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祖父辈家长做讲座的四个要点

作者:洪燕娟  来源: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壮志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7-03

      农村里的留守幼儿非常多,每次举行家庭教育讲座都如同是爷爷奶奶的专场。为了能让这些讲座对祖父辈的家长产生影响,我在做讲座的时候具体做了这样几方面的工作:
      要点一:以孩子说事——吸引祖父辈家长参与活动的热情
      新一届的小班幼儿入园后要召开家长会,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的情形:两三个爷爷在教室后排旁若如人地抽着烟,高声交谈着庄稼的收成:将近一半的奶奶带着小手工的编织埋头苦干。这哪里是要开家长会呀,分明是生产队里要召开村民大会啊。我略一沉思,然后对大家说:“我们的爷爷奶奶都好辛苦啊,每天不仅要种地、做家务、要帮着带孩子,有空了还要想方设法赚点小零钱贴补家用。”这句话一下子说到了爷爷奶奶们的心坎上,他们纷纷点头说:“有什么办法,还不是为了家里那个小家伙。”听到这儿,我连忙接上去说:“是呀,咱们都是为了孩子,所以今天把大家请来,也是为了咱们的孩子。”听我这么一说,爷爷奶奶们慢慢明白幼儿园开展这样的活动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于是他们的态度也变得认真起来。
      祖父辈家长参加家长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明白幼儿园之所以搞这些活动是为了家园合作更好地培养孩子。以“孩子”说事,能够吸引祖父辈家长参与活动的热情,为后面所有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要点二:用方言说事——拉近与祖父辈家长之间的距离
      幼儿园要求教师在幼儿园都要讲普通话,家长活动中也不例外。然而我发现,当满场几乎都是爷爷奶奶的时候,讲普通话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农村的爷爷奶奶文化水平有限,他们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听不懂普通话。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将讲座的语言由普通话改成方言。于是每次给爷爷奶奶们做讲座,我都是用方言。熟悉的语言让爷爷奶奶们听得频频点头:偶尔夹带的几句只有家乡人才能听得懂的俗话俚语,不时引得大家发出会心的微笑。
      用方言说事,一下子拉近了我跟祖父辈家长们的距离,这是保证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好办法。
      要点三:说身边的事——激发祖父辈家长思想上的共鸣
      以往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的时候。我都会引用一些教育家的教育名言,或者是介绍一些杰出人物的成功教育案例。但当面对的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的时候.我对这一策略进行了调整。通过观察和了解,我选择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情。比如在一次跟家长交流的时候,我了解到我们班志恒小朋友的奶奶虽然不识字,但是在志恒爸爸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她每天都会检查志恒爸爸的作业,于是志恒爸爸每天做作业都不敢掉以轻心,而且他一直到上了六年级才知道自己的母亲根本不识字,但这个时候他已经养成了每天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在后来的一次讲座中,我邀请志恒奶奶将这件事讲给所有的家长听。在场的爷爷奶奶们听了志恒奶奶的现身说法之后,恍然大悟:原来只要动动脑筋,我们自己也可以成功地教育好孩子。
      选择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这些事情虽然小,但却可以从思想上引起祖父辈家长们的共鸣。
      要点四:以故事说事——更新祖父辈家长的育儿观念
      给祖父辈家长做讲座,最忌讳的就是通篇大论。所以我在给祖父辈家长做讲座的时候,通常都会将教育的要求和道理蕴含到一些小故事里面,用讲故事的方式来给大家做理论讲座。当我给大家讲习惯培养的时候,我通常会讲“育小树苗”的故事,以此让大家知道小树从小不培育好,等长弯掉了,再想掰直就很难了;当我希望祖父辈家长能够充分放手,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时候,我会给大家讲“老农和小牛”的故事,让大家明白“要想牛会耕地。就要先让牛下田”的道理;当我讲家园配合的重要性的时候,我会讲“一个星期与一句话”的故事,让大家了解到有时老师辛辛苦苦对孩子做了一个星期的教育工作,往往会被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全部抹杀掉,以此突出家园教育一致性的重要。
      祖父辈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听不懂太多的大道理,给祖父辈的家长做讲座,应该避免太多的理论知识,要以通俗易懂的、他们这个年龄段能够接受的内容和形式来逐步影响和改变他们的育儿观念。
编辑:cicy

上一篇:对幼儿园家长进课堂的思考与实践——基于武汉市新时期保教实验的探索

下一篇:家园合作指导祖辈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