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作者:王靖 朱莉 李育敏 来源:上海天山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10-28
数学是一个需要运用逻辑、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对幼儿来说,要在集体活动中学习空间遮挡等关联视觉空间的推理难度很大。这就对教师解读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其提供促进其最近发展区发展的支持提出了挑战。我们在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组织的数学教学活动专题研究的三年中。与高校和姊妹园的教师不断切磋,摸索出一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解读幼儿、有效引导幼儿的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调动了幼儿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思维。本文结合两个有关幼儿空间概念习得的大班数学教学活动片段,简要介绍教师的引导策略。
一、给予适时的点拨
这是由教师发起、具有点拨和引导作用的策略。当某些幼儿因受已有经验所限而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时,我们就运用图片和多媒体等对幼儿进行点拨,使幼儿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教师适时的点拨对幼儿经验的建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小小建筑师”(见附)这一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掌握空间概念中的“遮挡关系”而设计的。在活动中,当幼儿不能清楚地表达方位时,教师用语言引导幼儿运用方位词、序数词清楚地表述哪几幢房子和图纸不一样,以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教师:这些房子造得和图纸一样吗?哪幢不一样?”
幼儿A:中间的两幢。
教师(再次引导):是从左到右的第几幢?
幼儿A:从左到右的第五幢和第六幢。
又如,在“小小建筑师”这一活动中,教师运用建筑图纸帮助幼儿更直观、清晰地理解比较抽象的前后遮挡的空间概念,鼓励幼儿尝试根据图纸“造房子”。
再如,在“小小建筑师”这一活动中,教师设计了有动态变化功能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层层分解将抽象的遮挡空间概念立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让他们充分了解积木组合和堆积的过程,从而真正感受和理解被遮挡的空间关系。
二、提供操作机会
这是指教师创设操作场景,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加深理解抽象概念的策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越贴近幼儿熟悉的生活背景,幼儿接纳知识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教师提供与幼儿生活实际有关的操作材料,能让幼儿感到抽象的数学其实是可操作且有趣的。
例如,在“小小建筑师”这一活动中,教师既为幼儿提供了3个建筑基地的场景以及一定数量的正方体积木,又提供了多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图纸让幼儿自由选择,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幼儿通过积极的富有创意的自主操作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这种将空间概念渗透在实际操作中的做法,有益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引发讨论
这是指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和幼儿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可根据幼儿的特点,预先设置基于幼儿经验水平的、有探索价值的、幼儿可以通过思考或操作获得有益经验的问题,或临场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参与讨论、探索发现,尝试用不同的经验和方式解决问题。教师也可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发幼儿间相互质疑,引起幼儿间的思维碰撞、经验分享和交流学习。
例如,在“数楼房”(见附)这一活动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多次重复运用设疑和释疑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错误,使幼儿从原先只知道有错到进一步知道错在哪里。教师与幼儿的这种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促进了幼儿的经验形成。
教师(出示记录表):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幼儿A:1就是让你写第一种方法,如果你还有第二种办法,就写在2这里。
教师:你觉得数字是表示写几种不同的方法,很有道理。但是今天这个1不是这个意思。1号房子用一种方法数就行了。想想看,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呢?你们刚才不是一层层数的吗?1可以表示第一层有几块积木,是吗?那么2可以表示……
数学非常抽象,然而幼儿的思维却是具体形象的。教师只有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采用有效的引导策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幼儿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附: 小小建筑师(大班)朱莉
目标:
1.感知图片中的积木相互遮挡的空间关系。
2.尝试依据平面图形进行实物拼搭并验证。
准备:
正方体积木220块、课件、图纸(重叠放置的积木数量分别为4块、8块、1O块、16块,各10张,如图)、桌子(6张,桌面铺有白纸和圆点)。
过程:
一、第一次看图纸造房子——感知遮挡的空间关系
1.今天要请小朋友们来做小小建筑师。建筑师的本领可大了,会看着图纸造房子,你们行吗?
2.这里有1、2、3块基地,每块基地的房子都有自己的图纸,请“建筑师”们在每一块基地上根据图纸造一幢房子,看看哪些“建筑师”的本领大,造的房子和图纸中的一模一样。(1号、2号、3号房子图纸的积木数量分别是4块、8块、10块,幼儿可以自由选择难易程度不一样的图纸。教师建议幼儿将房子造在桌面圆点处,以免拥挤,关注幼儿在建构被遮挡的积木时运用的方法。)
二、共同梳理和验证
1.重点提问:你们造的房子和图纸中的一模一样吗?第几幢是不一样的?(引导幼儿用序数词准确地表达。)这幢房子(10块)有几层楼?第三层有几块?第二层有几块?为什么?(重叠、遮挡。)第一层有几块?为什么?
2.教师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积木重叠、遮挡的关系。
三、第二次看图纸造房子——理解并运用空间经验
1.这次要请“建筑师”们每人造一幢同样的房子,先来看看图纸。
2.(出示16块积木的图纸)这幢房子是几层楼的?(4层。)
3.请“建筑师”们拿着这张图纸仔细地看一看、想一想、造一造。(教师巡回观察,关注幼儿对遮挡的空间关系的理解。)
四、共同体验和验证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错误的原因,同时播放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空间遮挡关系。
五、延伸活动:为小动物造房子
在区角活动时,让幼儿为小动物造不一样的房子。
数楼房(大班)王靖
目标:
1.正确点数15块以内重叠摆放的积木,积累数数的多种策略。
2.尝试记录数数的结果。
准备:
搭建好的6幢房子(简单的:3幢一样的房子;较难的:3幢不一样的房子)、幼儿每人三张统计表(分别表示1、2、3号房子)、笔、大的黑板架、磁铁。
过程:
一、数一数——了解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
1.桌上有什么?(3幢一样的房子。)
2.数一数每幢房子一共有几块积木,试试有几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结:原来数重叠摆放的积木有不同的方法:一块块数、一层层数、一列列数、一排排数。
二、尝试记录——体验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
1.小房子变成3幢不一样的房子了,请你用记录表来统计每幢房子用了几块积木。
2.(出示记录表)提问:记录表上的数字和文字表示什么意思?(1号、2号、3号房子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记录,表格上的数字表示记录的步骤.“数量”表示每一次数积木的块数,“合计”表示这幢房子一共用了几块积木。)
3.要求幼儿尝试用不一样的方法分别数出3幢房子(1号、2号、3号房子的积木数量、难度递增)各用了几块积木,教师关注幼儿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按块数、按层数、按列数、按排数等)。
4.尝试使用记录表记录操作结果。
三、交流验证——积累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
1.提问:×号房子用了几块积木?你是怎样数的?(鼓励幼儿分享不同的数数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错误的原因,并共同讨论、纠错。)
2.小结:数重叠摆放的积木时可以按层数,也可以按列数,还可以先数看得见的,再数隐藏的。统计时仔细一点,就能知道每幢房子用了多少块积木了。
四、延伸活动
区角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去尝试数数那些重叠、遮挡得更多的房子。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9的第一二...trancy阅读人气:2147
- 在生活环节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低调含香阅读人气:1637
-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日历》丰台三幼高文娟阅读人气:4286
-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jiiings阅读人气:2866
-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秋水依叶阅读人气:2494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9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7
- [教师工作]求大班数学教案几篇在一起阅读人气:996
- [教师工作]教学活动中,孩子聊的很起劲怎...地瓜收到阅读人气:511
- [教师工作]如何不让“写教学反思”成为教...夏路阅读人气: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