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研现场,提升教研组长的专业能力

作者:徐行  来源:长宁区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3-11-20

      教研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是园本教研活动的关键人物。新课程的实施对教研组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以教研组长的引领能力带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然而,教研组长虽然对其引领能力有准确的认识,但现实中教研组长引领能力的发挥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教研活动结束后,大家对专题研究策略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而有的还是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这和园本教研专题的选择、教研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随机调控及活动总结密切相关。
      作为园本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如何组织好每一次教研活动,成为教研组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下结合某幼儿园以“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想象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为专题的园本教研活动为例,谈谈如何立足教研现场,反思教研组长在教研过程中与教师互动的有效性,以提升教研组长的专业能力,更好地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作用。
      一、巧设问——聚焦问题
      在教研现场,当教师明确教研专题并发表各自的观点时,教研组长要在教师开放性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共同关注,同时又可能存在观点分歧的问题。此时,教研组长需要做到:专注倾听发言、迅速记录要点、对问题进行归类、对照预设主题、归纳总结。
      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想象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为专题的教研活动中,教师集体观看小班的教学案例视频以后,教研组长请小、中、大班的教师分组讨论:“教师如何通过指导推进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哪些指导是有效的?哪些指导有待改进?”教师在分组讨论后,由教师代表分别从活动设计的材料提供、情境创设、教师留有的空间等角度,介绍促进幼儿创造性想象的指导方法。教研组长简单小结了教师们总结的几个亮点——材料、情境创设和教师语言,紧接着就过渡到另一个讨论环节——美术活动中的交流分享如何进行更有效。
      不难看出,这一环节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聚焦问题,教研组长仅仅就教师们讨论总结的几个亮点作了小结,并没有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家讨论,也没有帮助教师梳理归纳。
      对此,教研组长首先要做到专注倾听,听清每一位教师的观点,并在倾听时迅速记录教师发言的要点,可根据美术活动中的材料提供、情境导入、教师示范、语言指导等方面分类记录。在进行分类记录后,教研组长要用概括性的语言分别从美术活动的教师指导与幼儿表达表现之间的关系给予反馈评价,包括正向评价和负向评价,负向评价往往揭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然教师已经能够在美术活动中关注到材料提供要留有空间、情境导入要引发兴趣、教师示范要游戏化等重点,为什么幼儿的表达表现依然缺失创造与想象?教研组长要对照预设主题“幼儿的创造性想象与教师指导的关系”,结合教师存在的问题,使研讨问题更加明确和聚焦。
      此外,教研组长也可以直接调整教研专题,形成教研的主要问题——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留有适宜于幼儿创造性想象的空间,引导教师围绕主要问题展开讨论。
      二、巧迁移——细化问题
      当园本教研聚焦于某一个共性问题时,为帮助教师真正获得解决该问题的具体策略,教研组长必须能够围绕该问题从不同维度分解、演绎出若干个小问题,以对问题的内涵进行确切的表达。分解问题时要做到三点:一是关键点不遗漏,二是分解出的小问题要有一定的覆盖面,三是小问题的解决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完成。
      例如,教研组长在小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后,展示出此次美术活动中所有幼儿的作品,并提出了两个新的问题:美术活动中的交流分享如何进行更有效?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享?教师讨论结束后,教研组长根据教师的发言重点梳理了幼儿的创造性想象与幼儿发展、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
      该环节中,教研组长预设的问题是让教师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教师要对幼儿的作品给予积极正确的评价,而不要一味地追求“好不好、像不像”,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然而,这个问题只是教研组长个人认为要解决的问题,并非教师在指导幼儿过程中出现的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因此也就导致在该环节缺失了对焦点问题的进一步细化。深入的园本教研不仅要解决教师的实践问题,还需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展开讨论。
      此次的教研活动要抓住问题“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留有适宜于幼儿创造性想象的空间”中“适宜性”这一关键词来确定分解维度,即从幼儿年龄特点的适宜性、幼儿表达表现的适宜性以及幼儿发展的适宜性来分解问题。确定了分解问题的维度后,就要编制、梳理合适的问题,如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促进小、中、大班幼儿创造性想象的美术活动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2.便于幼儿创造性地表达表现的美术活动在材料提供上有何特殊要求?
      3.在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其关键教育价值?
      因此,园本教研应面向全园教师,打破同一年级组教师的同质组合,重新随机组合成不同年级的教师小组,围绕细化的问题开展深入的研讨,确保解决焦点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三、巧总结——反思建构
      教研组长引导教师结合已有经验研讨细化的问题后,要认可合理、有效的想法与行为,去除不合理、无效的想法与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活动中的指导策略和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年龄特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例如,在小结教学环节的亮点后,教研活动进入了研讨阶段,即教师围绕主题“幼儿创造性想象”和“教师的指导”,讨论并提出指导策略。教师们针对幼儿各式各样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聚焦问题、梳理问题的缺失,该环节中教师们的讨论仍然是利用其原有经验解读幼儿的表达表现。
      教研组长的总结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师们的精彩观点寻找理论支持,并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提供多种、可选择的建议,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尝试、验证,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的认识,获得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因此,教研组长需要根据教师的研讨进行梳理、链接和迁移。
      首先,要帮助教师梳理旧经验。教研组长根据上一环节教师们对细化问题的研讨结果,及时梳理教师们在活动设计、材料提供、语言指导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核心经验的获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其次,要帮助教师链接新经验。在梳理教师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教研组长要将研讨中总结出的创设多元问题情境与倾听幼儿的心声进行有机组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帮助教师获得新的认识。如教研组长小结: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材料提供上留有幼儿表达表现的空间,注重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创作,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再次,要引导教师迁移运用新知识。教研组长在引领教师梳理、反思、获得经验后,最重要的是引导教师学会迁移运用获得的新知识。因此,接下来的环节要布置操作任务,要求教师根据当天研讨的收获,继续设计相关的集体教学活动,研究怎样通过教师的指导有效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园本教研的专题源于本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这一类问题可能存在于某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也可能存在于不同主题、不同年龄段教学中,甚至会出现在不同领域中。对这一类问题的关注,会将教师的思考引向课程、幼儿经验、教师的教、幼儿的学等核心问题,这也恰恰是教师作为专业者的表现。因此,教研组长在教研活动中要在明确研讨专题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问题、不断细化问题,并及时做好梳理和归纳总结,不时地变换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这些都是教研组长专业能力在教研活动现场的综合体现。
编辑:cicy

上一篇:做实园本教研 推动专业发展

下一篇:体验孩子——“角色反串”体验式教研活动初探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