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课程中幼儿的自助学习——以《老鼠娶新娘》表演为例

作者:王娟 江珍环 张钧青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9-29

    马年春节临近,一年一度的“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也马上就要开始了。孩子们收集来了有关年的饰品、挂件、福字、对联等,种类丰富,样式繁多。教师在第一时间浏览了幼儿收集的材料,对其种类、特点、价值等进行迅速判断,并组织孩子们通过自主交流和集体讨论进行了分享,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在分享中,孩子们出乎意料地对中国民间故事绘本《老鼠娶新娘》非常感兴趣。在集体分享结束之后,几个小脑袋仍聚在一起对着书本指指点点。
    妞妞:新娘子好漂亮呀,我好想当新娘子。
    文文:我也想当新娘子。
    菲菲:哇,这只黑猫好大呀,太吓人了!
    大明:咱们可以找桐桐当大黑猫,他是咱们班最凶的。
    教师敏感地捕捉到了孩子们在众多材料中关注的兴趣点,马上对绘本《老鼠娶新娘》进行了阅读和分析。红彤彤的封面和身着传统新娘装的老鼠新娘让人感到浓浓的喜庆气氛。越仔细翻看图书,越觉得它有多重价值可以挖掘。
    价值分析:
    在画面设计上,作者在精致、细腻上做足了工夫。凤冠霞帔的老鼠新娘尽显华丽,敲锣打鼓、抬轿迎亲的结婚场面热闹非凡,古香古色的建筑、宾客盈门的场景也让孩子们感到新奇,众多的中国元素让教师和孩子们倍感亲切,能引起集体共鸣。
    在情节上,有孩子们喜欢的曲折迂回,跌宕起伏。故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老鼠村长为女主角美叮当抛绣球招女婿;大黑猫来捣乱;村长要找世界上比猫强的女婿;最终男主角小阿郎这一最合适的女婿如愿娶到了村长的漂亮女儿。整个故事情节环环紧扣,能够吸引幼儿的持续注意力,能为幼儿分角色表演提供很大空间。
    在角色安排上,既有不可缺少的主要角色,如老鼠村长、美叮当、小阿郎和大黑猫;又有多而不乱的辅助角色,如太阳、乌云、大风、围墙和抬花轿的小老鼠们。众多角色对孩子们的理解力、记忆力、协商配合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班幼儿来讲是一项具有挑战意义的工作。
    在语言表达上,朗朗上口的童谣和儿歌贯穿始终。“一月一,年初一。一月二,年初二。年初三,早上床,今夜老鼠娶新娘”.故事一开始就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兴趣。故事中间,“忽然喵呜一声,冲出一只大黑猫。老鼠们吓得吱吱乱叫,不知道该往哪里逃”,押韵的儿歌让孩子们很容易就记住了故事中的对话。在故事最后,一段“小白菜,地里黄,老鼠村,老村长,村长女儿美叮当,想找女婿比猫强。太阳最强嫁太阳,太阳不行嫁给云,云不行,嫁给风,风不行,嫁给墙,墙不行,想一想,还是嫁给老鼠郎”的表述将故事完整、简练地叙述了出来,与故事开头进行了很好的呼应,幼儿自始至终在有节奏的朗诵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民谣的美。
    在首先考虑了幼儿兴趣,综合分析了图书各方面可挖掘和拓展的价值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幼儿学习故事、收集材料、自主制作、互动表演,旨在扩大幼儿兴趣的影响面,生成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共同体,引导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活动内容。
    阶段一:欣赏图书,学习故事,准备材料
    教师首先和幼儿一起进行了共同欣赏,激发更多幼儿对图书的关注和兴趣。集体欣赏和学习故事的方式会让幼儿对故事的线索有完整、系统的了解,对故事对话、角色关系、情节起伏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角色语言、态度、动作的变化体会角色心理的变化。
    在倾听和学习故事的过程中,幼儿扮演角色、表演故事的兴趣更浓厚了。
    幼儿:老师,我们可以在表演区表演这个故事吗?
    教师:当然了。你们想怎么演?
    幼儿:就跟以前一样演,每个人演一个角色。有人当村长,有人当美叮当,有人当抬轿子的。
    幼儿:不行,咱们没有轿子。
    幼儿:对,还没有新娘的衣服。
    教师:你们的想法真好,我想有了轿子表演的时候会更有意思。穿上新娘的衣服,你们会更漂亮的。可是怎样做轿子和衣服呢?
    幼儿:可以用制作区的废旧材料自己做呀。
    幼儿:我们制作区没有可以做衣服的布呀。
    嘟嘟:我家里有,我可以带来。
    故事的学习和分析是幼儿理解的基础,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对幼儿来讲是有力的支持,而材料的收集和使用是使想法变成现实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陆陆续续带来了大小不同的纸盒、质地不同的纸和嘟嘟小朋友拿来的无纺布。孩子们马上就进行了尝试,用不同的纸制作轿子和衣服。当幼儿尝试过家长收集的各种纸做的轿子和衣服很容易坏时,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兴趣得不到延续,很可能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因此,在幼儿收集材料的同时.教师也作为有心人收集准备了各种材料,如颜色鲜艳的绸缎、各式各样的小珠子和亮片等,以备幼儿使用。
    教师收集材料意义重大,与幼儿、家长收集材料在种类、用途预测、功能开发等方面是有差异的。家长们在收集材料时,可能因为对材料、幼儿水平等缺乏深入的分析和了解,有时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而教师在准备材料时,既能考虑到大多数幼儿的水平,更能预测幼儿使用材料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充分发挥每种材料的价值。教师对材料的选择角度、准备的种类和投放的态度从某一层面上讲是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对课程的态度、对师幼关系的态度的反映。对课程充满激情的教师在准备材料时更像是在为幼儿准备礼物。因此,对材料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想法、喜好是否了解得细致入微。
    当教师将费尽心思买到的各种材料无声投放在盘子里的时候,材料却有声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的眼睛也如宝石般闪亮,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迫不及待地拿在手里试一下。实际上,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就预想到了幼儿见到材料的反应,而这种在教师期望之内的反应是幼儿送给教师的最好回礼。
    阶段二:幼儿自助制作花轿和服饰
    有了初期的不顺利,幼儿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就会自然自主地尝试不同的材料。他们有强烈的材料支配意识和目的性,对于要用什么材料、何时工作、完成什么作品有着自己的“规划”,但又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因此教师的支持是必要的。
    在制作花轿的时候,幼儿从多种尺寸的纸箱中选择了最大的一个,当他们七手八脚地把它竖起来的时候,望着比他们高许多的纸箱,他们没有畏惧,反而表现得很兴奋。
    小小:哇,这也太高了吧!
    乐乐:高才好呢,新娘子才能站进去。
    桐桐:一个门口都没有,新娘子怎么才能进去?
    妍妍:咱们先做什么?
    小小:先在这里抠个门吧!这样新娘子就可以进去了!
    教师密切注视着幼儿的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最关心的不是能不能抬起来。而是新娘子能不能进去。这种需求准确地表达了孩子们对于角色的喜爱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师:你们见过轿子吗?它是什么样的?
    小小:我在电视上见过,是长方形的。
    乐乐:还有两根棍子。
    教师:对,那叫轿杆。还有什么?
    通过交流,教师发现幼儿对轿子的认识比较粗浅,基本停留在大体轮廓和简单构造方面,对于轿子的其他结构和造型装饰缺乏更细致的认识,如轿帘、轿顶、轿杆等。教师马上意识到提供支持的必要性,在发现问题之后,马上投放了工具书《化妆派对》,帮助幼儿搭建桥梁,建立问题与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
    当幼儿看到《化妆派对》一书时,马上讨论了起来:
    妍妍:你看,这个轿子真漂亮!上面还有牡丹花呢!我会画牡丹花!
    教师:对呀,因为这个是喜轿。有牡丹花的地方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轿帘。
    大明:旁边还有个窗户,还可以打开。
    叶叶:我们的轿子上面是开着的,人家的轿子上面是封起来的。
    教师:还有别的不一样的吗?
    大明:书上的轿子上还挂着一些穗穗儿。
    桐桐:书上的轿子是大红色的,咱们的不是。
    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是大红色的吗?
    桐桐:因为老鼠们要办喜事,红红火火的很漂亮。
    教师:那我们的轿子怎么办呢?
    乐乐:我们可以照着书做。
    于是。孩子们开始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发分成了轿身组、窗帘组、轿杆组、轿顶组、装饰组,同时忙活起来。工具书成了制作活动的重要帮手,当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能自主翻阅它,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轿身组:作为轿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轿身组的幼儿显得比其他组的幼儿多,能力也更强。
    乐乐:老师,书上写着第一步要把前面抠出一个门,怎么抠呀?
    教师:你们想怎么抠?
    宝宝:我们想用剪刀,可是这个纸盒太厚了,我们剪不动。你帮我们一下吧。
    教师:你们想从哪里开始抠?
    叶叶:就是我刚才站的地方,我们刚才比了一下,我最高。
    晓晓:对,就是叶叶头顶的地方。
    于是,教师按照幼儿的要求,用壁纸刀将他们不需要的地方切割下来。在这一过程中,轿门的高度、宽度都是幼儿科学合理地运用他们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数学方面的知识,通过目测、身高比较等方法来确定的。
    当切割完轿门和窗户后,好几名幼儿都拿出自己的红色水彩笔开始给轿子涂颜色,绘画能力较强的乐乐说:“这么大的轿子啥时候才能涂完呢?”还没等其他小伙伴们表达,乐乐接着说:“要不我们就像在‘瓶子’主题里那样,用大排笔怎么样?”他的一句话唤起了小伙伴们的经验,大家纷纷从美工区找来了适合大面积作画的排笔,各自忙活了起来。有的从左边开始涂,有的从右边开始涂,不太善于绘画的叶叶则是左一下、右一下地涂。乐乐说:“你别这样涂,要像我一样,一下一下地在一起涂。”叶叶认真地点点头,学着乐乐的样子,直到轿子全部涂完。
    几乎在幼儿拿出水彩笔的同时,教师就知道了工具的不适宜。但教师没有马上阻止他们,而是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和感受。当他们自己发现不适宜的时候,就会自然地进行改进,形成对材料和工具新的认识。
    轿帘组:在制作轿帘的时候,是从两个男孩晨晨和小宝首先开始的。他们将蓝色的海绵纸裁成小方块,在上面画上小花的轮廓然后沿着轮廓剪下来。他俩一心想着早点做完,旁若无人地画、剪、贴,根本不考虑画的轮廓不细致,而且没有沿着轮廓剪。这时,做完头饰的晓晓和媛媛走过来说:“我们跟你们一块做吧。”此时的晨晨和小宝二人在一直以为自己做得很好的前提下,没有同意两个小姑娘的请求。可是晓晓小朋友显然早有准备,指着他们的剪贴的小花说:“你看你们画得太难看了,我给你画一个看看。”她不顾两个男孩的意见,拿过他们的笔就开始画了起来。
    良好的幼儿自助活动是有思想、有冲突的。幼儿的思想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人员的调配分工、时间的安排等。面对他们的冲突,教师从内心里是有些担心的,怕不小心发生意外。可是当男孩们看到媛媛画出了与他们画的四个花瓣不同的六辩花时,马上安静了,乖乖地等着女孩画完并剪下来。在女孩的参与下,小宝再次尝试画小花的轮廓,晨晨也再次尝试剪的工作,幼儿的又一次自助尝试获得了成功。
    装饰组:童童和文文最先选择了画轿子上的牡丹花。但是她们在最初并没有意识到要等男孩涂完轿身之后才能画。当男孩抢先一步开始涂颜色的时候,她们才意识到可能要等一段时间了。
    出乎教师意料的是,当男孩在粉刷花轿的时候,童童和文文没有暂时离开去开展别的活动,而是一直跟在男孩周围,观察着他们。开始的时候,童童说:“能不能别全涂上,留一点儿地方让我们画个牡丹花。”男孩哪肯停下,一直涂到了最后。于是童童又改变了说法:“快点,这边还没涂完,你们要把它全部涂完。”当男孩最终涂完,满足了大面积的粉刷愿望之后,很自然地把笔交到了女孩手里,女孩们才熟练地、自如地画起了牡丹花。而这种自如和熟练源于前期经验的积累。在“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前,我们刚刚结束了“瓶子”主题,孩子们接触到了不少的中国传统花纹和图案,了解了其中的美好寓意,如牡丹代表花开富贵,荷花代表和和睦睦等。幼儿很自然地把这种经验迁移了过来,体现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冲突主要表现在细节的要求和个性的表达。不同的幼儿要完成同一件作品,是同一目标与不同实施者的关系。要让不同的幼儿目标一致,又要表达自己的个性,冲突在所难免,这对幼儿又是一大挑战。在这一过程中,男孩和女孩是有冲突的,但在冲突中,男孩学会了坚持,女孩学会了等待。
    服饰组:在轿子组热火朝天忙碌的同时,做服饰的小朋友也没闲着。她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布料,学着书上的裁剪方法,专注地摸索着缝制新娘的服饰。与制作轿子不同,服饰组的幼儿更多地加入了自己对服装的理解和喜好,尤其是在服饰的装饰上,更体现出了幼儿对材料的自主性和驾驭能力。
    喜欢表演的朵朵持续几天制作自己的新娘服饰,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这项工作上,在材料使用、设计方法、时间安排上都体现出了她良好的自主性。教师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满足幼儿自己支配时间的愿望,这对幼儿的自主性是有帮助的。
    朵朵制作新娘衣服更多体现了自助的过程,而扮演新郎的天宇制作衣服的过程则更多体现了教师引导和同伴互助。
    教师:你们在表演的时候,谁是新郎?
    琦琦:是东东吧。
    媛媛:是天宇吧。
    教师:到底是谁呀?
    媛媛:是天字,我听见他说对话了。
    教师: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朵朵就是新娘,为什么?
    琦琦:因为她穿着新娘的衣服。
    教师:那我们怎么能让大家一限就看出天宇是新郎?
    琦琦:可以让天宇穿上新郎的衣服。
    这个建议对天宇来说有些难度,因为他看着丰富的材料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可能是在衡量做衣服的“难度系数”吧!毕竟裁剪、缝纫、装饰都是比较细致的工作。于是天宇省略了自己尝试的过程,直接就找了两个小姑娘来帮忙,而其中一位正是装饰花轿的童童。可能在天宇的心目中,童童是心灵手巧的。
    天宇:童童,你们帮我做新郎的衣服吧。
    童童:你为什么不自己做?
    天宇:我不会做。
    童童:那好吧,我们帮你做。
    文文: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布料?
    天宇:天蓝色的那个就行了。
    童童:蓝色的那块不知道够不够,你过来我给你比一比。
    于是,天宇一边在旁边观察着两个小姑娘,一边随时提供自己的意见,也很忙活。
    天宇:你们别忘了也给我装饰一下。
    童童:知道了,就像新娘的衣服一样行不行?
    天宇:不行,我才不要上面的蝴蝶呢。你们在我的衣服上装饰一个“田”吧。
    童童:为什么?
    天宇:因为那是很有钱的意思。老师给我们讲过“福”字的里面有个“田",就是很有钱的意思。
    当幼儿心心挂念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坚持性是难以想象的,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记在心里。有一天中午,天宇睡到一半的时候猛地从被子中站了起来,嘴里说着:”我的衣服还没做完呢!“接着开始穿衣下床。教师们目瞪口呆之后随即捂住嘴笑起来,纷纷被他的投入所感动。两个小姑娘在天字的“催促”之下,紧锣密鼓地忙活着,很快将天宇的想法变成了现实,最后还帮助天宇穿在身上。当天宇穿上衣服表演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再也不会混淆角色了。
    幼儿在自助活动中的主动和掌控不仅表现在对材料的使用上,他们需要的更多,如人员安排和调控、时间、地点、分工等,都想自己说了算。
    阶段三:合作表演,多领域探究和拓晨花轿的利用
    发现问题,改进花轿,幼儿的尝试从来没有停止过。边做边检验是幼儿的学习特点之一。轿子刚刚做好的时候,做服饰的幼儿还没结束。但几个小男孩已经跃跃欲试了。
    大明:行了吧,咱们抬起来试试吧。
    旦旦:我在前面抬,东东你去后面抬。
    东东:你们别使劲往前拽,到底往哪儿走呀?
    旦旦:你们别往前推,轿子都碰到我的头了!
    东东:别走了,轿子快倒了!
    二宝:你们别往后拽杆子,我们都没有了!
    在抬轿子过程中,遇到了教师和孩子们预想过的或没想过的多个问题。如轿子容易倒,就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对于这个问题,教师稍加考虑,就能找出问题在哪里。如果直接告诉幼儿,花轿太高了,扶手太软了,幼儿马上就能改进。但是幼儿缺少了为什么——怎么办——如何办的思考过程。因此教师马上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
    教师:你们在抬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大明:我觉得抬起来还挺累的!
    二宝:我感觉轿子很沉!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呀?
    大明:他们后面的拾得太高了,我们都快抬不动了!
    东东:不是这样的,明明是你们抬的太矮了。
    旦旦:你们后面的越抬越高,轿子都快压到我们身上了。
    东东:才不是呢,是轿子太高了,我们看不见路。
    大明:我觉得是两边的把手太松了,轿子杆儿老是动。
    旦旦:是不是轿子太大了?
    教师:那你们想怎么办?
    大明:先把轿子变小点就行了。
    二宝:我想让轿子杆儿别动来动去的。
    经过一番讨论,幼儿分析已经很透彻.他们从自己的感受和讨论中找到了轿子太高、把手松动、高度不一等原因。一旦他们知道出了什么事,马上就会去修正。他们先找了一个小纸盒,但往里一站就否决了,因为太狭窄了。接着有的幼儿建议直接切掉一块儿,让它变矮,并且马上就做了。教师认为,修改是比替换更科学、实际、节省、环保的方法,会为幼儿养成良好的改进态度,并跟他们一起进行了实践。对于把手松动的问题,教师也尊重了幼儿重新尝试的权利,并进行科学的支持。
    教师:你们见过真正的轿子吗?
    大明:没有,我只在电视上见过。
    东东:我去黄山的时候见过。
    教师:咱们来看看以前轿子的图片吧,看看轿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当教师出示了轿子的实物图片时,幼儿惊喜地发现,原来古代的轿子的轿杆儿真的是从轿子里面穿过去的,这与他们之前在《化妆派对》一书中看到的成品是不一样的。这一认知更加坚定了他们改进轿子的决心和信心。实物图片与《化妆派对》一书中的作品图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对幼儿形成批判性思维是有帮助的,会逐渐告诉他们从不同的事物当中吸收有意义的信息。
    同伴合作。抬稳花轿
    当幼儿将轿子变矮,将轿杆穿过轿身固定住之后,又开始抬起来进行了尝试。教师在观察他们的过程中,不时地听到:
    “走呀,怎么不走了?”
    “你们前面慢点,我们都跟不上了!”
    “别念了,别念了,前面没路了!”
    这些最直白的语言正是幼儿最直接的感受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幼儿尝试了多次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原地进行了讨论:
    教师:我们的轿子改进之后,你们感觉怎么样?
    大明:他们后面的老推我们!
    东东:不是的,是你们老拽我们!
    二宝:我觉得晨晨在前面太高了,他应该去后面抬。
    旦旦:是不是新娘子在里面太慢了?
    教师:这可怎么办?
    大明:大家都走得一样慢就行了。
    旦旦:新娘子也要和我们一样,我们停下的时候,她也要停下。
    教师:我们来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地来走一走试试吧。
    在教师的带领下,抬轿子的小朋友放下轿子,四个人拉着手,当新娘子的小朋友站在中间,看着对方的脚步,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走了起来,直到所有的人步调一致。
    在调节抬轿高度的问题上,从孩子们的话语中能听得出,他们还是考虑自己多一些。出现轿子不稳的问题,首先想到别人的原因,而不是自己。
    教师:抬轿子需要几个人呀?
    媛媛:四个人。
    教师:一个人能不能抬好?
    大明:不能。
    教师:那你们有的高有的低怎么办?
    东东:谁长得矮就抬高点,谁长得高可以矮一点。
    教师:那我们来试一下,怎么样?
    于是,在几次合作之后,幼儿慢慢形成了默契。前面的幼儿会等着后面的幼儿,后面长的高幼儿会跟上,并调整高度。这就如同幼儿学习走路一样,两只脚的配合尚需时日,更何况八只脚呢!
    选择音乐,喜庆出嫁
    在抬轿子的过程中,各组的服饰也陆续做好了,如新郎装、轿夫装、绣球等。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扮一新,继续表演起来。与前期的边制作边表演不同,此时的表演更像一场戏剧。身着盛装的幼儿投入到角色当中,像真的小老鼠们一样,举行了抛绣球娶亲活动。
    相对于中国传统婚礼的了解,幼儿更熟悉现在的婚礼。每位幼儿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婚礼的现场,都有直接的经验。所以当表演中的婚礼与他们的经验想碰撞时,又会引起他们的疑问:
    桐桐:老师,结婚的时候都要放音乐的。
    文文:对呀,就是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教师:哦,那是婚礼进行曲。是西方人结婚的时候放的曲子。你们知道在咱们中国以前结婚的时候用什么曲子吗?
    大明:我知道,就是过年的时候放的那种曲子。
    当当:对,我也在商场里听过。
    教师:我们从电脑上找一找,听一听,那个最好听,好不好?
    教师带领着幼儿围坐在电脑旁,教师先后播放了琵琶曲《十面埋伏》、唢呐曲《抬花轿》、古筝曲《高山流水》等曲子,让幼儿听,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音乐。
    教师:你们觉得哪一首适合结婚的时候放?为什么?
    妞妞:我喜欢第二首,我觉得听了很高兴。
    菲菲:对,它很喜庆。
    大明:第一首太吓人了,很紧张,好像要打架了。
    教师:对,你真厉害,第一首叫《十面埋伏》,讲的是两支军队在打仗的事情。
    文文:那第二首叫什么名字?
    教师:你们觉得它会叫什么名字?
    天宇:我觉得会叫《喜事到》。
    点点:我觉得会叫《过年了》。
    教师:你们说的都很有意思,它的名字叫《抬花轿》,正是结婚的时候用的音乐。我们也在表演的时候听一听,好吗?
    伴随着欢快喜庆的《抬花轿》,孩子们再一次有声有色地表演了起来,教室里充满了热闹欢乐的气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继续通过自助式的活动在表演中丰富着自己或同伴需要的道具,将图书《老鼠娶新娘》生成的活动一步步推向深入。
    纵观整个活动,从最初的阅读图书,寻找兴趣,到后期的自助制作和合作表演,体现了教师、幼儿、材料三者之间缺一不可、相互作用的关系。材料对课程的意义,就像混凝土对建筑的意义,是幼儿学习、教师引导的基础。材料对班级的课程实施方向起支持作用,决定与幼儿学习、创作的可能性和行为。教师作为幼儿自助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参与者,应当做好随时转换角色的准备,既能真正投入到幼儿的活动当中,又能在活动中做好一名观察者、引导者,让材料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幼儿获得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探索例谈

下一篇:学情分析:“教师眼中的儿童”与“真实的儿童”——以“水”概念分析为例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