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到创意的转变
作者:张乃艳 来源: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7-15
女儿从小喜欢画画,我为她选购了很多绘画方面的图书。女儿有时间总会把这些书拿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进行练习。有时因为一些内容画得和书上的范例不太像,她总固执地擦掉,按照绘画步骤一遍遍临摹练习,达到我认为的完美(就是绘画内容的“高仿”),甚至连涂色也会按照画面的颜色来涂。女儿已经习惯参照范画进行绘画,对于主题意愿画、想象画等发散思维的绘画,总要翻书或上网找到相关的图片内容才能进行绘画。
我曾经为女儿对绘画的喜好和不厌其烦的临摹而沾沾自喜。但当我读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艺术领域中“表现与创造”维度的教育建议部分:“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时,心情不禁沉重起来。因为女儿让我点评她的绘画作品时,我的评价语总是一成不变:“嗯,与作品很像,画得很好。”女儿似乎也已经厌倦了这样的评价方式,总是不耐烦地说:“妈妈的词语真单调。”
在学习《指南》后,我意识到艺术领域蕴含的独特教育价值,发现自己对女儿艺术教育的方式是不科学的,评价的语言也不适宜。因为提供的范画作品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只是让她停留在简单的临摹阶段,没有思维的参与,画面看似完美,却失掉了儿童的天性,缺少灵动的思想。于是,我及时调整对女儿的教育方法,改变过去提供范画的不科学做法,而为她提供更多想象和创造的机会,使女儿的绘画作品有自己的创意、自己的感情,也有自己的故事。
我开始为女儿选择一些主题画作为绘画内容,让她画完后给我讲述画面中的故事。这个转变对女儿来说是充满挑战的,她一开始很抵触,总是说“这个我可不会画”、“那个很困难”。我知道这是她不敢大胆尝试,自信心不足所致,便逐步对她进行引导。比如去海洋馆,女儿喜欢观看海豚表演,我就对她先提要求:要认真观察海豚的身体特征,海豚表演时身体、动作的变化,观众的表情等。回家后,我认真听完女儿的描述,引导她用线条等勾画出海豚的轮廓,而不是利用现成的图片进行简单临摹。慢慢地,女儿脑海中积累的感性经验逐渐增多,对事物有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在对事物的表现形式上也有了很大进步。最为可喜的是,女儿画完画还绘声绘色地为全家讲述画面中的故事,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让我记忆最深的一幅绘画作品是《我的妈妈》。那是三八节前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满心欢喜,期待着女儿笔下温柔妈妈的现身。但让我意想不到的却是一幅“荒诞”作品的出现。整张作品中妈妈的脸很大,眼睛瞪得圆圆的,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凌乱的头发,都是用长短不一的曲线画出来的。我没有烫发,女儿怎么画成这样呢?我狐疑地猜测着,有些生气,正想质问。不料,她却平静地对我说:“妈妈发怒时的样子真的好可怕。”听完女儿的话,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是创作的源泉,女儿用夸张的表现方式把我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出来。这就是孩子,不但在感受与理解事物方面与成人不同,在表达认识与情感的方式上也有别于成人。只有领会并倾听孩子艺术表现的创作意图,才能真正感受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成人应该尊重孩子对作品的自由表现。最后,我没有指责女儿,而是感谢她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使我认识到自身教育存在的问题。我正在努力调整自己,接纳并理解女儿绘画中的情感需求,尝试和她建立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
从临摹到创意的转变,看似简单、轻松,实则蕴含丰富、科学的教育理念。幼儿稚拙而大胆的作品常常蕴含丰富的想象与情感,他们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需要成人充分的理解、尊重和支持。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像不像”、“好不好”作为评价标准,而要用心倾听幼儿艺术表现时的想法与感受,真诚地赞赏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幼儿成为绘画活动的主人。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生活]工作时总有开心和不开心的事,...别傻了姑凉阅读人气:660
- [教师工作]老师该用善意的诺言吗?海上晨曦阅读人气:702
- [教师工作]农村孩子家长老觉得孩子在幼儿...寻水的鱼阅读人气:2807
- [教师工作]幼儿园公开课应注意的问题?小蝶阅读人气: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