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幼小衔接的几点建议

作者:袁姝  来源:红黄蓝教育机构  上传时间:2013-06-23
幼小衔接应以终身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幼儿教育阶段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不仅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准备,更要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教育,两者虽然相互连接但存在较大差异。幼小衔接便是在两者的差异中寻求某种联系,侧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其具备基本的能力,以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只有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才能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幼儿园与小学存在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生活环境不同。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温馨、舒适、富有童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小学教室中则是固定的桌椅摆放。
作息制度不同。幼儿园中每日开展的教学活动不过1小时,且幼儿在园每日有2~2.5小时的午睡时间;而小学的学习生活则较为紧凑,不仅取消了午睡,每天还要按照课程安排学习各科课程。
师生关系不同。幼儿教师不管是在教学活动还是在生活活动中,都要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关怀,要照顾到每一位幼儿的吃、喝、拉、撒、睡;而小学教师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较少。
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蕴含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无论是专门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分散的区域活动,甚至是楼道与班级的环境布置,处处蕴含着教育的内涵;另外,除了预设课程,生成教育与随机教育也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内容。而小学则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完成既定的课程。
教学方法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并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大部分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体验、感受与表达;而小学的教学则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评价方式不同。幼儿园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评价,并不设立专门的考试;而小学则通过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来考察幼儿的学习成绩。
 
二、全面发展,能力为重
 
许多人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在幼儿园大班教孩子读拼音、识汉字、学算术、说外语,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幼小衔接存在较为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只重视知识技能的片面衔接,忽视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便成了幼小衔接中突出的矛盾。如何化解矛盾,使幼小衔接真正成为让幼儿终身受益的教育阶段,以下一些做法可供参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学习准备
 
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指能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集中的注意力。
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可以用“加法”或“减法”培养好习惯。比如培养大班幼儿的阅读能力可以用“加法”,针对大班幼儿在阅读中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可以逐渐增加幼儿有意阅读的时间,从10分钟过渡到15分钟、20分钟,逐步培养幼儿阅读的专注性,将阅读与学习相联系;又如,有的幼儿上课时喜欢随便说话,为了让幼儿能改掉这个坏习惯,教师可以对幼儿的课堂表现提出要求,逐周减少幼儿每节课说话的次数,如果幼儿能够做到,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一般一两个月后,幼儿就能改掉课上随便说话的坏习惯,这便是运用“减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快乐、自信地应对小学课程,让他们在过渡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红黄蓝教育机构携手众多教育专家专门打造了入学准备课程——《红黄蓝快乐入学必看》、《红黄蓝快乐入学必做》,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核心,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学习准备。如其中的《汉字描红本》,在培养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同时,从全部描红到部分描红再到独立书写的描写设计,用小步递进的方式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培养社会能力,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经验准备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应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合理安排一日作息时间,主动饮水、入厕等。就拿饮水来说,幼儿刚刚升入小学,在没有教师提醒的情况下常常不能主动饮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大班下学期末培养幼儿主动饮水的生活习惯。又如,小学每节课的时间安排在35~40分钟,课堂上一般不允许喝水、上厕所,对于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逐渐减少幼儿每节课喝水与上厕所的次数,最终使幼儿适应小学课堂的时间安排。
增强责任感。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责任与义务的内涵,培养幼儿乐于为他人服务的好习惯,增强幼儿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轮流当值日生,为每名幼儿安排自己的值日岗位,通过对值日生岗位的实践,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建立规则意识。幼儿进入小学后,规则与约束会逐渐增多,如果在幼小衔接阶段不培养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会导致幼儿升入小学后难以适应小学的纪律要求。如何在幼小衔接阶段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制定活动规则,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规则,让幼儿感受到遵守规则的益处及不遵守规则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在区域活动中,各区人数不宜过多,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商定每个区域的进区人数。
 
培养适应能力,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环境准备
 
提前参观小学。组织幼儿提前参观小学,熟悉教室的环境布置、操场设施,甚至参加升旗仪式等环节,都有助于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环境,对小学产生亲近感。
模拟小学环境。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在大班下学期末采用小学一年级的环境布置,比如,用起立上课的形式;用音乐铃声作为上、下课的标志;课桌参照小学教室的桌椅摆放,两个小朋友一桌;课桌上的物品按照固定位置摆放;班级安排值日生等。
 
三、家园共育,形成合力
 
当幼儿即将告别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准备迈入小学的学习生活时,作为家长,一定担心孩子的学习压力变大了,孩子的游戏时间变少了,孩子会失去幼儿园的纯真与快乐。如何让幼儿能够自信地走入小学,家长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工作只有争取家长的理解,获得家长的认可,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可以说,家长的积极配合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条件。
争取家庭教育的合力,一方面要从转变家长的观念开始。教师要逐步转变家长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引导家长将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基本能力的培养上。另一方面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具体的形式包括问卷调查、召开
家长会、举办专题讲座、家访等形式。通过与家长的联系,能够将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做到家园一致,保持幼小衔接教育在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中的一致性。
 
编辑:cicy
 
关键词:幼小衔接

上一篇:由一个案例简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

下一篇:拓展幼小衔接视角 关注幼儿情感发展——“健康运动周”记: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