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和搬迁

作者:张春霞  来源:《学前课程研究》2008.10  上传时间:2008-12-11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和搬迁


生活的观点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观点,但强调生活并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强调教育向生活的回归,也决不应该单纯理解为将生活搬进课堂。


◆问题一:生活中有的,并不都是美的,给幼儿的,应该是美的;生活中有的,并不都适宜幼儿,只有适宜的,才是属于幼儿的。


1.活动片段。


师:小朋友,今年过年大家一定玩得很开心。今天,我们就把自己过年时看到的、听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1:我过年得到很多压岁钱。


2:我也得到很多压岁钱。


(一名幼儿的回答,引发了多名幼儿关于压岁钱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得到那么多压岁钱,一定很开心。那么,大人给你们压岁钱的时候,钱都放在哪里呢?


幼:放在红包里,红包上面有好多元宝。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上面有“招财进宝”字样和元宝图案的红包,并把红包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幼儿观察红包上的图案。照此做法,教师一共贴出了4个图案不完全一样的红包)


师:过年时,小朋友得到很多压岁钱,很开心。今天,我们就把这个红包画下来,好吗?


(幼儿拿出纸和笔,开始作画。当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幼儿呈现在笔者面前的绘画作品,其内容除了金银财宝,还是金银财宝)


2.笔者与教师的对话。


活动结束后,笔者和教师有这样一段对话:


笔者:这个活动是命题画“过年”,对吗?


教师:是的。


笔者:关于过年,可以说的、画的内容是很多的,你为什么选择放压岁钱的红包?


教师:放压岁钱的红包,很有过年的味道。说起过年的事,小朋友们的话就特别的多。所以,我觉得这是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内容,于是,我就准备了几个红包,让他们画“过年”。


从上面这段对话可以看出:教师选择过年给压岁钱的红包作为绘画活动的内容,是因为孩子们熟悉而且感兴趣。这就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是选择教育内容的重要源泉。这也正是教师选择这个内容的全部推理。


3.活动分析。


分析以上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推理中忽略了教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幼儿的成长需要出发。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来自幼儿的生活,这是个不错的命题,但幼儿的生活空间、幼儿熟悉的生活事件,并不一定都是美好的、向上的。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教师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者,对幼儿的生活内容要进行筛选和净化。生活中有的,未必都可以搬进课堂,如果完全照搬,幼儿园和教师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以“过年”为例,有必要思考下面一些问题。


第一,“过年”这个话题,可以表现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过年的场景、过年的人和物等。在为幼儿选择教育内容时,仅仅关注幼儿的兴趣,强调生活的原汁原味是不行的。教师应该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出发,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才是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真正内涵。


第二,由“过年”引出压岁钱这个话题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它的确是发生在特定生活环境下的、幼儿非常熟悉的生活事件。问题在于选择压岁钱这个话题以后,教师如何引导。是顺着生活的原汁原味引出“招财进宝”这个内容,还是引发幼儿对自己压岁钱进行计划,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消费意识,去想象压岁钱可用来做很多有益的事情?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幼儿的心灵是纯洁的,也是脆弱的。教育为他们选择的内容应该是美好的、向上的。至于生活的另一面,是不适宜在这个年龄段去渲染、去认识的,因为他们不具备基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是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的奠基时期,奠基是不可以选用劣质的、有问题的内容做基石的。


◆问题二:生活中有的,并不一定都可以搬进课堂;搬进课堂中进行教学的生活内容,并不等于课程内容的生活化。


1.活动片段。


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盘子,里面放有一块切片面包;在每张桌子上有一个共享的水果盘,里面备有各种切好的水果片和水果丁。


师:我们都吃过面包和水果沙拉,今天,我们要用这些东西做一个漂亮的“面包脸谱”。(教师为幼儿播放事先拍摄的各种“面包脸谱”制作过程,让幼儿欣赏。教师交代了注意事项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面包脸谱”)


幼儿按照教师要求,将水果盘中的水果片或水果丁放到切片面包上,不一会儿,“面包脸谱”做好了。


师:小朋友们都很能干,谁愿意把自己做的“面包脸谱”拿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幼儿举手。教师将该幼儿的盘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并请他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结束:幼儿将自己做好的“面包脸谱”送到矮柜上放好,准备下面的活动。(这个活动是在幼儿上午的“吃点心”活动后进行的)


2.笔者与教师的对话。


笔者:怎么会想到选择这个内容作为你今天的公开教学活动?


教师:幼儿对吃很感兴趣,尤其是对自己动手做更感兴趣,再说,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有各种颜色、形状和口味的,他们在这个活动中可以学到很多相关的知识。


笔者:那如何处理这些“面包脸谱”呢?


教师:没想过,暂时只能放在那里,因为幼儿刚吃过点心,现在让他们吃的话,中饭就吃不下去了。


笔者:有没有想过做“面包脸谱”这样的内容,放在孩子的一日生活的哪个环节更合适一些呢?


教师:如果这样,那就不是上课了。


笔者:为什么一定要上课呢……


从上面这个活动片断和教师与笔者的对话可以看出,上课是很多教师实施教育内容时根深蒂固的意识,上面这位教师选择在上课时间用面包做脸谱,就是这种习惯的结果。其实,当教师为幼儿选择了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他们所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以后,采取什么途径让幼儿进入这样的活动,同样是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重要命题。


3.活动分析。


课程的生活化,首先要关注内容的生活化,但如果仅仅内容是生活中的,途径是上课,那这个生活化的内涵就有可能转化为道具。我们追求的是生活化课程,是从生活入手去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和途径,而不是反其道从教育形式人手去选择生活内容。将幼儿熟悉的生活事件,诸如“面包脸谱”“水果沙拉”“水果拼盘”等,原汁原味地搬进课堂。诸如此类的活动,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考虑:


一是符合不符合卫生要求?如果当时不吃,放在哪里?怎么保证卫生条件?笔者看到很多做水果拼盘的活动,做好了放在那里不吃,被蝇虫叮咬,最后不得不扔掉。


二是面包做出来却不吃,做就是为了上课吗?由于这类活动的结果都必然会出现一个可以吃的“食品”,如果只是为了上课,造成食品浪费,这带给幼儿的潜在的负面影响可能远大于这个活动的正面影响。


三是如果吃的话,怎么安排才能让幼儿能吃下去,而不影响幼儿正常的餐点规律和食量?


鉴于上述问题,教师在为幼儿选择这一类活动时,不仅仅要考虑内容是生活的,还应该考虑实施途径是否适宜该内容?诸如此类与吃关联的生活活动,可能更适宜与生活中的餐点结合在一起,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做给自己吃。如果在非餐点时间的公开教学活动中,采用纯上课形式开展这样的活动,是否有悖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内涵?幼儿的心理成长,是在他们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完成的,我们应该真实地、积极地去选择,而不是只把生活作为一个点缀、一个功利行为的筹码!


教育要反映儿童的生活,但教育不是追随儿童的生活。杜威说过:教育即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因此,在教育中,儿童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得以重新改造和改组。这个改造和改组的过程,是创造儿童生活的过程。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所追求的是:为了儿童的生活,选择儿童的生活,净化儿童的生活,去创造美好的儿童生活。


编辑:cicy 


 


 


 

 

上一篇:关于幼儿园课程模式的思考

下一篇:幼儿园专题研讨会活动报道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