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研讨与实践”相结合的研训一体化

作者:唐智  来源:重庆江津区  上传时间:2015-09-16

    研训一体主要指教育教学研究与培训相组合,融为一体,努力做到实践与理念的有机结合。
    自我研修,提升专业素养
    江津区在研训团队的建设上,强调教师的“内功”是工作的一个立足点,强化用教师的专业素养来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
    (一)主题研训,确定方向
    在教师的整体发展上,组建教师专业成长“十百干”人才工程,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所谓“十”,就是组建十个学科指导团队;每个团队引领十名骨干教师即为“百”,每名骨干教师帮扶十名青年教师是为“千”。“十百千”既是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同时也是全区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团队。将“十百干”研训团队各组成员按自己的专长分成六大组,制定研修计划和个人发展目标,并围绕目标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我研修。围绕同一研究领域的同时,各组的研修重点又各不相同,指导组和骨干组侧重于领域核心经验、专题的研修,青研组侧重于领域内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二)专题研究,充实课程
    我们要求研训团队“边研训边总结,边反思边研究”,在自我研训期间完成各自任务,上交“研训作业”,并将教师们通过实践反思后形成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育故事、环境创设案例等统一整理,形成具有江津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
    (三)借助平台,展示风采
    聚焦研训的过程中,重视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提高研训团队和本区域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论坛——为片区教研活动提供专题讲座,展示自我风采。
    献课活动——设置园长、副园长、教科研主任、青年教师的现场活动评比,每年一次,分别展示不同层次教师的教学实践成果。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每两年一次。根据研训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设计、教学故事撰写、评课议课等专业能力的评议。  
    教研实践,提升专业能力
    (一)目标引领,落实针对性
    根据教科所“一年一主题,一年一计划”的教研工作思路,每期由教科所制定全区教研计划,各区域教研活动围绕主题逐层展开,形成目标意识。比如在2014年的“园本文化建设年”中,区域教研围绕“因地制宜、低成本高质量的‘乡土’文化特色”教研目标开展,研修团队围绕主题设计并组织了“园本文化的内涵”“园本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与课程”“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环境中的有效利用”“活动区的创设与运行”的片区教研活动。
    (二)任务意识,强调直觉性
    三组成员有各自的“四个一”任务。指导组:一期一教研;一期一讲座;一期一课题;一期一指导。骨干组:一期一研讨;一期一课题;一期一论文;一期一指导。青研组:一期一活动;一期一故事;一期一研究;一期一阅读。有了这样的任务意识后,研训成员按计划完成任务,并协同完成片区研训一体的教研活动和送教下乡。他们从主题的确定、计划的撰写设计、专题讲座的确定、现场活动的磨课、问卷调查的发放到现场活动的组织协调、活动现场的反馈整理等等,
全都亲自参与,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研员从片区教研的组织者退到幕后,变成片区教研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可以跳出来去审视片区活动的效能性。
    (三)创新模式,实现有效性
    (1)创新组织模式
    区域教研主题由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活动组织者由教研员或片区的片长转变为研训团队成员,承接单位由教科所制定到各幼儿园自行申请,组织形式由原来单一的“看课评课”转变为多种形式百花齐放,这样的变革后,片区教研的主题接地气了,组织者的能力得到提高,有更多的幼儿园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动力。
    (2)创新教研方式
    我们在“同题共构”“同题异构”的基础上,尝试更多更新的教研方式,以促进组织者的专业能力提升。
    复盘式评课。主要通过“课堂回望——审视对照(追问、记录)——剖析研讨(研讨、提升)”等步骤,用还原课堂的方式,开展评课活动。我们经历了两个过程,最初通过量表的设计,评课者根据量表关注活动过程,课后会晤时根据量表进行科学的评课,优点是科学高效用数据说话,缺点是评价有误差。经过研讨和变革,现在我们的复盘式评课取消了量表,评课者在活动后就目标、内容、设计、方法对执教者展开“追问式对话”.引导和帮助教师自然主动地拨开迷雾,走出困境,主动关注儿童的发展,从而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问题式教研。以一个集中的问题,作为一个活动主题或研究专题,开展群体合作的教学研究。研究时主要围绕问题寻找相关理论资料、教学案例学习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合适的内容执教研究课,针对性的观察,讨论问题解决情况,研究改进策略。问题式教研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发现)——诊断界定一设计策略一现场活动——反思研讨——提炼总结。
    沙龙式研讨。以一个课例或一个问题为载体,参与沙龙的成员自由发言,展开充分的讨论,畅所欲言,展示才智,相互启发,开阔思路,引发思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比如:就幼儿园建构活动区的创设,我们先观摩了幼儿园的建构区活动,然后就“建构材料怎样放置便于幼儿取放;要不要贴标志?怎样贴?”“建构区的墙面到底可以张贴什么”“幼儿建构时要不要讲建构技术”等具体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引发大家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下水”式教研。“下水”教研是指教研组织者自己带着一定的研究问题上教学研究课,并与教师一起开展教学研究。“下水”教研课为组织者和教师提供了对话的平台,有利于组织者更好地阐释新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师理解和把握具体的教学行为,有效实现专业引领。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04
编辑:cicy

上一篇:走出园本课程建设的若干误区

下一篇:项目研修中的“三度”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