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适宜的幼儿运动情境
作者: 强羟 来源:普陀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 上传时间:2015-01-20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常常创设一些符合活动需要的情境,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运动中,教师同样能够通过情境的创设,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从而提高幼儿运动的质量。以下,我将结合在“上海市幼儿教育男教师沙龙”上交流的有关幼儿运动教育的实践经验,简要阐述教师如何为幼儿创设适宜的运动情境。
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
从大量的案例和活动反馈信息来看,情境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运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运动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能力创设合适的情境。
由于受到认知和思维发展的限制,小年龄幼儿无法根据教师的指令或要求熟练掌握运动的技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和故事的渲染,创设合理的情境,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方
法,从而激发他们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托班运动活动“墙倒了”中,教师首先通过播放视频《小鸭逃跑》引入运动方法:如果发现墙倒了要及时逃离倒塌的地点,并突出跑的动作。幼儿被小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很快就掌握了运动的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纸箱叠放成墙的形状,模拟墙倒了的场面,并邀请幼儿根据视频《小鸭逃跑》的情境扮演小鸭,练习快速逃离倒塌地点的方法,以此巩固幼儿对运动方法的掌握。
面对小年龄的幼儿时,教师使用单纯的语言讲解常常不能够让幼儿完全理解运动的方法,简单的材料和生动的故事可以创设出有趣的运动情境,将运动方法融入情境,帮助幼儿轻松、直观地掌握运动的要点和技巧,并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运动热情与兴趣。
对于大年龄的幼儿,如大班幼儿,他们通常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也逐步形成了规则意识,因此,教师往往更倾向于将运动的方法和技巧直接告知他们,让他们根据规则自主运动。教师是否需要为大班幼儿创设运动情境呢?在实践中,我发现大班幼儿在运动中同样需要情境的支持。
大年龄的幼儿更愿意挑战自己的运动能力、尝试新事物,因此,对他们来说,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运动情境往往更具吸引力,而适宜的运动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对已有的运动经验进行自主整合,生成新经验,还能增加运动的趣味性,促进幼儿自觉掌握游戏规则,增强其规则意识。
在肖老师执教的大班运动活动“神奇布袋”中,他要求幼儿利用手和膝着地以及坐姿控制布袋在地板上的移动。在这个运动活动中,肖老师没有直接将动作的各个要点告知幼儿,而是创设了地板打蜡机工作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探索参与运动活动。地板打蜡机的形象不仅增强了运动的趣味性,还帮助幼儿理解了运动的技巧和规则,并获得了一些新经验。如幼儿意识到“地板打蜡机”不能发生相互碰撞,否则就会“损坏”。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相同情境的感受是不同的,不同情境对他们产生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运动情境,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在运动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满足幼儿的运动需要
在运动情境的创设中,教师不仅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的共性特点,还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的运动情境,从而更好地满足每一个幼儿的运动需要。
在学习运动技能的不同阶段,幼儿的运动需要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在熟悉基本运动技能阶段,幼儿一方面想要尽快掌握运动的动作要点,另一方面又极力寻求运动的趣味性;而在已经熟练掌握运动技能的阶段,幼儿则更希望拓展运动的方法,寻求运动的挑战性、刺激性和灵活性。
当幼儿还处于运动技巧基础练习阶段时,教师可以采用幼儿喜欢的故事创设运动情境,从而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在胡正伟老师执教的武术类运动活动“拜师学艺”中,运动的要点是手和脚动作的协调练习。如果单纯让幼儿练习武术基本动作,这是十分枯燥乏味的,那么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基础动作的反复练习呢?他利用《拜熊猫大师为师》的故事创设了运动情境,由教师扮演“熊猫大师”,以功夫动作比试的方式招收新徒弟,鼓励幼儿踊跃尝试武术动作。在尝试的过程中,幼儿还想出了各种创新的练习方法,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运动变得有趣、丰富,很好地保持了幼儿运动的持久性。
然而,由于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在实际运动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幼儿已经掌握了运动的动作技巧,而另一些幼儿还处在熟悉动作的阶段,甚至还有一些幼儿对运动根本无从下手,不敢尝试。为此,教师常常疑惑:如何创设一个适合所有幼儿的运动情境呢?
在袁友邦老师执教的“滑草”运动活动中,运动的动作要点是让幼儿利用快速跑动和迅速屈膝跪下时的惯性作用滑行穿过横杆,这需要幼儿瞬间完成加速后屈膝以及滑行的动作,整个动作的要求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都比较高。于是,袁老师创设了“灰太狼抓羊”的情境,由教师扮演“灰太狼”,幼儿扮演“羊”,在追逐和躲避过程中锻炼幼儿跑的技能。经过练习,一些运动能力较强的幼儿不仅跑得快,还能灵活躲避,但仍然有一些幼儿在“灰太狼”的追赶下,手足无措,一一被“抓”。
于是,袁老师又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在原有情境的基础上增加了横杆,并示范如何通过屈膝滑行穿过横杆。运动再次开始前,他还会告知幼儿,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躲避“灰太狼”。因此,在运动中,幼儿会选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躲避方式,如能力较强的幼儿当面对横杆时会直接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屈膝滑行穿过横杆,能力弱的幼儿则会快速跑开,这样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在运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教师在运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运动状态,认真分析幼儿对动作的掌握情况,然后选择适宜的情境,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从而帮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
我们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情境的创设应该结合幼儿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让幼儿迅速融入运动中。
在潘东老师执教的“快乐呼啦圈”运动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平衡站立的技巧。潘老师创设了“造房子”这样一个联系幼儿生活的情境,让幼儿围成一圈站在一个呼啦圈上,模拟造房子的场景,并告知幼儿要想办法不能让“房子”倒下。于是,幼儿想尽办法,互相帮助,结合已有经验,自觉探索让“房子”不倒下的办法。
联系幼儿生活经验的运动情境可以促进幼儿将自己已有的经验迁移到运动中,并通过运用生活中的某些规则规范自己的运动行为,从而保障运动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符合各类运动的特点
在创设运动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自身情况,还要充分考虑到运动的类型及其特点。由于空间与环境的不同,室内运动和室外运动中创设的情境也应有所区别。此外,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所进行的室外运动,创设的情境所包含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在杨恺老师执教的运动活动“丰收乐”中,他结合室外的树林、假山、草地等自然景物,创设出“橘子林”的情境。在运动过程中,幼儿怀着好奇心,学着果农的样子忙碌地采摘着“橘子”。平时,幼儿运动一会儿就会喊累,可是在近乎真实的运动情境中,幼儿的运动量增加了,但是他们丝毫没有流露出疲倦的神情,而是在自然、有趣的情境中尽情锻炼着跑、跳、平衡等各种运动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各类具体运动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不将它们胡乱组合,这样才能真正将运动与情境有机结合,为幼儿的运动提供支持与引导,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如不能将投掷“手榴弹”的情境运用在钻爬运动中,否则就会出现运动设计中的逻辑错误,丢失运动活动实施的目标。
在很多情况下,幼儿未必遵守教师所强调的运动规则,教师也无法做到在运动中一直强调规则,而运动情境的创设恰恰可以代替规则的某些作用,并且增强运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应该严格围绕幼儿的年龄特点、需要、已有经验以及运动的特点,为幼儿创设适宜的运动情境,丰富幼儿的运动体验,为幼儿的运动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运动会,赛出快乐与精彩树叶沙沙阅读人气:934
- 2013 冬季幼儿运动会流程安排Apple1013阅读人气:789
- 幼儿运动会树叶沙沙阅读人气:908
- 定兴县幼儿园亲子运动会654321阅读人气:1365
- 0-3岁婴儿运动的发展gege阅读人气:1310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为什么要创设...不爱豆腐阅读人气:553
- [园长管理]一所新的幼儿园开园,园长要做...杨梅阅读人气:7102
- [教师工作]教3-4周岁的幼儿学习画画,...susan66阅读人气:1447
- [园长管理]大家的幼儿园给家长发短信,用...逍遥鱼阅读人气:4442
- [教师工作]如何让新来的幼儿的入睡?傻猪猪阅读人气: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