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评价
作者:陈一平 来源:奕阳教育研究院供稿 上传时间:2011-12-29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评价”贯穿全过程,它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对幼儿的学习态度、能力、方法、成效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教师及时反省和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幼儿学习进步的过程。同时,评价也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我反思,不断调整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一般包含活动导入环节、小组操作活动环节、集体小结环节。评价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中的评价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方式。本文就数学教学活动中各环节的评价价值及其方法作一简略介绍。
一、活动导入环节中的评价
导入环节中的评价主要指教师在呈现问题、演示操作时,观察幼儿听和看的反应,根据教学目标对讲解示范的有效性及幼儿的学习状况进行判断,据此调整讲解和示范的重点,改进教学的过程。
幼儿是否理解每个数学教学活动中呈现的问题以及操作规则,决定了幼儿能否按照预期的教学目标获得相应的数学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回应和组织幼儿集体观察、评价个别幼儿的操作,来考量幼儿对规则的理解。
1.观察幼儿的回应并进行评价
教师在导入环节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应答、参与等情况,收集相关信息,以便对幼儿的学习过程作出判断。例如,幼儿有没有注意听教师讲解?能不能根据教师的引导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对观察到的操作情况能否根据自己对规则和要求的理解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对示范讲解的重点是否合适进行反思,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2.引导幼儿尝试操作,评价幼儿对数学问题和活动规则的理解程度
教师可以进一步观察能力中等偏弱幼儿的操作,判断他们是否理解活动规则,在帮助这部分幼儿不断明确规则要求的同时,也促使其他幼儿通过观察、评价同伴的表现。巩固对活动规则的理解。
例如,在《通向数学》课程小班活动“长长的火车”开始环节,教师首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材料、迁移已有经验及示范讲解,让幼儿初步了解活动的内容是“5以内点物接龙”,玩法和活动规则是“将点子和实物接在一起,一样多的接在一起,所有的接龙卡都要接完”。接下来,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接龙方法,其余幼儿集体观察。在幼儿操作演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评价“他接得对吗?这个游戏他玩得好吗”,幼儿可能会回答“对”“玩得好”或相反。此时,教师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更具体的评价:用“是点子和实物接在一起的吗”“点子和点子接在一起对吗”“实物和实物接在一起对吗”,来判断接龙卡是否点物相接。用“两块饼干接两个点对吗”,来引导幼儿观察两两相接的接龙卡是否数量相等。用“再检查一下,是不是把每节车厢都接上了”,来确定有无接龙卡遗漏。通过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观察与评价,教师可以对幼儿是否已正确理解接龙活动的玩法和相应的规则作出准确判断。
二、小组操作活动环节中的评价
小组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幼儿通过操作相关材料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形成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在小组操作活动中,幼儿对活动规则的理解、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将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教师面前,教师可以据此对幼儿真实的数学能力以及发展水平作出判断,对个别幼儿进行及时的指导。
在小组操作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观察和谈话的方法,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发现幼儿独特的活动方式,进而对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
1.活动观察
在小组操作活动中,教师可有重点地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一方面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问题、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等进行判断并给予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对班级幼儿整体发展状况作出初步的评价,并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关注、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表现,为结束环节的集中评价做好准备。
在活动观察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不同的过程表现,例如,在《通向数学》课程中班活动“感知数量的不变性”(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干扰准确进行数量比较和判断)中,幼儿是用什么方式感知的(是目测还是点数)?目测到几?点数几次才能确定……都反映出幼儿不同的数学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等,据此判断幼儿是否积极、专注地投入活动,遇到困难能否坚持不放弃,操作后能否有意识、按要求收拾材料,等等。
2.个别访谈
教师可通过和幼儿直接对话。了解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真实想法、做法,了解幼儿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水平。
在同一活动中,不同幼儿的操作结果也许是一样的,但其发展水平可能不同,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更准确地了解幼儿。例如,在《通向数学》课程大班活动“看一图列多式”中,有的可有序地写出6个分合式;有的虽能写出6个分合式但无序;有的写出的分合式虽然无序,但能将相同数字的两组分合式记在一起……对于这些不同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幼儿的想法,准确判断幼儿对数的分解及其规律的理解程度,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例如,在有序写出分合式的幼儿中,有的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有序观察图片,找到规律的,教师对这类幼儿的评价是“能发现和运用规律进行数的分解和记录”。而有的幼儿只是回答说“这样记录好看”“就是应该这样记”,那么教师就不能简单地根据记录结果对幼儿作出“能有规律地进行数的分解”的评判。对于把相同数字的两组分合式记在一起的幼儿,教师可以询问:“你为什么把这两组分法记在一起?”以了解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交换的规律,能否运用交换规律来进行数的分合。对无序记录的幼儿,教师可通过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对于能边看图边记录的幼儿,教师要引导他们关注分解的顺序,理解交换的规律;对于随意记录的幼儿,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习观察图形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然后进行分解记录。
教师在与幼儿谈话时要注意把握好时机,提问时不要打扰幼儿的操作和思维,不要随意对幼儿的表达作出评价,要保证幼儿愿意表达、敢于表达真实想法,以便作出更加准确、全面的评价。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追问,发现、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水平。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幼儿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三、集体小结环节中的评介
活动结束环节中的评价可比较全面地检验幼儿学习活动的效果。教师可以依据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不同问题和本次活动目标,采取以下策略进行集体小结环节的评价:
1.针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
教师可对不同的活动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强化、拓展幼儿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丰富幼儿的数学学习经验。如在《通向数学》课程小班活动“五个插钉排队”的集体小结中,教师展示了幼儿用五个插钉摆成的不同的排列形式,以引导幼儿判断:他(你)插得对不对?为什么?他(你)用了几个插钉?通过评价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数量“5”。
2.针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帮助幼儿梳理相关经验;通过演示错误的操作过程,让幼儿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强化幼儿对活动规则的理解。
3.围绕讨论的问题进行评价
教师可引导个别幼儿提出问题,展现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引导全体幼儿比较、评价个别幼儿所使用的不同方法,找出各种方法的闪光点,以避免幼儿只会运用教师提供的方法、依赖教师、缺乏创造性等问题的产生。在集体小结环节,教师不要急于对幼儿操作中的对错作出评价判断,应给幼儿自我判断和陈述理由的机会,以了解幼儿的想法和产生错误的原因,最终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评价不仅仅存在于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中。教学活动结束后,评价仍可以继续。例如,可对幼儿的作业单进行评价,借以了解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可通过作业单的数量了解幼儿参与活动的数量和速度,可通过分析作业单的记录情况了解幼儿不同的表达方式,等等。
教师要将教学和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把评价看成鉴定幼儿学习效果的手段,更要通过评价深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不仅把评价看成教学检查的方式,更要通过评价找到问题的症结,以便反思和改进教学活动。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第二学期4月:浅谈多媒体课件...上官飞雪阅读人气:1101
- 2011年9月:幼儿美术教学...小陶123阅读人气:1023
-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秋水依叶阅读人气:2461
- 蒙氏数学---教学活动案例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946
-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辉辉阅读人气:1647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66
- [教师工作]教学活动中,孩子聊的很起劲怎...地瓜收到阅读人气:493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22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规...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994
- [教师工作]怎样上好艺术领域中的歌唱活动...燕子阅读人气: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