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数学学具的价值——以数学学具“谁是领队”为例
作者:张玫红 来源:浦东新区云台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9-14
无论在低结构活动还是在高结构活动中,数学学具都能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主题背景下,教师应紧密结合主题要求,设计或合理利用数学学具,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学具的价值。数学学具“谁是领队”由5张卡片组成,这5张卡片上分别有5只站立着的猴子,它们动作相同,却有6个不同的外部特征:身高不同、胖瘦不同、尾巴长短不同、脚的大小不同、眼睛大小不同、帽子大小不同。 5只猴子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都能排在第一,如最高的猴子、最胖的猴子、尾巴最长的猴子、脚最大的猴子、眼睛最大的猴子、帽子最大的猴子。
发挥数学学具在低结构活动中的价值
幼儿甲打开操作盒,看到卡片上的猴子,高兴地拉着幼儿乙一起翻看卡片,边看边说“都是不一样的猴子,怎么玩?”这时教师进行提示:“仔细观察这些猴子,帮它们排排队。”幼儿甲指着有红点的卡说:“它是最高的。”幼儿乙看了看说:“黄点卡上的猴子最高。”说着将两张卡片摆放在一起“你看,比一比就是它高。”然后将黄点卡排在第一,紧接着将红点卡排在黄点卡的右边说“它是第二高的。”这时幼儿甲惊奇地说“这是最胖的。”说完就把绿点卡排在第三位,再将黑点卡、蓝点卡排在后面。
1.数学学具帮助幼儿获得相关数学经验
以上案例中,幼儿能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发现5只猴子高矮、胖瘦、帽子大小、尾巴长短的不同,较难发现脚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不同这两个细微的特征。活动中幼儿能听懂教师给卡片“排排队”的操作指令,按自己已有的排序经验,根据猴子的某一特征,通过目测比较的方法进行排序,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新的排序经验。
2.数学学具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当前的认知发展水平
由于5只猴子同时具有6种不同的外部特征,这给幼儿在按某一特征排序时带来很大干扰。由于中班幼儿思维稳定性不强,所以排序时他们往往会先按某一种特征排序,排了2~3个之后又会按另一种特征排序。
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经过一段时间后都能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根据猴子的某一种明显特征进行排序。在为同时具有多种特征的物体排序时,幼儿的最大困难是,按照某一特征进行排序时,要同时排除其他特征的干扰。
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情境性的集体活动“谁是领队”,运用该学具进行多次差异排序,和幼儿一起解决低结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显然,该学具充分发挥了在低结构活动中的价值,帮助教师从低结构活动起步去设计高结构活动。
发挥数学学具在高结构活动中的价值
1.依据数学学具的多功能性制订教学目标
数学学具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谁是领队”这套学具本身具有多种排序的功能,即不经教师提示,幼儿也能借助学具暗示的差异进行多次排序。如运用猴子的身高差异,按高矮排序;运用猴子的胖瘦差异,按胖瘦排序等。
排序活动需要幼儿反复观察、多次操作,提供具有多功能性的学具才能避免枯燥单一的练习,帮助教师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依据该学具的功能特点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感知猴子的不同特征,能认定某一特征排除干扰,进行多次差异排序。
2.利用数学学具的外显特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应清晰地把握数学学具在每个环节发挥的作用,一步步挖掘数学学具的功能,提高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环节一:为5只猴子取名
该套数学学具的多种外显特征是需要幼儿进行充分观察才能发现的,所以活动一开始,教师请幼儿为猴子取名,目的在于让幼儿充分观察猴子身上的特征,包括明显特征与细微特征,如高高、胖胖、长长、大脚、大帽子、大眼睛。为猴子取名后,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初步感知每只猴子身上最明显的特征,另一方面便于幼儿在操作排序后用语言进行描述交流。
环节二:高高(或胖胖)来当领队
当幼儿带着问题“谁是领队”进入活动后,他们最容易发现的就是“高高(或胖胖)来当领队",因为高和胖是该套数学学具的明显特征。于是,教师和幼儿开始第一次排序,活动中引导幼儿表述5只猴子的身高特征,即“最高、矮了、矮一点、再矮一点、最矮”,幼儿一致认同“高高可以当领队,排在第一”。
环节三:我来当领队
有了以上集体排序的经验,幼儿继续带着问题展开初次尝试。教师在巡回指导中,根据幼儿的发展差异,提出不同的探索要求,有的是根据学具的明显特征进行差异排序,有的是根据学具的细微特征进行差异排序。这一环节最关键的还是探索后的交流分享,将幼儿的排序结果一一呈现在集体面前,一来便于幼儿在交流中学习表述序列的变化,二来让幼儿在分享中初步感知“其实每只猴子都能当领队”。
环节四:我们都来当领队
环节三中,每个幼儿仅操作学具一次,帮助一只猴子,并且说出它能排在第一当领队的理由。如何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每只猴子都能当领队”?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数学学具在排序活动中的桥梁和中介作用,让幼儿继续探索,体验多次差异排序,在反复尝试中获得按序排列物体的经验,逐渐建立起多种序列结构。
3.挖掘数学学具的内隐特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增强数学活动的趣味性,会脱离数学学具本身去设计一个教学情境,这样会造成数学学具与情境的“脱离”,无法充分发挥数学学具的价值。如果教师能够挖掘数学学具中内隐的与数学相关的概念与属性,就能创设出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该套数学学具中,每只猴子都有一个特征是5只猴子中的“之最”,都能有一次排到第一的机会,其他猴子在这一特征上都存在差异,按这一差异就可以进行排序。根据该套数学学具的这一内隐特征,教师创设了“谁来当领队,请领队带领大家出场跳舞”的问题情境。这一情境既是活动的导入,又是贯穿整个活动的线索,围绕这一问题情境,幼儿进行多次操作,在交流分享中发现“原来每只猴子都能当领队”。
富有游戏性的、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幼儿参与排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从低结构活动中听指令操作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实现了“操作中学习”和“情境中学习”的整合。
从低结构活动到高结构活动,“谁是领队”这套数学学具的作用还可以在延伸活动中得到发挥,如充分利用活动区的优势开展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教师还可以提供与该套数学学具相配的其他学具,让不同发展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托班活动:魔术箱变变变闵行区虹鹿幼儿园 金山 顾佳力
2~3岁的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并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自己去感知与探索。如看到熟悉的玩具就会回忆起在家中曾和家人一起玩过,继而出现按意愿独立拿取、摆弄、探究的行为。“魔术箱”不仅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且能够满足孩子自由探索的愿望。
在“魔术箱变变变”活动中,我们将一个大纸箱改造成具有双层隔断的“魔术箱”,里面放入孩子熟悉的各种玩具,用不同的小动物图片遮住“魔术箱”上的圆洞,孩子可以通过摸摸、玩玩,反复与“魔术箱”互动,并产生不同的玩法。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做“魔术师”,学念“魔术箱变变变”。“变”出玩具后,可引导孩子模仿玩具的样子或说说玩具发出的声音,如小小鸭嘎嘎嘎,小小狗汪汪汪等,让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乐意开口说话。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过程中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自己熟悉的玩具。
2.乐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玩具发出声响,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大纸箱一个,可供4~6人同时进行反复探索。
2.孩子熟悉的玩具:会发出响声的动物玩具、小车、小铃、小球、拨浪鼓等。
三、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猜一猜
1.重点提问:
*这是什么?
*你们猜猜魔术箱里会有什么?
2.小结:魔术箱变变变,变出玩具玩一玩。
3.观察要点:孩子是否对魔术箱感兴趣。
*孩子的行为表现:有的孩子可能对贴在魔术箱上的动物图片产生兴趣,有的孩子猜是某某小动物的家,里面是某某小动物。
*教师的回应方式: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你们真聪明,这是小动物的魔术箱,我们一起和这些小动物打招呼吧”。
(二)变一变,说一说
1.重点提问:变变变,我变出了什么呀?
2.小结:我的魔术箱本领真大,变出了小车、小铃、小球、拨浪鼓……这么多不同的玩具。
3.观察要点:孩子是否会到各个小动物的洞内摸出玩具,并主动说出玩具的名称。
*孩子的行为表现:有的孩子会主动伸手去摸取玩具,并说出玩具的名称;有的孩子不敢去摸,在旁观看或摸出玩具不说出名称。
*教师的回应方式:对于能主动摸出玩具并说出玩具名称的孩子,教师及时表扬“你和谁一起变出玩具的?是什么?真厉害”;对于不敢摸的孩子,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老师和你一起变魔术”;对于不愿开口说话的孩子,教师引导性地提问“你和小动物一起变出什么了”。
(三)玩一玩:通过不同的玩法让玩具发出声音
1.重点提问:
*这些玩具宝宝都有一个本领,它们都会发出声音,你的玩具发出了什么声音呀?
*你是怎么让玩具宝宝发出声音的呢?
2.小结:玩具宝宝本领大,个个都会发声音。小汽车,拉一拉,咔嚓咔嚓会说话;小皮球,捏一捏,嘟嘟嘟嘟打招呼;小小铃,摇一摇,叮叮当当问声好;小鸭子,嘎嘎嘎,一摇一摆走走走。
3.观察要点:孩子是否自己玩玩具。
*孩子的行为表现:有的孩子会边玩边发出相应的声音;有的孩子只是安静地反复摆弄。
*教师的回应方式:对于边玩边说的孩子,教师用动作或语言进行鼓励“你真棒,玩具很听你的话”;对于安静摆弄的孩子,教师可以边模仿边询问“你是这样玩的对吗,玩具宝宝和你说了什么”。
(四)收一收:培养孩子整理玩具的习惯
1.重点提问:今天和玩具宝宝一起玩得开心吗?
2.小结:和玩具宝宝玩得真开心,玩具宝宝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到小动物魔术箱里吧,请它们休息一下,和玩具宝宝说再见。
3.观察要点:孩子是否自己把玩具送回家。
*孩子的行为表现:有的孩子会很快把玩具送回去;有的孩子不愿意把玩具送回去。
*教师的回应方式:对于主动把玩具送回去的孩子,教师及时表扬“谢谢你把玩具宝宝送回家”;对于不愿意把玩具送回去的孩子,教师进行引导“玩具宝宝累了,想回家了,明天再和你一起玩好吗”。
四、活动建议
以小组活动形式开展本活动前,可以先将一个固定区域设置为“魔术屋”。利用半透明的门帘等材料将其布置成具有神秘感的区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乐意进行自主探索,并在游戏中反复与环境互动。
教师可以先将玩具照片贴在门帘上,便于孩子寻找自己喜欢的玩具,渐渐地可以去掉照片,增加游戏的难度,隐藏的玩具以一周换一次为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柜子的抽屉、盒子等制作魔术盒。摆放玩具的方式可以从完全敞开式(以4~5种为宜)逐渐转为半隐蔽式或放入完全不透明的箱子和盒子内,摆放玩具的位置要便于孩子自由取放。
玩具是小年龄孩子最亲密的朋友,是他们最喜欢摆弄的东西,小年龄孩子特别会对藏起来的或若隐若现的物品充满好奇心。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将“魔术箱变变变”活动与教材上的“玩具乐园”活动进行链接。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亿童《蒙氏数学》qinana阅读人气:1420
-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辉辉阅读人气:1659
- 我和孩子们的数学课堂youjiaorenaa阅读人气:1283
- 蒙氏数学---教学活动案例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959
- 蒙氏数学教育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832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师学生有开设数学课的必要吗...liveagain阅读人气:1058
- [教师工作]怎样才能让数学课更有趣?心的呵护阅读人气:2937
- [教师工作]怎样上好数学课?君子兰阅读人气:849
- [教师工作]有没小班数学按数量分类课件香香宝贝163阅读人气:1160
- [园长管理]怎样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主人...花语阅读人气: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