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面纱 重现本色——谈异化的“公开课”

作者:童晓卉 王建萍  来源:  上传时间:2013-11-28

“公开课”也称“观摩活动”,它不仅能够促进本园教师的自我成长,也能有效地促进姐妹园教师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缩短新手向专家水平迈进的距离。然而当前幼儿园的“公开课”存在着一些较严重的问题,甚至可称走上了教育异化的不归之路。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反思曾经走过的开课、观摩之路,深感羞愧。

 

目前幼儿园“公开课”中存在异常现象

 

1.“公开课”成了开课者“表演”的T台

“公开课”的目的,是通过相互学习,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专业技能提高。我们认为“公开课”的目的在于实验。实验无非在于探索一种新的教育观点或方法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在教学常态下的呈现。正因为是常态下的呈现,它就能给人以学习借鉴的意义。正因为是探索,所以无需圆满,即使是不成功的地方,也能从反面给人以启迪。然而,多少年来的各种“公开课”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思维定势。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的翻版。为了能向同行一展风采,教师们都想借“公开课”来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课前反复演练,先抽一部分孩子排练,事先开小灶,铺垫好;然后又借班上课。更甚者,事先早让幼儿接触过,所谓的新课纯属于复习课,拿来表演一下。那么,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孩子能学到什么?教师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2.“公开课”的大门只对“好”孩子敞开

《学前教育》曾刊发过一篇文章,大意说市里组织的“公开课”评优活动要借她班孩子上课,只要25位孩子参加,有13名孩子不能参加。可宁宁虽然坐不定,但他思维活跃;洋洋虽然速度慢,但他那么认真……这位老师对于为了上“公开课”而挑选孩子这一做法虽持否定态度,但又觉得自己无力改变,觉得心痛。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学习机会、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在“公开课”中,许多教师违心地将可爱的孩子们分成了“劣势群体”和“优势群体”,“优秀”的幼儿永远是教师选择的对象,而“不好”的孩子则永久被淘汰,无形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我不行”的痕迹。知道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机会是平等的,是任何人都无权随意剥夺的!

 

“公开课”缘何如此异常

 

我认为,导致“公开课”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无法“驾驭”“差孩子”

教师择优生上课的现象除了不相信每个孩子都存在智慧潜能,低估幼儿的能力外,更是担忧“差”孩子会不配合活动,扰乱活动的开展。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于那些所谓的“差孩子”,老师禁止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起活动,且不说损失了他们获得经验、体验的机会,从心理层面上讲,孩子已经受到了很大的伤害。长期如此,孩子的自我评价会降低,自信心会下降,自我效能感也会受挫,影响其一生的个性发展。

2.“公开课”失败怎么办

教师怕失败,怕孩子不按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进行,于是便反复试教。课前铺垫,开小灶,是教师对自己现场组织能力的不,自信,是一种弄虚作假、不真实的工作之风。曾经有一位同行抱怨说“公开课一句话都不能说错,全然没有平常上课的自由洒脱,生怕在哪个环节出了差错。一节课虽上得完美精致,但灵魂没有了!”试问“公开课一句话都不能说错”“公开课必须完美无缺”,这些或显或隐的标准到底是谁制定的?

3.执教者的被动状态

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方能锤炼成钢。然而,由于管理者对于活动的重视程度,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从集体备课、反复修改教案,到反复进行试教活动,执教者已不再是活动的组织者,而仅成了参与者。许多执教者都是处于被动状态,丢失了自己独立思考与研究的机会。

 

如何改变“公开课”的异常现象

 

1.平等学习、快乐参与

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如何调整好孩子与“公开课”的关系是值得深思的。教师应充分信任每位幼儿,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孩子,给予幼儿平等学习的机会,让孩子共同参与公开课活动。这是一次挑战,也是充分考验教师实际教学组织能力的教学写真。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大一些,累一些,但在幼儿快乐的笑声中获得的成功却是值得的!

2.做自信的“真”教师

自信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自信,孩子才能自信。管理者应该放手让教师去尝试、去创新,为教师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使大家想上、敢上、愿意上。如:让教师设计过程,实施其创造性过程。在课后,管理者可组织教师反思,让其说课,讲述课中的优点与不足,然后再进行评论。执教者可按照大家提出的创意,重新整理,修改方案。长期不断的交流,对执教者和其他教师都是一个相互提高和促进的机会。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和独特的智力组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幼儿园管理者应尊重教师的个性,以平等、欣赏、发展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增进理解的评价环境,通过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实现自身潜能和价值。

3.学习、提高在平时

人们常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平日脚踏实地上好每一节课,那么观摩课前,只要稍做准备,一定会大放异彩。平时的每节课都是关键,作为教师都应精心准备。管理者也应经常到班上随机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目前的教育状态及教育理念,有效地督促教师自我鞭策,认真备课。管理者的这种随机性,促进了教师的自觉性,树立了教师学习、提高主要在平时,“不只是为了开课而上课,而是为了孩子们而创造”的理念。

4.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目前,教师都在纷纷参与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纷纷套用权威人士研究出的活动模式。在这种潮流的带动下,各幼儿园纷纷进行着改革,也依葫芦画瓢地模仿,生搬硬套地拿着别人现成的课件给本园的孩子反复做着试验,认为外面拿来的总是优秀的、权威的。殊不知,外来的那些不少也处于研究之中,也有其不足之处;即使是已能成熟,拿来用还要防止“水土不服”。我们基层的教育者应根据本园的实际和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重新进行审定、设计、修改,以便更好地适用于自己。权威者所研究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那毕竟是别人的东西。我们只能借鉴,不能套搬,应有自己的思想、创意和教育方式。作为管理者,不能依某种模式来束缚教师的手脚,应努力为她们创造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宽松环境。对于有创意、有新想法的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促进教师成为一个教学的参与者、研究者,努力为教师敞开自我成才的大门。

5.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以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针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我们应从多方位、多角度出发,给予全面、客观而科学的评价。努力让教育者和评价者之间达成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使教育者和评价者相互沟通,在碰撞中实现共同提高。另外,观摩时不能只追求唯美、多样的形式,而应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检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的基础上;内容、方式、策略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是否注意个体差异;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而有效地学习。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形式,何种方法,不管是新路,还是老路,只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那必定是一节优秀的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县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编辑:cicy

 

更多有关“幼儿园公开优质示范课”的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2013年11月专题——

 

 

上一篇: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的管理价值与追求

下一篇: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有感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