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作者:赵军芳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10-16
在学习反思中提高解读23岁幼儿学习特点的能力
 
在以往的早教工作中,我虽然也经常翻阅一些有关2~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的书籍,但不系统,不扎实,有时候感觉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结合,大部分时间凭经验工作,总是感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平日组织活动,发现有的主题在组织过程中不能长时间吸引宝宝,宝宝听一会儿就跑了;但有的主题活动就特别顺畅,如“喂喂小动物”主题,我们设计了三个活动:阅读活动“真好吃”、动手操作活动“喂豆豆”、撕纸“好吃的面条”,在组织过程中,每个班的宝宝都专注地倾听故事,积极动手用勺子喂小动物吃豆豆,认真地撕纸,整个过程流畅、顺利,很有成功体验。我也一直在思考宝宝为什么喜欢这些活动,但总是找不到理论依据。
 
上学期,我们按照园务工作计划开展了“共读一本书”活动,我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解读能力有了提高。特别在学习了《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章节后,我深刻地理解了先学前儿童的思维总是伴随着动作进行的,具有直觉行动性。回过头来反思早教的小主题活动正好符合了宝宝的这种年龄特点。以前我设计小主题活动时,只注意到五大领域的平衡,没太在意设计的内容是否符合宝宝们的学习特点,如“两只小鸟”主题,有儿歌、智力游戏、音乐等活动,在教宝宝唱《两只小鸟》时,我只给自己准备了两只小鸟当教具,范唱后,引导宝宝用手指来当小鸟,玩手指游戏,孩子虽然喜欢,但根本分不清丁丁和东东,许多宝宝只会当看客——在一边呆呆地看着老师表演,不动弹,更不用说用两只小手交替举高、交替背后了。对这一难点,我们原来也只是通过复习的方式来解决,根本没有深层次地考虑他们是怎么学的。
 
现在,我在活动中给每个宝宝提供了两只小鸟的操作学具,红色的是丁丁,蓝色的是东东,引导宝宝两手交替做“压跷跷板”的动作。由于有了材料的支持,宝宝很轻松地完成了两只小手交替举高的动作,活动难点得到顺利解决。后来设计的“大大和小小”“树叶飘飘”等主题,都是运用这种理论,均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学习反思中提高设计活动的能力
 
我们早教中心一共有1O个班,每个班都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个活动在每个班实施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我每次活动实施后,都会认真反思,依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及时调整活动计划,使计划符合不同班级孩子的需要。有的活动我甚至改了6遍,才真正感觉到情境性、趣味性较强,宝宝们活动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如“圆圆的东西”小主题活动,我们以故事作为第一个教育活动,它讲的是一只小猪要去给妈妈买一个生日蛋糕,但它却忘记了蛋糕的名称,在路上分别碰到了小羊、小马和小熊,它们帮小猪想:“你是想买一个圆圆的皮球/西瓜/饼干吗?”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建立有关圆形的概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一次组织活动后,我看到孩子们很喜欢观看,但不愿意用语言表达;第二次组织后,孩子能回应了,却用单字来回应;第三次组织后,感到内容太多,不便于孩子们表达……之后,我反思:是不是课件内容形象不美观、趣味性不强?句式是不是太复杂?宝宝喜欢颜色鲜艳、动态的事物,而这个时期的宝宝语言发展特点仍是以简单句为主,如果句式太复杂,就不易理解和学说。因此我先将课件进行了改动,并加上了动画效果,将原来老师的提问“你想买圆圆的什么东西”改为“什么是圆圆的”以方便幼儿学习短句:皮球/西瓜/饼干是圆圆的……并将故事改编为猪妈妈过生日,想要一个圆圆的礼物,小动物都来送礼物的情节。这种设计上的改变,由于有情景的支持,效果好多了,过生日的内容也调动了宝宝已有经验,他们特别愿意表达。经过不断地反思、修改,教学效果也一次比一次好。
 
每一个主题活动,我都坚持根据每个班宝宝的不同情况在活动后及时从不同侧面进行反思,调整设计,让课程更加适应不同的孩子。通过不断的实践,自己设计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反思学习中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
 
()让宝宝在游戏中理解规则
 
以前组织户外游戏,我总是让宝宝先看我的示范,听我讲解游戏规则与要求,但是早教宝宝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一味地讲给宝宝听,常常造成“宝宝跑,老师抓”的局面。通过学习与反思,加深理解了宝宝的思维总是在动作中进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是在动作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特点,我便改掉游戏前讲解规则的做法,为宝宝设计具体的游戏情境,让宝宝在参与中逐步清楚并理解规则。如玩“捡水果”的游戏时,我发给每位宝宝一个小盘子,然后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孩子:“苹果树上掉下来许多苹果,我们走过小桥,一起去捡回来吧!”教师引导宝宝过桥,弯腰拣球放进小盘里,教师看到有的宝宝将将果盘捂在身上,便通过游戏语言指导宝宝:“果子用小盘子盛着,不要碰到衣服上,要不然就弄脏衣服了……”宝宝就容易知道用小手“端”盘子了。捡完果子要过小桥了,有的宝宝反方向跑动,这样易造成碰撞,老师及时引导:“去的时候过桥,回来的时候走大路就可以了,不要‘撞车’啦。”宝宝自然而然地跟随教师过桥。通过反复游戏,孩子们也逐步理解了游戏规则和玩法。
 
()在重复游戏中不断发展游戏情节
 
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蒙台梭利说:“如果反复进行练习,就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这些理论怎样在活动中体现呢?在每一次的游戏中,我都尝试设计情境,后继活动既重复旧的东西又有新的内容,以符合宝宝的学习特点,使之将自己置身于游戏情境中,完全投入。如在跟随音乐做动作的部分,由于音乐是没有歌词的,因此我便会根据节奏设计各种游戏情境,编排了适合孩子们学习模仿的动作,如开车(奔跑)、加油(上臂动作)、打气(下蹲)等引导宝宝跟随教师来模仿学习,激发宝宝参与活动的兴趣。前两个周,我只设计了开车的游戏,引导宝宝模仿跑和刹车,在跑跑停停的游戏中,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听从指令;第三周开始,我加入了加油、打气的动作,引导宝宝模仿,孩子们紧紧地盯着我,然后跟随我一起做,我的动作越夸张,宝宝的动作做得越到位;又过了几周,我又添加上“开车去动物园”的情境,引导宝宝重复开车、加油、打气动作,并增加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当宝宝对开车游戏熟练之后,我再投放上圈,引导宝宝用圈当方向盘,通过“停车场”的游戏,引导宝宝将圈放到指定位置;再后来,我又将开车的情境改为开小飞机……虽然是同一段音乐,同一个动作,但因为有了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游戏内容,老师在组织这些游戏中,不断重复,既丰富游戏了内容,又发展了游戏的情节,孩子们活动的兴趣也特别地高涨,使反复练习真正成为儿童的“智力体操”。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教育反思:小班《秋天》主题活动反思

下一篇: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幼儿园中秋节日活动——月饼香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