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俗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作者:张卫民 曾虹 詹霞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传时间:2011-07-19
[  ]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基于民俗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以幼儿发展为目的,巧妙利用幼儿园的各种物质条件与活动形式,创设以民俗戏曲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工艺文化和民俗饮食文化等为内容的环境,增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 民俗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创设
民俗文化是沟通广大民众物质和精神生活,反映社区和集体的人群意愿,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包括民俗戏曲文化、民俗工艺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歌舞文化等。作为民族未来的希望,幼儿应从小学会尊重和理解民俗文化传统,并在将来继承和发展民俗文化的精髓。[1]为幼儿提供富有民俗文化气息的教育环境即是一条很好的促进幼儿熟悉和了解民俗文化的途径,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曾明确指出“幼儿园环境创设要考虑当地的风土民情、文化底蕴、气候条件。”[2]巧妙利用班级活动室(主题墙和活动区)、园内的海报、橱窗、展台、壁挂、手册、广播等媒介精心建构具有民俗风情的园所环境,让孩子在尽情参与、探索、表现中加深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认同与喜爱,既能增强幼儿的民族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还能起到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拟以笔者所在地——长沙的民俗文化为例,探索幼儿园如何为幼儿创设富有民俗文化氛围的教育环境。
一、利用长沙民俗戏曲文化创设环境
戏曲即中国传统的戏剧,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长沙民俗戏曲主要有湘剧、长沙花鼓戏、长沙皮影戏等,其中幼儿接触较多、也较感兴趣的是长沙皮影戏。长沙皮影戏在民间流传已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长沙当地就有皮影戏表演,旧时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教师可以首先邀请皮影戏剧团到幼儿园进行演出,以加深幼儿对皮影戏的形象性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在活动室的墙面上布置一些幼儿观看过的皮影戏中的人物形象,以便幼儿能够长久、深入地与人物形象进行互动,加深幼儿对皮影戏的体验;可以在活动室专门设置一个“皮影戏区”,投放多样化的材料,比如各种各样的彩纸、木杆子、大小不同的白纸、橡皮泥、彩色布料等,让幼儿制作皮影戏中的人物,并一起合作表演;还可以把幼儿创作的有关皮影戏的绘画、手工作品放在展示区展示,不仅可以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还能增强幼儿对活动的体验,加深对民俗戏曲的热爱。
由于长沙民俗戏曲文化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特点,不仅有声音、动作,还有故事,因此对幼儿的吸引力很大。为创设富有长沙民俗戏曲文化氛围的幼儿园环境,教师不仅要让孩子听戏曲,也要让孩子看戏曲,还要给孩子讲戏曲,让孩子拥有完整的戏曲经验。如选择长沙花鼓戏《刘海砍樵》作为环境创设的主题,教师就应首先让孩子完整地欣赏这一出戏,然后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只有这样,孩子们对这出戏才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感知。在此基础上,再配合墙饰、区角,以及园内的橱窗、壁挂、壁画、广播、DVD等放映《刘海砍樵》,展示其中的服饰和道具,建构立体多维的民俗戏曲文化环境。
二、利用长沙民俗节日文化创设环境
节日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凡是人群居住的地方便会有节日。民俗节日主要指节日中的民俗活动。长沙节日民俗之多彩,节庆民俗之兴隆,韵味扬名天下,除了中国传统的民俗大节如春节的拜年、守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外,长沙民俗节日如二月二(中和节)、花朝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七等也有着丰富、生动的文化艺术形态,庙会更是其中至今盛行不衰的一种民俗节日活动。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购物等活动,是传统的节日民俗。长沙的庙会主要有陶公庙会和火宫殿庙会,这两种庙会虽然所供之神不同,一个是陶公,一个是火神,但基本特征却是相似的,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和买卖活动纷然呈现、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艺术品、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置身其中,不仅能让人心情愉快,还能了解各种民俗文化样式,如火宫殿庙会以火庙戏剧、曲艺说唱、民间绝活、手工艺品、民间小吃和其他民俗风情表演为主,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以长沙庙会为主题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由此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幼儿园可以首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庙会”主题活动。鉴于庙会是各种表演形式、各种买卖、各种思想呈现的地方,在班级开展“庙会”时就要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如唱歌的、跳舞的、卖各式东西的、耍特技的等,当然也少不了“赶庙会”的人。教师应让幼儿自由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并鼓励孩子合作卖自己画的漂亮画、合唱一首歌曲、一起在“火宫殿”卖小吃、展示自己做的民间工艺品等,同时还可以邀请其他班的教师和孩子参加“庙会”。在班级有了组织“庙会”的经验后,幼儿园可以在全园搞一个大型的“庙会”活动,激励所有教师和幼儿都来参与,以此深化幼儿对庙会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其次,幼儿园可以开展以“庙会”为主题的墙饰活动,如组织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在主题墙上反映庙会活动的场景;在活动室门厅和窗台展架上展示幼儿手工制作的用于庙会活动的各种工艺品和小吃品模型等。再次,各班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与经验设置曲艺说唱、剪纸、绘画、小吃、杂耍等特色活动区,让幼儿在丰富的庙会民俗节日文化环境中亲身感受长沙民俗风情的魅力,愉快地创作,自由地交往,自主地学习。[3]
三、利用长沙民俗工艺文化创设环境
民俗工艺指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最终将之制成带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成品。长沙的民俗工艺主要有彩瓷、湘绣、菊花石雕、陶器、剪纸等。这些民俗文化工艺品主要是静态的物品,因此不易引发孩子的注意与兴趣。教师除了要对这些工艺品多加介绍,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它们的美之外,还要注意多为幼儿创设自发欣赏、自主创作、展示交流民俗工艺品的区角活动环境。为此,各班活动室可专门设置“小小民俗工艺坊”,包括泥工(陶泥、彩泥)、绣工(绣花)、纸工(剪纸)和彩绘区(彩瓷、菊花石彩绘)等,同时里面摆放各式各样的长沙工艺品模型、插图以及图文并茂的文化背景与操作流程介绍等。此外,还可以将一些工艺品如湘绣等悬挂或贴在活动室、楼梯、走廊等处。如有条件,幼儿园还可以建立“民俗工艺博物馆”,不仅展示精美的长沙彩瓷、陶器、菊花石雕等实物,还可展示历届幼儿利用废旧瓶子仿制的长沙彩瓷、用陶土仿制的长沙陶器、用彩泥仿制的菊花石雕等手工作品,并在这些手工作品上贴上幼儿的照片及说明,以提高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在民俗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应巧妙地融人民俗工艺文化,如在大班“我是民间小艺人”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首先带幼儿参观幼儿园的“民俗工艺博物馆”,欣赏长沙工艺品实物和历届幼儿仿制的手工艺品,接着让幼儿讨论制作这些工艺品的材料和方法,而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制作。如可以向幼儿提供手帕,让幼儿在上面绣花,以此装饰主题墙,或者作为送给教师的节日礼物;可以向幼儿提供T恤,让幼儿在上面彩绘长沙的瓷器或陶器,而后将T恤衫送给来访的客人,或将其悬挂在楼梯、过道上作宣传;可以向幼儿提供扇子、纸伞、纸盒、面具等半成品,让幼儿和父母一起利用这些半成品制作自己喜欢的民俗工艺品,并放到“民俗工艺博物馆”展示,以加强幼儿对民俗文化的认识,提高其制作民俗工艺品的乐趣。
四、利用长沙民俗饮食文化创设环境
民俗饮食文化是广大民众从古至今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风尚。[4]长沙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除湘菜自成一大菜系外,还有很多有名的小吃,如长沙谚语所说:“黄春和的粉,半雅亭的饺,火宫殿的臭豆腐香又辣;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柳德芳的汤圆真好呷。”特别是火宫殿,可谓是长沙餐饮文化的重要集结地,不仅汇集了长沙的各种精品小吃、传统湘菜,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创设以长沙民俗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环境,幼儿园可以在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搭建一个类似火宫殿的区角,而后在其中设置很多活动区,如小吃区、湘菜区、饮茶区等。每一个区投放代表各种饮食的图片、模型或实物,以方便孩子们了解各种小吃的具体名称、种类、制作材料与风味等,并可以借助这些材料进行买卖游戏或者角色游戏等。为了增加幼儿的兴趣、加深幼儿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结合长沙民俗谚语开展游戏活动,如“赶得南门的包子,丢了北门的豆腐”“岳母娘见了郎,又是粑粑又是糖”等民谚不仅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还有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意味,幼儿十分喜欢边游戏边自由吟唱。
总之,每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地方都有着丰富多彩且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幼儿园应根据本园幼儿发展的兴趣与需要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多方面深入接触、了解、认识和熟悉民俗文化的环境,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进其对家乡与祖国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张卫民,刘贺佳,李岩.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运用民间歌谣的价值、原则及方式.学前教育研究,201O,(7)
[2]张娜.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9)
[3]黄冬兰.浅析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3)
[4]陈白鹭.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园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学前教育研究,201O,(12)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墙面上的这点事

下一篇:环境是不说话的老师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