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品质培养的幼儿园有效性数学教育情境创设
作者:朱蓓凌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上传时间:2013-12-29
一、学习品质的内涵及
品质特征
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学习品质无疑是极为重要一个领域。美国国家教育目标研究小组(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简称N E G P)在1995年提出了一个“让所有准备上学的孩子学会学习竹的口号,自此,“学习品质竹这一概念就逐渐进入了学者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NEGP认为,学习品质是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具体内容包括: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学习品质”不指向具体的方法、技能,而是指向儿童如何获得又是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品质就是儿童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学习品质是儿童学习过程中主体特性的系统化、具体化与个体化。其品质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体性品质,学习品质是儿童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中产生、形成并发展的反映其个别差异性和社会化程度的稳定的特征。二是整体性品质,任一学习品质总是从整体上反映儿童的学习个性和学习集体性的特征,都是学习生理、心理、学习行为特性的综合体。三是发展性品质,学习品质是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的,一方面指学习品质构成的多元性和结构的优良性,一方面指消除消极的学习品质,将积极的学习品质从比较低的水平逐渐上升到高水平的学习品质。
二、幼儿园有效性数学教育
情境创设的标准
1.数学教育情境的针对性
教育情境是数学内容和幼儿学习之间的纽带,因此它既要反映幼儿学习内容,同时也要针对幼儿实际水平。一方面情境创设应根据教材内容,把握数学内容本身的基本内涵,提供给幼儿的数学情境应是明确具体、重点突出,避免宽泛复杂、空洞抽象。另一方面,要考虑幼儿认知特点、经验、兴趣,既要考虑群体特点也要考虑个体差异,恰当地设置数学教育情境,指出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帮助幼儿获取和领会有关信息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小班幼儿学习计数应先从实物中感知数量,通过取放、搭建、描画、拓印等方式感受一个一个的含义。
2.数学教育情境的层次性
在创设数学情境时,应尽可能设计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问题,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架,即设计彼此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和难易程度上的层次关系的问题,做好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提高教育情境的整体效果。例如大班幼儿学习测量,应先从直接比较的问题过渡到间接比较,没有这个过程,幼儿就只是记住了测量方法,而不可能理解测量标准以及测量过程的真正含义。幼儿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的,如果没有铺垫,数学学习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3.数学教育情境的开放性
开放性一方面指给幼儿最大的空间,数学教育情境的创设是为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的,因此可允许幼儿有多种解释或选择,注重幼儿自主探索和师幼互动,充分关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和态度,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数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另一方面指给幼儿提供挑战的机会,情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幼儿而言,数学教育的价值绝不只是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幼儿所获得的数学经验和能力。
三、幼儿园有效数学教育
情境创设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情境
数学中的数、量、形、模式等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提炼的,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他们感受到的是具体的事物,我们只有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提炼相关的数学内容,才能使他们喜欢数学,同时也不会让幼儿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数学情境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背景知识,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幼儿园数学情境创设应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讨论幼儿身边的事,如“谁拿到的积木最多?”“这些东西应怎样摆放才整齐?”从而使幼儿真正“融入”到学习中去。
2.创设“阶梯”式的数学教育情境
幼儿园数学情境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幼儿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创设阶梯式的数学教育情境,就是把一个复杂的教育情境分解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简单的情境,使幼儿易于接受。数学内容本身是有阶梯性的,例如幼儿学习分类的内容,儿童先是感知物体的特征,然后要知道分类就是要把“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幼儿才能理解类与类包含等复杂概念。幼儿教师必须要把握数学本身的阶梯性,把握幼儿的认知水平,才能提出合适幼儿的任务情境。
3.创设“多元化”的数学教育情境
多元化的数学教育情境要以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求知趋向为基础,将幼儿置于猜想、探索、发现的情境中,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其坚持、敢于挑战等学习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疑和幼儿寻求答案之间留有空间,例如,在“比较两组物体多少”中,老师可以先将两组物体呈现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寻求比较的方法,幼儿在将两组对应排列的物体进行比较后,教师可呈现多种排列方式,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其规律。
4.创设“变异性”的数学教育情境
学习品质中的内容还指向了一个学习特征,即分辨,幼儿只有在对事物进行分辨的过程中才能保持更多的注意并获得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简单说来,变异就是通过变化凸显数学内涵中的本质特征,如通过对各种物体进行分类才能知道分类即是寻求物体的相同特性或辨别不同特性,幼儿通过排除背景干扰找到数学内容间的本质联系。因此,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使材料、内容呈现等有变化,由此帮助幼儿寻求数学的“真实意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情境的创设其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情境与学习是不可分割的,教师的价值不仅在于创设科学的数学教育情境,还在于利用情境中的数学要素与幼儿认知发生冲突,引导幼儿数学学习的方向,帮助幼儿解决“有意义竹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得领域的学习与儿童的发展达到一致。
原载《科教导刊》,2013.2中.105、163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组织学习的有效手段:读书会gaof阅读人气:1245
- 蒙氏数学教育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832
- 指导家长创设家庭科学教育环境...丰台三幼赵燕茹阅读人气:2019
- 关注每个孩子,促进活动的有效...寳寳盈阅读人气:1295
-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辉辉阅读人气:165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悠悠我心阅读人气:1496
- [教师工作]关于环境创设暖阳木槿阅读人气:1323
- [教师工作]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呢?花语阅读人气:1033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学科韵律活动教学的...chengxine阅读人气:3136
- [教师工作]如何利用“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枫叶红阅读人气: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