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之忧思与出路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6-07-03

        学前教育在今天被如此关注,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其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教育与各阶段教育一道,获得了教育生产力的解放,由巨大消费力的驱动而导致学前教育成为基本的民生需求,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活力。但"小学化"倾向也着实让人忧思。今年520日至620日是第五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由此,足以看出"科学衔接"依然是问题的焦点和症结,"小学化"倾向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历史文化因素和现实诸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望子成龙"的强烈愿望,这是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反映。在官本位价值取向的历史传统中,儿童本应"以人为本"的学习和发展,被赋予了沉重的身心负担。二是对儿童学习发展和教育本质规律的理解存在缺陷。三是社会的飞速变革,使人们的生存、就业竞争更加凸显。"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为民众的某种共识。学前教育,被置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坚守教育正确操守与应对社会、家长不正确的要求形成冲突。四是教育相关部门管理责任不到位或缺位。对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有效作为。五是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的研究表明,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未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对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幼儿园课程理论体系缺乏探索实践。同时,受国外某些学前教育思潮的影响,采取了生吞活剥地处理方式,产生了水土不服和"两层皮"的弊端。此外,很多幼儿园受社会上某些商业运作和玩教具推销的利益裹挟,让儿童的学习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

  基于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纠正"小学化"倾向,引导幼小科学衔接,我们必须实施系统改造与治理工程。

  第一,遵循依法治国的方略,加快国家学前教育立法。用法治的手段和措施来治理幼儿园课程教学"小学化"倾向,以法治的方式推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存在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幼小协同,同步行动,以"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为纲,在幼儿园和小学重构课程、教学、身心发展的科学衔接体系和机制。重点突出儿童良好的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养成和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探索精神的培养与发展。把儿童阅读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运用工具有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第三,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和管理衔接机制上,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相互配合。在"大学区"内通过行政举措,建立幼儿园与小学课程教学、教师、管理的互联互动机制,推进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发展,逐步把幼儿园教育纳人义务教育的体系中来。要建立制度,严格管控幼儿园"小学化"的一切做法,进一步重视和彰显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在幼小衔接中的固有功能价值。要在小学所有学科的起始年级关注幼小衔接的研究,建立符合规律的衔接行动。

  第四,建立中国本土的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要重视挖掘和继承陈鹤琴、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遗产,吸纳融合世界优秀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和气质的学前教育品牌,为改革创新学前教育和克服学前教育弊端提供新思路。

  第五,从顶层设计的层面,构建联动有效的家庭教育。当务之急是"教育家长",要进一步普及和深化对家长的教育培训,大力提升家庭科学育儿的品质和实效,从根本上扭转家长和社会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要求对学前教育的负面影响和制约,唤起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能量,发挥家长在早期儿童健康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把家庭教育的自觉性、理性和科学性推上时代的新高度。

  第六,积极开展有深度有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要通过多种传媒,创新宣传方式,组织教育专家、教学研究人员、园长、校长和名师,宣讲学前教育的正确理念,解读儿童成长规律,用鲜活事例和数据揭示"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为家长答疑解惑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引领幼小衔接的正确方向,营造社会与家庭教育的良性氛围,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全面改革战略的实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科学衔接,一定会走出困境,踏上康庄大道。

  (作者赵士英,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教材审定委员;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原主任。)

摘自:《学前教育新视野》2016.03

编辑:cicy    


上一篇:虞永平谈幼小衔接

下一篇:专家提出 教育不宜“早成”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