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小衔接 竞争什么

作者:  来源:新京报  上传时间:2014-03-12

大班幼儿转上学前班是常事

“到大班下学期总会有一些孩子转去上学前班,大部分是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进重点小学,少数是因为孩子特别调皮好动,家长怕到了小学1年级无法适应。”在采访中,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的相关负责人都坦言,每年均会遇到部分家长选择在大班阶段转读学前班的案例,大班转学已是常事。

“我们今年转走的大约有10来个孩子吧”,丰台区某公办幼儿园负责大班教学的老师告诉记者。虽然比例不大,但家长对学前班的需求还是给幼儿园的正常教学带来困扰。

这些困扰表现在诸多方面,“孩子如果在大班下学期转走,空出的位子无法再通过招收新学生填补”,“大班本是收获的季节,结果孩子转走了,带班老师会觉得特别没有成就感”,而更深层次的影响则是“这无形中会给幼儿园的教学带来压力,一方面政策规定幼儿园不准小学化,另一方面家长会问老师,数学教到什么程度、孩子上完大班能认识多少个汉字、英语达到什么水平,作为幼儿园,我们该怎么办”某民办幼儿园的负责人无奈地说。

大班教育已经足够

在幼儿园看来,大班中渗透的入学准备课程已经足够帮助孩子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

小学教育更关注孩子的综合能力,而幼儿园在入学准备过程中都会注重这些能力习惯的培养,“现在大部分小学的面试环节都不仅是考核幼儿知识,而是看孩子的综合能力。比如,体能,会有跳绳、拍球等测试;思维方面会有动手能力测试,主动与人交往,大胆表达情感等。低年级的学生其实真正的区别不是在于知识掌握的区别,我们觉得更多的差别体现在幼儿的习惯和能力上。习惯是指上课、学习、听讲、写字等;能力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适应能力等。”

但在家长看来,这些并不足够应付幼升小的竞争,“我们是要应对择校面试的。比较关注的是学前这一年孩子的知识储备应该到什么程度,比如数学20以内加减法,语文认多少字,简单的英语会话,这样的储备够不够”有家长问。

而在中国儿童中心教育活动部部长王秀江博蚀来,虽然家长选择学前班是因为其知识传授的更多、更深,以此应付小学面试,但另一方面原因也是出于对孩子心理的考虑,“孩子多学一点知识少学一点知识,跟出牙、走路早晚一样,对孩子的影响并不大,但软技能,像自信心、交往能力等对孩子的未来学习则会产生深远影响。不少家长担心的是孩子进入一年级,看到同学知道的比自己多、学得比自己快,很容易有挫败感,影响学习兴趣。”

■ 园方做法

吃饭睡觉也向“小学生”看齐

在入学准备课程中,会遵循3-6岁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注重多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学前准备课程会从习惯养成、知识能力、社会性、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进行培养,为幼儿上小学打下基础。

习惯养成重点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养成正确的坐姿和书写姿势,有良好的倾听习惯,知道举手回答问题,知道不会的事情主动告诉老师,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在生活习惯方面,注意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知识能力方面是让孩子学习数学、语言以及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我们会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儿园指导纲要》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好各种活动,注重培养阅读、思维能力和书写能力,在大班末期适当组织拼读、识字、认识时间等活动,让孩子学会收拾学习用品整理书包,有任务意识,有时间概念,做事认真有始有终。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坚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学习运动技能如:跳绳、拍球等。

在社会性方面注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知道遵守规则,学会等待,主动与他人友好交往,和大家做好朋友。

从生活常规到生活习惯到自理能力,我们通过不同的课程和过渡环节让幼儿逐渐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节奏。如一日三餐时,在保证健康、均衡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养成自主午餐的习惯;午休时间逐步减少,自带水壶喝水、自助餐、每日小班长、面试培训、参观小学、环境的渗透(小学课桌椅的体验)、家长讲座、观看升旗仪式、毕业典礼,以培养幼儿上学的意识和能力。(新京报)

编辑:Fay

上一篇:家长必读:幼升小面试 到底考什么?

下一篇:写字莫提早 良姿最重要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