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6-03-0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有趣的几何图形》。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情景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帮幼儿复习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
    3、铺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活动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塑料框。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捡石头!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大家可能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石头。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2.幼儿操作——铺石头
    (1)谈话引入。
    大家捡到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提出几点要求:
    ①要把“坑”填满。
    ②不要用太多的胶水。
    ③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找伙伴帮忙。
    (3)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开动脑筋——拼石头
    (1)抛出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没有铺好的,该怎么办?
    (2)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拼在一起铺平地上的“坑”。
    (4)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四)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说课稿:冬天能看到哪些树叶

下一篇:幼儿园说课稿:《认识圆柱体》说课设计及教案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