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自觉
作者:李文静 来源: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8-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却常常处于“被反思”的境地。以园本教研为例,执教者说课后,常常会自觉地等待着来自他人的评价,这里的他人包括同伴、园长。尤其当园长发表观点后,不管园长评得在不在理、到不到位,执教者大多会“照单全收”。究其原因:教师与园长之间的话语权不平等,教师缺乏一种安全感,怕自己说错或者表达的观点与园长不一致,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被反思”“被评价”,使教学后的反思成为了权威的“独自”,专业的自主性、反思的独立性受到抑制。
这种现状亟待改善。作为一名园长,我常常会思考,教师的专业发展贵在自觉,如何确立教师作为反思主体的意识,自己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从“独白”到“对话”或许是一种有效的对策。
小Z老师是一名有着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在我眼中,她聪慧有余、自信不足。这天,她执教大班数学游戏“站圈”,邀请我去看课。
小Z老师对本次游戏活动设定的目标是:
1.发现人和人之间有很多相同与不同之处,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理由。
2.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商量与合作。
预设的玩法是:
1.全体幼儿分成A、B两队进行竞赛。 A队幼儿先商量,然后按某一不同特征将队员分成两组,分别站在红圈和绿圈中。 B队幼儿则仔细观察,找找站在两个圈里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猜出A队是按什么特征来站圈的。
2.两队轮换,B队站圈,A队猜。一轮游戏结束后再开始新一轮的游戏。
设定的游戏规则是:
猜对得1分,猜错或重复另一队已出现过的“不同”不得分。
游戏进行中,两队出现了2比1的比分,A队领先。这时,轮到B队寻找“不同”,当A队的队员分别站入两个圈后,B队的队员观察后开始猜测:
“你们是按头发长和短的不同来站圈的。”
“不对! ”A队队员回答。
“噢,你们是按衣服上有没有领子来站圈的。”
“也不对! ”A队队员得意地回答。
一连两次猜错,B队队员再一次仔细地打量两个圈里的A队队员。
现场鸦雀无声。
孩子究竟是按什么不同来站圈的呢?我也纳闷了,视线在两个圈的孩子间游走,我极力想发现其中的“秘密刀。
第三次猜测也以失败告终,小Z老师询问A队队员:“你们到底是按照什么不同来站圈的呀?”
“告诉你们吧,我们是按衣服颜色的不同来站圈的,衣服上有粉红色的人站红圈,衣服上有蓝颜色的人站绿圈。”菲菲得意地说出了答案。
话音刚落,B队的成成马上激动地冲到前面,用手指着绿圈中的佳佳说:“错,错,错!你们看,佳佳衣服上也有粉红色呀!”
大家朝成成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佳佳蓝色的裙子上绣着一朵朵粉红色的花。
“耶!”B队队员欢呼起来。
菲菲反应极快,提议:“那让佳佳一只脚站在红圈里,另一只脚站在绿圈里吧!”
这个急中生智的办法真不简单!好聪明的菲菲!我情不自禁地为她叫好。
可是,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小Z老师并没有回应菲菲的建议。
哎!青年教师的教育机智欠佳,互动回应缺乏策略。我心里暗暗嘀咕:小Z老师错过了幼儿闪现出的智慧火花,实在是太可惜了!
游戏依旧继续着,之后没有再生枝节,按照小Z老师预先的设计一步步顺利地进行着,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游戏结束后,小Z老师满脸笑意,看来对自己的执教很满意。我和小Z老师就游戏中的小插曲开始了对话。
“菲菲提出的建议,你听见吗?”
小Z老师不紧不慢地答道:“听见了。”
听见了为什么没有反应?你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次促进孩子积极思维的机会?质疑一个个快速地在我的脑海中闪过,差点就从嘴里蹦了出来,要冷静,别激动!我一个劲提醒自己,如果我的想法一旦脱口而出,必定会阻碍小Z老师的自我反思。
我们常常说孩子能想的问题,让孩子自己想。同样,教师能思考的问题,也应该让教师自己思考。于是,我决定暂时不摆观点,先听听小Z老师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放慢了语速,平静地问道:“那你为什么不回应菲菲的提议呢?”
小Z老师告诉我:“当时我听到菲菲说的是‘站在两个圈的中间’,我想,如果孩子既不站在红圈,也不站在绿圈,而是站在两个圈中间的话,游戏就玩不下去了,因为游戏的玩法是按某一个‘不同’来站圈,运用的是按某个特征分类的关键经验,所以当时我没有回应她。”
显然,小Z老师执教时,紧扣的是“分类刀这一关键经验,当她判断菲菲的提议不属于今天游戏所要达成的目标时,选择了不予回应。这是她基于游戏目标的价值判断做出的行为。
“哦,原来你是这么想的,但是我听到菲菲并不是这么说的,这样吧,你今天回家先去看一遍当时的录像,听听菲菲到底是怎么说的?如果让你当场回应的话,你会怎么做?等你看好了、想好了,我们再来讨论。”
小Z老师当场听到的菲菲的提议与旁观者听到的有出入,如果她听清楚孩子的话,她会如何做呢?是回应还是不回应?如果回应的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她到底能不能看出端倪,悟出一些什么来呢?我决定耐心等候,并拭目以待。
第二天,小Z老师来找我,这一次,她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小Z老师略显紧张地说:“我看了一遍录像,菲菲当时说的是‘那让佳佳一只脚站在红圈里,另一只脚站在绿圈里吧’。”
“如果让你当场回应,你会怎么做呢?”我追问她。
小Z老师依旧有点紧张:“菲菲这个分法其实超出了我预设的分类目标,她可能认为佳佳身上的裙子既有粉红色,又有蓝色,站在两个圈的中间才是最正确的做法,这个提议涉及到了交集,但交集是大班下学期的内容,现场只有她一个人这么分,而且她的分类方法其他孩子不一定理解和认同。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回应呢?”
她的判断没错,这说明她对分类内容序列的把握是到位的,一个孩子的经验并不等于全部孩子的经验,这话也在理。小Z老师的言下之意是,不回应是最好的办法。好一个小Z老师,把皮球扔给我了!
“不理睬菲菲是个最简单的办法,反正也不影响游戏的进程,对吧?”我笑着说,“但是如果回应,大多数孩子的认知还没有达到与菲菲相同的水平,确实不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对此,我也没有现成的答案。不如,我们去问问大家,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我还是没有急着把答案和盘托出。
要机智地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把握好回应的度,是小Z老师在活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也是她当前需要提升的专业能力。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小Z老师提高对数学教育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之价值的认同。我决定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让同伴的互助促进小Z老师进一步的反思。
教研活动时,全体教师观摩了小Z老师的教学活动录像后,围绕“该不该当场回应菲菲的提议”进行了讨论。讨论很热烈:一部分教师的想法和小Z老师相同,认为并不需要当场回应;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应该回应,理由是:对菲菲提议的分析与揭示一方面有助于保护和鼓励菲菲思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激活更多孩子的思维,让他们尝试去理解菲菲的想法,并做出思考和判断。让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产生质疑、拓展思路、解决问题,这不正是我们开展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吗?
小Z老师在听取了两方面的意见后,认同了“回应派”,但如何才能做出适宜的回应呢?她表示,得再好好琢磨琢磨。
这次集体研讨为小Z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并没有充分地探讨回应的策略,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刀,这个难题还得靠小Z老师自己来解决。我们相约,等她想好了再交流。
又过了一周,小Z老师兴高采烈地来找我。
小Z老师微笑着说:“我想到了一个回应的办法,你听听看,我的办法好不好。”
我流露出赞许的神情:“这么快就想到办法啦?说来听听。”
小Z老师娓娓道来:“先让菲菲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一只脚站在红圈里,另一只脚站在绿圈里’,从她的解释中,我可以判断她的提议是否涉及到交集。”
“对哦,先要知道菲菲到底是怎么想的,让她把想法说出来,这很重要!”我也表示赞同。
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的内部思维外化,是了解、理解孩子的关键。小Z老师,你真棒!我由衷地为她的进步感到高兴。
小Z老师继续说:“如果菲菲是因为佳佳的衣服兼具粉红和蓝两种不同颜色而提议的话,我就会让其他孩子来说,觉得菲菲的提议有没有道理,是否赞同。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菲菲的提议,我可以把两个圈往里拉,使红圈和绿圈交叉,形成第三个圈,让大家来说说,佳佳应该站在哪里,为什么?我想,当孩子直观地看到两个圈拉拢、交叉后,可能会提出,佳佳应该站在两个圈圈交叉后的空地上,因为佳佳衣服上既有粉红色,又有蓝色。”
我的眼里流露出欣赏的目光。
小Z老师是个富有热情和智慧的青年教师,她的想法比我原先设想的更直观,也更容易帮助孩子理解交集的意义,真是了不起啊!
我表扬她:“你的这个辅助动作能直观地帮助孩子理解,有创意!”
小Z老师感受到了我的欣喜,变得更自信了,她接着说道:“在解决了这个小插曲后,我还要引导孩子按照游戏的玩法继续玩下去,这样既解决了菲菲生成的问题,又强化了孩子仔细观察、寻找不同的意识。”
我继续鼓励小Z老师:“你的回应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我欣赏并认同,希望你今后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想法,使师生互动的教育机智更成熟,让孩子的思维获得更充分的发展。”
我很庆幸,没有以自己的想法来替代小Z老师的思考。别小瞧了青年教师,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我和小Z老师关于“站圈”活动的教学反思的对话就此告一段落,对话的过程不仅推进了小Z老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对我而言也是一次生动的教育:
1.不要妄做教师反思的“代言人”
在行政管理方面,园长的职位高于教师,但在专业发展方面,教师与园长享有同等的权利,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因此,在就专业问题而展开的讨论中,“反思什么、怎么反思”应该是教师自己的事。无论是与同行的对话还是与园长的对话,最终都需要教师自己反思、体悟才能触发理念的变化和行为的优化,园长切莫做教师的“代言人”,要放手让教师思考、发现并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当然,青年教师对自我实践的反思可能不到位,具体表现为:发现问题的敏锐度较弱,解决问题缺乏适宜的方法。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他们“被反思”的理由,相反,越是反思不到位,越是要解放他们的头脑,通过引导、启发,鼓励他们紧咬问题不松口,不断否定与超越原来的想法,形成独立思考、判断的反思能力。因为,与反思的结果相比,不断主动思考,经历徘徊、摇摆,最终释怀的过程更重要、更可贵!
2.要学会做教师思想的“接生婆”
专业发展贵在自觉。在园本教研中有三个要素: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个人反思指向主体,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指向客体,只有这三个要素协同作用,才能真正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优化,而对话则是连接主客体的纽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园长要善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循循善诱而非一锤定音,在平等的对话中倾听、理解教师对教育价值的理解与认识。当教师有困惑、方向未明时,园长能耐心等待,为教师持续、深入的思考留出充分的时间,并运用提问、追问等策略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与自我的对话,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
“独自”或“对话”,“授人以鱼”或“授人以渔”,如何把握适宜的度,这也是园长说话的艺术和要旨。
(本文系“2012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教育行动中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自觉”,项目编号A1213)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港湾阅读人气:3573
- 教学反思促进幼师专业成长 海豚201阅读人气:1470
- 如何写教学反思海豚201阅读人气:1249
- 教学反思~彩虹~~阅读人气:1547
- 教学反思~彩虹~~阅读人气:1527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如何不让“写教学反思”成为教...夏路阅读人气:1788
- [园长管理]如何抓好教学反思和常规教育?杨梅阅读人气:1354
- [园长管理]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哈哈呵呵阅读人气:3102
- [教师工作]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果果香阅读人气:1406
- [教师工作]教师教学行为与幼儿独立性发展Miss.Sugar阅读人气: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