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有整体、研有主体、研有载体

作者:徐君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华庄中心幼儿园  上传时间:2009-10-18

近几年,我园围绕着园本教研的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有效性等问题,从创新机制入手,努力加强以下几个关系的研究,即教研目的、教研方式与教研效果的关系,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关系,研究与实践的关系等,逐步开创适合园情的教研之路。我们主要落实三个关键,即研有整体、研有主体、研有载体,推进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一、研有整体——完善网络,职能部门谋整合

()理顺职能清晰的研究网络

我园所在的街道人口较多,包括一所有19个班级的中心幼儿园和11所村级园,中心园同时担负着管理本园和11所分园的职责。根据这种规模状况,我园在园长室下分设了教研处、教科处、级部、资源部、早教中心、村级园指导中心等职能部门。其中,教研处的主要职能是课程研究与教师培训管理;教科处的主要职能是课题研究与管理;级部的主要职能是课程开发研究与班级日常管理;资源部的主要职能是信息技术及家园互动研究;早教中心的主要职能是O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与研究;村级园指导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11所村级园的管理与指导。我们由此构建起了全园互通的管理主网络。

针对村级园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我们将11所村级园分成两个片,设立村级园片长,从而在村级园管理上也形成了由中心园长、村级园指导中心主任、村级园片长、村级园园长组成的管理网。

()推进联合互动的运行机制

如何使全园的教研工作既能在各职能部门中有质量的落实,又能让各部门工作相互整合、突出重点呢?我们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了“两处两部两中心”相整合的网络管理运行模式。在实践中,“两处两部两中心”通过相应程序实现教研工作的整合。第一,每学期各部门根据自己的重点职能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第二,在园长室协调下,各部门将重点研究工作进行交流,整合为23项核心工作,并形成全园学期教研工作重点。比如,本学期,我园围绕“《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园本化审议研究”“苏南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幼儿100条文明习惯修订”“指导村级园接受市合格园验收和省优质园创建”这几项重点工作形成分工合作,交叉互动式的研究网络。第三,采用内容上相互整合,时间上有分有合,活动中互相辅助的方式开展工作。例如,围绕本学期农联分园创建省优质园这项重点工作,在中心园长室的统一协调下,村级园指导中心负责全面的创建指导工作,中心园其他职能部门协助指导(级部组长重点指导半日活动,教研、教科组长负责指导资料台账,资源部组长侧重指导环境创设等),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创建工作。

“两处两部两中心”制度的变革并非是全新的再造,而是基于对以往职能部门的效能考察后的功能再造,其核心理念在于“两堵墙”的打破和“两种效益”的提升:打破部门之“墙”,加强团队合作和联动,提升研究效益;打破教研、科研之“墙”,建立真正的课程核心地位,提升保教效益。

二、研有主体——角色体验,平等对话共创生

自下而上,这是园本教研工作中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基本保障,也是教研工作有效发展的前提。我园改变传统教研工作自上而下贯彻落实的方式与传统教研工作中的角色分工,初步探索教研工作中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关系。

()教师轮流担纲活动职务

我园采用招投标方式引导教师轮流担纲教研活动中的不同职务,包括主持人、观察记录员、信息处理员、资料分析员等,承担职务的教师通过活动前的预习与小型讨论、活动中的深度参与、活动后的反思与总结,能够获得比一般参与者更多、更深的体验和感悟。

例如,在每次集中性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都在活动开始部分安排“轻松一刻”的环节,其内容丰富多彩,有幽默故事、脑筋急转弯、生活小窍门、心理测试题、信息技术分享、互动性小游戏等。以帮助教师达到活动热身的作用。我园绝大部分教师都担任过“轻松一刻”的主持人,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刻钟”,但许多教师都曾在这里经历从无到有,从后台到前台的突破。

()推行执行教研组长制度

我们推行执行教研组长制度,通过招投标方式让一线教师轮流担任教研活动的组长。执行教研组长应该在活动前和教研组长、园领导充分沟通,做好准备活动;在活动中独立主持主题教研活动;活动后及时进行分析、反思。通过执行教研组长这一机制,不仅锻炼了一线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信心和能力,更引导他们深入体验和思考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执行教研组长黄老师在笔记中这样感言:从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到组织者,这要求我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底蕴,而且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引领水平。

在村级园教研活动中,我们也同时推进了执行教研组长制度。村级园除了定期参与中心园的主题教研活动以外,每个片区每学期也都要开展独立的教研活动,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形式,有时是某一所村级园承办,有时是片区幼儿园联合举办。

以往都是村级园指导中心主任或村级园片长担任片级教研活动的主持工作,现在,我们在村级园园长和村级园教师中推行执行教研组长制度,这一机制给了广大村级园教师担当教研主人的机会,使村级园教师得到了空前的挑战和历练。

()园部领导实施隐性指导

为了提高教研群体的实践智慧,促进教研质量的长效发展,园领导努力改变在教研活动中的指挥角色,隐退到幕后实施隐性指导,以引导更多的一线教师走向前台。活动前,园部领导和教研组长(包括执行教研组长)共同对教研活动进行“备课”,做到与教研组长充分沟通,对他们进行幕后指导。活动中,园部领导以参与者的身份与教师共同展开研讨,以同伴的角色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对教师起到隐性指导的作用。园部领导在活动后与主要参与者或者需要重点沟通的教师进行个别交流,追踪关注。

对于教研组长来说,由于活动前园领导和他们一起充分预设、构想、交流、鼓励,使他们有了底气,在活动中积极发挥着组织、引领、协调的作用。对于教研组的教师来说,一方面由于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符合大家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园领导对教师少了指令、多了对话,使教师在活动中感到轻松、愉悦,教师研讨的氛围良好,研讨的质量也得以提高。

三、研有载体——案例解析,深入实践求效益

我园以案例解析这种一线教师喜爱的、贴近实践需求的教研活动为载体,围绕各个阶段的重点问题,开展了相关的案例解析活动。

()借鉴式案例解析,探寻实践路径

在每一次的主题教研活动中,通过前期的理论与经验学习,教师们总能收集到一些优秀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有些案例相关的研讨过程也详细、深入,具有借鉴意义。我们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些优质资源的价值,常常借鉴这些优秀案例开展借鉴式案例分析活动,为本园教师后续的实践分析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场体验式案例解析,内化实践知识

经历了借鉴式案例解析活动以后,我们会结合幼儿园的具体案例,进入到现场体验式案例解析活动中。

我们先后围绕“如何让数学活动有效地生活化”“小班美术活动游戏化、情境化探究”“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问与回应”等问题,开展问题追踪研讨,通过活动案例的渐进式解析,使教师逐渐明晰问题、提升理念、改进行为。比如,上学年我园围绕“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问与回应”这一研讨主题循序渐进地开展了互动式理论学习→借鉴式案例解析→体验式案例解析→经验梳理、分享、反思等一系列活动。

在借鉴式案例解析阶段,我们挑选了上海市一位特级教师的课例——“全家福”活动作为解析对象,这个活动由其所在幼儿园的一位青年教师和这位特级教师先后进行过同内容异教法教学,两位教师的提问和回应技术有着明显的区别,有利于教师初次尝试分析。我们首先隐藏了课例的来源和背景,将青年教师和特级教师分别称为甲、乙老师;接着把两个活动案例提供给教师,引导大家独立思考,分析教师提问与回应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教研组展开集体研讨,围绕着课例中提问与回应的有效性进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最后,我们向大家公布了案例的来源及背景,并用PPT呈现了当事园教师的研讨过程与成果,引发了教师们新一轮的思考。

在随后的体验式案例解析阶段,我们根据本园教师的两个课例进行了多次的追踪研讨。通过教学前的讨论设计、教学中的观摩、教学后的教研沙龙,针对主要教学思路和提问与回应的理念、策略进行对话、思想交锋,使每位教师积累和提升课堂教学提问与回应的实践智慧。

编辑:cicy 

 

上一篇:推进园本教研,培育组织智慧

下一篇:“玩具小人走钢丝”教研活动实录与反思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