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儿童绘画教育理念

作者:李文馥 徐建琴 杨文泽 李甦  来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东方之星学前教育机构  上传时间:2014-10-13

    [  本研究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考察学前儿童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画和儿童绘画教育改革的认识。结果发现70-80%的教师和家长认同儿童绘画的自主创新性及培养想象、创新能力的教育功能,教师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家长;30--50%的教师和家长强调教授技能的重要性,并主张创新要以技能为保证,理念上的高比例认同与施教态度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教师和家长均认同儿童绘画教育理应改革,但却普遍困惑于该如何进行。本研究为探索新的儿童绘画教育改革提供了社会舆情,即幼儿绘画教育改革的重要执行者在认识上的确情和确数。

    [关键词儿童画;自主性绘画;绘画教育;创新教育

    一、问题提出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现自我的艺术,它富有各种教育功能,具有多重价值。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年幼儿童艺术活动的活力更在于不断地求新求异和不断创新。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们以儿童绘画为载体探索对年幼儿童进行自主创新教育新途径的研究,并提出“自主性绘画”(self-de-termined drawing)的新概念。[1]30多年来,我们采取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研究者和教师相配合、纵向追踪(3岁至6)和横向比较交叉研究方式,进行多年、多轮实验研究。[2][3][4]34年为一轮,每一轮实验班儿童的创新效果、认知发展等测查成绩几乎都显著高于同龄对比班。[5][6][7]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的教育实践中的种种问题,都通过各轮实验逐步解决。但是,属于观念和认识的问题却一直缠绕在研究的历程之中。在每一轮研究之初,我们都要花费很大精力做转变教师观念与培训教师的工作。本世纪以来,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自主性绘画教育的认识出现长足进步,但我们发现这种理念上较为普遍的认同却与实施教育的态度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从而在儿童绘画自主创新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矛盾和纠葛,这突出表现在对儿童画的认识和对儿童绘画教育途径的认识两个方面。为了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性探讨,需要着重弄清这些难以处理的矛盾和纠葛的确情和确数。据我们访谈,一些教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绘画时不应提供示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示范画来画”条文有明显反响。归纳问题有两类:不提供示范画应怎么教;怎么引申指导儿童自己画的画。这是如何干预儿童画和怎样把握干预的质与度的问题,既属于操作层面的课题,也有深层次的理论需要澄清。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画和儿童绘画教育的认识,以为进一步开展儿童自主性绘画教育新途径的研究工作提供确切的科学背景和依据。

    二、研究方法

    ()被试

    本研究以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在北京、大连、扬州、深圳、上海和重庆6个城市各选择两所幼儿园,每所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均为中等或中等偏上。每个幼儿园中随机选取小、中、大班的教师、园长和主任为教师被试,随机选取中、大班的家长为家长被试。共收回问卷1061份,其中教师有效问卷429份,家长有效问卷579份,剔除无效问卷53份。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的研究工具是自行编制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绘画及绘画教育认识的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画基本属性的认识、教师和家长的儿童绘画教育观念、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绘画教育方法的认识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绘画教育现存问题的认识等。题目采用选择题形式呈现,且有单选与多选之分。

    ()研究程序

    将调查问卷发放给参加研究的教师和家长,请他们根据指导语填写问卷。所有数据均用SPSS 11.O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画基本属性的认识

    1.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画基本属性的认识。

    该题目从4个角度、6个选项来考察被试对儿童绘画基本属性的认识。心理和行为角度是从儿童为主体方面看待儿童画,艺术和教育角度是从学科和教育方面看待儿童画。

1 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画基本属性认识的比较

内容

选项

教师

家长

百分比

排序

百分比   

排序

心理角度

行为角度

艺术角度

教育角度 

儿童画是孩子心理活动的表现

儿童画是孩子形象化的语言表达

儿童画是孩子自发的游戏活动 

儿童画是孩子的涂鸦行为  

儿童画是艺术  

儿童画是一种教育手段     

8371

8343

5031

4954

4153 

3972

1

2

3

4

5

6

7602

7353

4591

3363 

2794 

3811 

1

2

3

5

6

4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被试对儿童画的基本属性的认识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有八成多的教师和七成多的家长从心理活动角度理解儿童画,且教师的选择率显著大于家长(Z=2.98P<0.01Z=3.81P<0.01);有近五成的教师和三成多的家长从儿童行为操作角度理解儿童画,教师的选择率仍显著大于家长(Z=5.13P<0.01);有四成教师和三至四成家长视儿童画为艺术教育学科。这些结果说明大多数被试都能从心理活动角度认同儿童画的基本属性,只有部分被试只从艺术学科教育角度认识儿童画的基本属性。

    2.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画类别归属的认识。

    问卷中把儿童画按四种类型列出,并对每种类型的主要特征作了简要注明。

    从表2可以看到,近80%的教师和近60%的家长都将儿童画的类别首先归为“自主性绘画”,教师的选择比率显著大于家长(Z=7.23P<0.01)。选择模仿画定位的最少,家长的选择率高于教师(Z=2.92P<0.01)

    2 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画类别归属的选择及比较

选项

教师

家长

百分比

排序

百分比

排序

自主性绘画

自由画

模彷画

涂鸦画

79.71

11.43 

322

564

1

2

4

3

5801

2623

754

822

1

2

4

3

    3 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绘画教育目的理解的比较

选项

教师

家长 

百分比

排序

百分比

排序 

培育创新和智能

满足兴趣和爱好

习得技能技巧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开发智力潜能

享受画画的乐趣

培养业余爱好

学习基本技能技巧

训练模仿能力

9351

6412

817l

3824

4822

2161

1

3

2

5

6

4

8292

5781

6121

4894

3153

3171

1

3

2

4

6

5







    ()关于儿童绘画教育理念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到,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将培养创新和想象力作为儿童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其次是享受乐趣和开发智力潜能。教师在上述三个选项上的百分比都显著大于家长(Z=5.04P<0.0 1Z=2.03P<0.05Z=7.02P<0.0 1)。近五成教师和三成家长选择习得技能为教育目的。将模仿能力作为教育目的的家长多于教师。可见绝大多数被试认可儿童绘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只有二至五成被试从习得技能的角度理解儿童绘画教育的目的。

    ()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绘画教育方法的认识

    1.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绘画理应采取的教育方式的认识。

    4中的6个选项包括三类绘画教育方式:第一类是以教师为支持者、帮助者,以儿童为主体进行自主性绘画教学;第二类是依赖老师,以习得技能为依托的儿童绘画教学;第三类是顺其自然,不进行干预。

  4 教师和家长注重的儿童画教育方式比较

选项

教师

家长

百分比

排序

百分比  

排序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激发兴趣鼓励自主绘画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引导策划组织帮助自主表现

教授技能表现美临摹范画画得像实物和示范画 

顺其自然自行发展   

9273

8312

7303

3985

1182 

2954

1

2

3

4

6

5

8452

6572

39.34 

4052

1751

3543 

1

2

4

3

6

5







    4的数据表明,多数教师和家长都认同第一类教育方式,此类的3个选项中,后两项教师的选择率都显著大于家长(Z=6.21P<0.01Z=10.53P<0.01)。主张第二类教授技能的教学方式的教师和家长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Z=0.22P>0.05),但第二类中选择临摹范画选项者占1020%,且家长的选择率显著大于教师(Z=2.48P<0.05)。认为应顺其自然、不加干预的家长的选择率大于教师(Z=2.26.P<0.05)

    4的结果说明被试对儿童绘画教育方式认同的趋向性:对引导自主创新的认同率最高,且教师显著高于家长;对教授技能的选择率居中,两组无显著差异;主张模仿式教学的选择率最低,两组差异显著;认为无需干预者,家长显著高于教师。

    2.教师和家长对模仿画教育的态度。

    本问卷以对采用模仿画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为依托来考察教师和家长对模仿画所持的态度。

  5 教师和家长对模仿示范画必要性认识的异同

内容

选项

教师 

家长

百分比 

排序

百分比

排序

认为有必要

 

 

认为没必要

 

 

不清楚  

模仿画是学习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

模仿是为了创新 

因为孩子不知如何画,有必要模仿成人的示范画

模仿画束缚儿童的想象力,有碍创造性发

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会妨碍儿童绘画的发展说不清楚

6362

5473 

4386

3795

1451 

381

1

2

3

4

5

6

5802

3952

3905

2974

1593

665

1

2

3

4

5

6

    5 的数据显示,教师和家长都把“必要性”中的三个选项列为前三位,说明多数教师和家长都认为进行模仿画教学“有必要”明显大于“不必要”。在6个选项中,有4项两组被试的选择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组被试在模仿画教学是否必要的认识上具有较多一致的倾向;两组被试仅在两个选项上的选择率呈显著差异,其中“有必要”中“模仿是为了创新”,“没必要”中“模仿画束缚想象,有碍发展”都是教师的选择率高于家长(Z=4.80P<0.01Z=2.82P<0.01)

    ()儿童绘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1.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画教育存在问题的认识。

    此项目从注重模仿画教学、注重教授技能技巧、注重引导儿童自主绘画三个方面来考察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绘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认识。

  表6 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绘画教育中问题的认识比较

内容

选项

教师 

家长

百分比 

排序

百分比

排序

模仿画

 

 

 

技能学习

 

 

自主表现

强调儿童画得像示范画或实物

忽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虽然认识到模仿画教学应该改革,

但不知道应该如何改革 

存在教技能技巧与开发创新能力之间的矛盾

教技能技巧容易束缚孩子思想

不教技能技巧孩子不会画

强调画面美与自主表现之间存在矛盾

强调儿童画的自主表现,而忽略老师的指导作用 

6752 

5042

5881

4501

5044 

2123

1

4

2

5

3

6

5033

2963

4502

3031 

2852 

1324

1

4

2

3

5

6

    从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许多教师和家长都意识到儿童绘画教育改革中存在着问题、矛盾和纠结。表中所列6个选项中,教师选择率都显著高于家长(Z=5.46P<0.01Z=6.71P<0.01Z=4.31P<0.01Z=4.74P<0.01Z=7.07P<0.01Z=3.33P<0.01),说明教师的问题意识显著强于家长。把表中三个内容中各两个选项的选择率加以平均,可以看出教师的均值按模仿画(59)、技能学习(52)、自主表现(36)的顺序依次递减,家长的均值顺序(40%、38%、18)同样依次递减。这说明被试对各种教学方式所带来的矛盾和纠葛有轻重程度不同的感受与认识。

  2.教师和家长对改进儿童绘画教育的意见。

    这个项目着重从加强自主绘画、培养创新能力、关注儿童绘画教育功能、注重教授绘画技能和无从改进几个方面来了解教师和家长改革儿童绘画教育的意向。

    从表7的数据可以看到,大多数的家长和教师都强调儿童自主绘画,教师的选择率均显著高于家长(Z=2.69P<0.0lZ=2.00P<0.05)。在强调需要关注儿童绘画的教育功能和加强技能教育的两个选项上,教师和家长的选择率没有显著差异。这种结果说明教师和家长改进儿童绘画教育意见的基本倾向性是一致的,而教师强调加强引导儿童进行自主绘画的意愿更强于家长。

  7 教师和家长对改进儿童绘画教育的意见比较

内容

选项

教师 

家长

百分比 

排序

百分比

排序

强调自主绘画

注重教育功能

注重技能

 

 

 

无需改革

不了解

加强教师引导下的自主绘画

利用图画开发儿童的创新能力

给孩子更多自由空间,让他们自主发挥

更关注儿童画的教育功能,不要单纯强调艺术关

加强绘画技能技巧的教育,提高儿童画的关感

不需要改进 

不清楚

7942

7355

3843

3181

052 

232

1

2

3

4

6

5

7202

6773

3305

3122 

162

794

1

2

3

4

6

5

    四、讨论

    ()儿童绘画教育改革的社会舆论和社会舆情

    从被试总体出发,综合多项结果可以看到,在问卷中凡是涉及到儿童画是儿童自我表现、儿童绘画教育是开发智慧、激发情趣、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的选项,被试的选择率都高达7090%。这些数据鲜明地表现出广大教师和家长高度认同儿童画是儿童自我表现的艺术,儿童画具有自主创新性的特质。这是对儿童画的本质特征在观念上的认同。

    对儿童绘画教育良好途径的认同程度表现在表3、表4中选项的选择率上。教育目的栏目中选择率最高的是“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选项(教师:93.5%;家长:82.9),重要教育方式栏目中选择率最高的是激发兴趣鼓励自主绘画(教师:92.7%;家长:84.5),这表明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绘画自主创新教育的高度认同。以上如此高程度对儿童绘画改革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认可,是教育革新不可或缺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社会舆论基础。

    教育改革体现在教育理念和教育途径两个层面上的革新。理念引领途径,但在改革进程中会出现两者变化的不平衡和步调的不一致。为了深入考察绘画教育改革舆情的态势,问卷中特意增加一项“模仿示范画必要性”的题目,其假设是:在预试中发现被试对绘画教育的自主创新性高度认同,那么主张模仿示范画“没必要”的被试应该会居多数,但结果同预想的相反,选择率只有25(均值,见表5),这一数据与儿童绘画教育方式是儿童“自主表现"的高选择(89%均值,见表4)形成赫然反差。这影射出一般认识水平的高度认同与教育实践中的示范画教学相遇,就出现了观念的碰撞。其实,被试对自主创新绘画的高认同率和对模仿示范画“不必要”的低选择率两组数据都具有真实性,前者显示大多数被试对儿童绘画教育改革认同的社会舆论,后者揭示出现今儿童绘画教育改革的切实的社会舆情。在我们国家常常会出现社会舆论与社会舆情相差颇多的不一致,即使对待一个小小方寸的儿童画教育亦然。

    ()儿童绘画教育改革中的问题和纠葛

    1.观念改革之难。

    笔者以儿童自主绘画为载体进行儿童自主创新教育研究,在多年深入幼儿园进行教育实验研究的历程中,深感教师和家长改变儿童画观念之难,改革绘画教育之困。许多教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不应提供示范画”条文的反响等都说明儿童绘画教育改革确实面临诸多困难和纠葛。为了将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问题和纠葛弄得确切,问卷中设计了“儿童绘画教育中的问题”题目。从

数据上看,有五至七成教师、三至五成家长明确意识到存在矛盾和纠葛,教师的问题意识显著强于家长。这说明仍有一些被试尚未自觉到教育改革中的矛盾现象。从问题本身分析,可以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想要用模仿示范画画得像与培养想象和创新之间的矛盾;需要用示范法教授技能画得美与自主表现之间的矛盾。这两个问题背后的思绪是对追求原有教育方式“实效”的反思、对探索新的教育途径的茫然,即教师与家长普遍认识到儿童绘画教育需要改革,但不知道如何改革。

    2.儿童绘画教育改革纠葛情结的焦点所在。

    面对儿童绘画教育改革,许多教师和家长有困难,有纠葛,其焦点值得进一步探讨。表5的数据表明,有五成五(均值)的教师选择模仿示范画“有必要”,究其原由需分析各选项的内容。该栏目共设三个选项:其一,孩子不会画,需要模仿示范画;其二,模仿示范画是习得绘画技能的途径;其三,模仿是为了创新。三个选项层层递进地强调了习得技能技巧的重要性,三个选项内容的层次是:(1)不学技能技巧不会画;(2)学习技能技巧要靠示范画;(3)不学好技能技巧无法创新。被试选择的心态也莫过于此。这三点都聚焦于“技能技巧”概念上,因此可以将教师家长纠结的焦点解读为:儿童学画之本在于“人技”,教师教画之本在于“教技”。这种认知在历代幼童的教师和家长心目中可谓根也深蒂也固。儿童示范画教学正是以“技能技巧”作为核心链结连成绘画教育的路径。

    3.儿童绘画教育路径依赖。

    长久酿造的儿童绘画技能技巧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多数教育者教学运作的习惯性行为,成为群体性教学路径,如不运用模仿示范画教学就会感到困难和纠结,这可称之为路径依赖,其过程可以描述为:儿童不会画画→呈示示范画→按步聚教授画法→亦步亦趋习得绘画技能→描绘出相像的模仿画→评为美的图画。世代幼童与教师一起沿袭这条路径,形成了漫长的路径依赖。

    5“模仿示范画是为了创新”条目的设计思路是这条路线的逆运演,可将其描述为:用图画表达创造性想象→需要绘画创新→应具有好的技能技巧→基于会临摹示范画→教师教授技法→源于示范画。“模仿示范画是为了创新”这个条目取自于社会调查,是路径依赖链索的倒推法,是深层次路径依赖的思维逻辑。它反映出儿童绘画教育观念改革的曲折性和绘画教育路径依赖的顽强性。

    以上谈论并不涉及各观点孰是孰非,而是想说明我国传统的儿童绘画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文化一脉相承,甚至具有传统文化教育的典型特征。模仿示范画教学以教授儿童机械临摹绘画技术为主,其问题的实质是抽取儿童绘画是精神活动产品的精髓,使儿童在绘画活动中失去自我,从而扼杀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绘画创新能力。它同封建文化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经成为社会性习惯势力和“超稳思维定势”,以致撼动难、改革难、覆新更难,由此形成教育改革潮流中的“文化堕距”现象。

    五、对儿童绘画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儿童是自己绘画的主人

    儿童绘画与获得其他领域的知识不同,儿童画是自我表现的艺术,孩子们通过图画表现自己的知识经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愿,彰显自我价值。这些内容与他们的心理活动密不可分。[8]儿童画艺术与成人绘画艺术不同。[9]儿童绘画艺术形式多源自于自生成、自发展的绘画规律,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等绘画特征是古今中外儿童所共有的,是伴随儿童成长而发展的技能。它不可能来自于外在强加的技巧。儿童画是儿童表现自我的手段,自然会因人而异,“各有其美,各美其美”。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孩子们都是艺术家。

    创新是儿童绘画的基本特征。儿童日新月异成长、发展,他们的图画势必不断变化、不断求新求异、自主创新。[l0]儿童都喜欢绘画,具有强烈的绘画表现欲望,这是发展内的动力驱使。孩子们都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表现者。他们是自己绘画的主人,能动地显示“我的绘画我做主”的自主创新精神。

    ()教师是儿童绘画活动的导师

    导师是指导者、引路人,不是强制性的教育者。研究、讨论儿童绘画议题多重在怎么教儿童画画的技能技巧,较少关注儿童的自身需要,这样自觉不自觉地将教师定位为“教书匠"而不是导师。教书育人,教画亦然。教育好比供需关系,绘画教育更需一种供需平衡的动态发展关系,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儿童画,掌握儿童画的自组织发展规律。[11]以此为基础,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儿童绘画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导师作用。

    ()教师对儿童绘画活动的指导

    关于儿童画定位,笔者提出“自主性绘画”概念,[12]其内涵即是“引导儿童依自己的意愿,按自行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13]关于指导方法,一向被重点关注的是技能技巧的教育,所谓技能实际上是“输入”经过“转换”再“输出”的知识,是可操作的知识和能力。笔者认为儿童绘画技能属于“智力技能”,即将认知能力与操作性知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技能技巧。儿童绘画这种自我表现艺术,离不开感知、观察、想象和语言等认知活动,[14][15]同时也离不开各种几何图形、象形图形、颜色等符号媒介,以及这些媒介符号之间的组合、搭配能力。将这些认知和操作能力整合在一起就构成智力技能。[16]培养智力技能属“能力建设”范畴,应采用绘画技能与认知特点相结合的指导方法。

    儿童画属于“世界3”,是精神活动的产品,是儿童智慧活动的结晶。绘画技术是可操作的知识,是实践理性活动的结果。[17]按波普尔“三个世界”的理论,[18]儿童画和儿童绘画技术都属于“世界3”,是精神产物的世界,是社会文化的核心部分。儿童画不是一门单纯的科目,是涉及多种学科交叉的复杂性课程,具有综合性、整合性、自主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特征。因此儿童绘画需要教师和家长付出比示范画教育更多的心血,进行卓有“心计“地策划、组织、选择和引导。

    参考文献:

    [1]李文馥.自主性绘画——幼儿教育与心理发展研究的结合点[A].北京中关幼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3252253

    [2]李文馥.儿童自主性绘画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

    [3]李文馥.儿童自主性绘画指导[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14

    [4]李文馥.幼儿美术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57

    [5]李文馥,徐玉珍.一项通过幼儿绘画教学改革试验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编.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 988

    [6]李文馥.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A].刘范主编.发展心理学()[M].北京:团结出版社,1989252292

    [7]徐玉珍,王军.自主性绘画与幼儿创新教育研究[A].中国幼儿教育周刊编辑部编.全国幼教工作者优秀论文集[C].北京: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2006175177

[8]李文馥.儿童自主性绘画之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15[A].中国心理学会主编.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6465

    [9]李文馥.国民创新意识的源泉——儿童早期自主创新教育[A].李喜先主编.国家创新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36168

    [10]潘绍元.浅淡儿童绘画和专业绘画的区别与联系[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1112

    [11]李文馥.儿童绘画心理和教育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编.当代中国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09313

    [12]李文馥.谈谈自主性绘画[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6(1)30-31

    [13]李文馥.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A].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73185

    [14]李避,李文馥,王丽.4-7岁儿童绘画摹写的语义编码特点[J].心理学报,200335(1)76-83

    [15]李苏.理解孩子的图语[J].父母必读,2003(5)40

    [16]王贞琳,李文馥.西方儿童绘画与认知发展关系研究的进展[J].心理科学,1998(5)76-83

    [17]李喜先.技术系统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4

  [18]卡尔·R·波普尔.认识论的三个论点和第三世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309-316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好玩的皮影戏

下一篇:幼儿美术作品展示方式的探索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