感和变化,不是一成不变,就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才能引起他们更多的思维与想象。


●摆图讲述能发挥与利用幼儿现有的语言基础。以前,我们总是教师教、孩子学,每次活动中的词汇、语句等学习范围也往往由教师确定,并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而在摆图讲述的教学中,让画面的特征刺激孩子语言的产生,他所产生的词句,是孩子们已经熟悉、掌握的,或者曾经听过,还不太熟悉的,通过眼前的事物的刺激再现出来了,对他来说是一个再学习的再巩固的过程,同时也能让其他的孩子得到学习与充实。多次下来,也就掌握了。


●摆图讲述能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在摆图讲述的过程中,教师事先的备课仅仅基于教师对幼儿的了解而在某一主题下预设的大致的学习内容与形式,而真正的内容更多的则是教师在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反映所产生的新的内容。当孩子说出大量的词汇与句子时,教师就要抓住机会,让大家学习,当孩子不能对你的刺激物反应更多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延迟到以后的语言活动或其他的活动中去。


●摆图讲述还能促进师幼互动并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在摆图讲述的过程中,并不是教师一个人在起主导作用,而是人人都起主导作用。孩子说什么,教师就添画什么,或者孩子们说什么大家就学什么。这样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还能增进师幼之间的、同伴之间的联系与情感交流,真正使教师和幼儿成为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


4、要多利用图标示意法。因为图示法有助于幼儿深入的理解作品;有助于幼儿有效表达作品;有助于幼儿创编作品;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发展。当然,在运用图示法时应该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精心安排,恰当运用,为更好地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作品起到“画龙点精”的作用。其次所用图示应该简单、形象,不要为了追求美观而花费大量时间,将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等同于美术欣赏、认识图表等活动。还要不断提高简笔速画能力,以变有效地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如在学习散文诗《风在哪里》时,幼儿创编了“当我的身体轻轻飘荡,那是风在吹过”的诗句时,教师就要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风”“身体”“风在吹过”,幼儿看到自己编的诗歌就非常高兴。


以上种种方法都能让幼儿走进文学活动中语言的乐园。


总之,活动时以幼儿参与为主,教师主导为辅,调动幼儿积极性为先,利用周围的人和物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注意点放到关注幼儿行动和钻研、开发和专项教材上,让语言教育有机地寓于一日活动,并巧妙地和专项语言活动协同进行,这样就能不断地提高幼儿的语言品质,让孩子走进语言的乐园!


关键词:语言乐园

上一篇:班级总结

下一篇:个人工作体会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