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至今22年,立志把幼教工作当作我的终身事业。在幼儿园一线工作的18年经历,深深感受到一个人能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是一种难得的幸福。用自己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去感染和影响身边的每一位教师和幼儿,用真心、真诚、真爱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
杭州市余杭区绿城育华蓝庭幼儿园隶属绿城集团,浙江省二级幼儿园,总投资2125万元,园舍占地面积8654㎡,位于绿城集团首个服务型生活园区--绿城蓝庭园区内,结合园区健康、生活、教育三大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丰富的文化教育服务活动。于2008年9月开园至今,目前有13个日托班,在园幼儿390位,教职工63位。幼儿园秉承绿城教育集团 “优质化、科研化、国际化、特色化”、“现代型”办学目标,坚持高品质教育和服务,着力于托幼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探索,致力绿色教育和关爱品格教育课程统整实践,重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
“人与自然”、“人与环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卢卡斯的环境教育模式提出“在环境中教育”尤其适用于幼儿园教育,因为幼儿是自然保护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将决定其将来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列入内容和要求之中。从小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获得环保技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从小树立孩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使其成为未来世界积极的、智慧的建设者,具有现实意义,更富有长远意义。
(二)园本特色教育的不断延伸
从2008年筹建开园时就将幼儿园园所文化定为“开心的乐园、绿色的家园、家长满意园、成长体验园”,积极争创“杭州市、余杭区绿色学校”,成为我们实施绿色教育的创造性行动。我园于2010年2月荣获“余杭区绿色学校”称号,现在继续争创“杭州市绿色学校”。在绿色学校建设中,我们并没有停留于为了创办绿色学校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而是在静静思考从“后绿色学校”角度去解读绿色教育,从而把绿色教育拓展和深化为一种人文精神和品格行为。2011年结合我园省级教研立项课题《爱与环保行—在幼儿园绿色教育中培养“关爱”品格的实践与研究》主干课题,进行环保教育和品格教育的有机整合。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开展绿色教育,保护环境,目的是培养幼儿由内而外地关爱动物、植物、自然环境和地球的自然生态,从而潜移默化的陶冶幼儿情操,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我园现有教师二十五人,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教师对单科的教学已经能够基本顺利完成,但我们往往在依据教参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发现,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不是单领域存在的,总是与其他领域的内容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怎样在突出某一领域教学内容的同时,又渗透其他领域的内容成了我园教师思考的问题。本年度我园提出绿色教育与关爱品格教育课程整合,各年龄段教师共同研讨,选择与环境有关的主要节日,开展分年龄段的主题活动,同时将品格教育整合到教学内容中,从而提高教师课程整合的能力,满足教师自主选择新内容的意愿,大胆尝试,自觉地做好教学准备吸引幼儿的积极参与和有效互动,从而改变教学现状,激励教师教育观、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的逐步转变、内化和跟进,自觉关心幼儿的成长,成为自觉的教育研究者。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提出:教师必须确立课程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确立,首先有赖于教师对课程创新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课程探索过程带来挑战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教师是课程的建构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课程的实施者,同时教师其自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能够创造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因而教师的成长也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们明确幼儿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无论从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资源利用都需要教师要提高教育整合理念。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生活中,处处、时时都蕴藏着环境教育的契机:路边的果壳拾起来放进垃圾桶是环保;不随便采摘花朵是环保;洗完手关掉水龙头是环保;不浪费粮食更是环保。处处、时时的环境教育让幼儿在感受中积累体验,在体验中萌发情感,在情感萌发中逐步升华为一种理性的认识:每件小事都与环境有关,而我们需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境由心生地形成一种主动去关爱周围事物的品格和行为。
我们明确整合课程的生成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我们的教师还没有独立去生成课程的水平和能力,只能在迁移和统整、研究课程的基础上去整合发展课程内容,实际上是在探讨教师与幼儿如何共同学习、探索和成长。目前教师的课程组织水平有完全照搬型、主动思考型、善于创新型,在组织教育教学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都带着各自的历史、价值观和教学技能,伴随自己的个性、教育机智,只有促进教师课程整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实践中能关注幼儿的特点,及时根据现实需要作出创造性的安排,学会判断、删选和有机组合才能使他们的教学有效、积极。因此,我们关注在课程组织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是课程整合的核心问题。
二、研究构思
(一)课题概念界定
1.环境教育:即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绿色教育是推进环境保护的基础工程和有效手段,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体现优环境、优课程、优师资、优质量、优管理。以优质的管理作保障,以优化的课程为载体,建构优效的品格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师资队伍的内涵提升,确保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同时绿化、美化、优化的校园环境,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校园氛围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心理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间、幼儿间和师幼间平等、宽容、支持、信赖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体现了绿色教育的文化底蕴。尊重幼儿作为一个生命整体的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品格面貌、精神和情感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具有带着走的能力,具有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品格教育:本课题中我们将品格教育的切入点定义在“关爱”品格,是一种助人的行为,是支持和协助他人的实际行动,也是我们借着主动寻找机会来贡献自己,进而可以培养出来的态度;是一个人表现对某人、事、物的关注及兴趣;是不断地学习尊重自己与他人。包括关爱自己、关爱亲密与熟识的人、关爱陌生与远方的人、关爱动植物与自然环境、关爱人为环境。培养幼儿会以行动帮助人,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当然在培养“关爱”品格的过程中会自然渗透“尊重、责任、勇气、耐心”等品格内容。
3.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将课程系统中各个要素及成分之间有机组合,形成联系,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成为整体的课程,各领域、各方法兼重并纳,协调统整,相互为用,课程整合不是混合,是融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最终目的在于课程的有机结合,而非全面地、革新地建设整合课程。所有课程模式、内容的整合要致力于从幼儿的发展实际出发,强调各领域的均衡和统整发展,有效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社会性、情绪情感等等的整体性发展。
(二)课题研究综述
1.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理论和美国特蕾莎博士关于《助人者习性---爱的品格整合学习》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是当代教育家,在当前人们空前关注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平衡的工业化社会背景下,其和谐教育理论提出实现教育内部与外部和谐实现教育家值得最大化。其情境德育教育模式,将情境教育内容做出一定的划分,即:1.人与自然。通过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感,引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2.人际交往。通过对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邻里关系等人际关系的探讨,培养学生移情意识,激发理解并遵循交往规则。3.社会公益。通过对社会公益行为的探讨,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体验与内化社会规则。起内容明确了教育与人和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责任关系,必须将现实生活、人际关系、公益责任整合到教育中,引导学生爱护周围环境,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等。
Teresa Henkle Langness, 作为课程发展和教育项目的负责人,为适应社区的需要,开发了“全循环学习”模式(一种整合教育的模式)。她认为这个专业化的时代,只重视培养人们运用专业技术的癖好,而忽视情感认同的培养,尤为忽视培养孩子们形成一种全球性的利他态度和助人者习性。当全球发展的教育能更充分地将情商与认知发展、过程学习、多元智能、艺术、专业学习和世界公民的责任整合在一起,这些学生长大后将自觉地把课程内容应用到全球性的实践中去,为一个持续稳定的社会服务。整合的课程不仅仅意味着不同学科的结合,(如数学和音乐或者文学和历史的结合),这种交叉结合可能会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背景,但整合教育有着更深远的目标,它致力于更深的教育意义与更高的教育目标。为本课题的理论提出导向。
2.虞永平教授《试论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
学前教育专家虞永平教授的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中提出,幼儿园课程应关注每一个层面的课程文化的发展,关注幼儿园教师拥有的关于课程及课程设计的知识以及关于课程实施的知识在多大程度上体现科学性、体现与本幼儿园及幼儿园课程发展的现实针对性,幼儿园教师又如何在课程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提升经验和创新知识。课程文化不是外加的,而是互动和生成的,符合幼儿园自身状况的处理课程事务的策略、措施。我们得到启示,幼儿园课程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建构的,与幼儿生活关联,必须符合社会价值,这一理论揭示从环境和关爱品格相整合的课程是与幼儿、幼儿园和课程价值相符合的,并由此可借鉴理念实施操作。
3.绿城育华总园《爱的品格教育整合课程》研究成果
从2006年至今,绿城育华总园在浙师大杭幼师专家的指导下参于中美合作《爱的品格教育整合课程》,其研究成果近距离地为我园开展环境与品格教育整合课程的相关研究奠定实践基础和前期经验。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落实课程整合实效性的关键和主要途径是教师在系统教学主题设计基础上的实践,而帮助或引导教师结合实践,持续提高教学价值的判断,挖掘教学机智和教学策略整合是推进“整合”的重要突破口。
1.转变教师以教参为唯一标准的教学模式,尊重幼儿的兴趣、 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对环境的观察、了解、创造,主动探索新的教学内容,提高集体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促进幼儿知、情、意、行整体发展。
2.促使教师将各年龄段教学目标吸收、内化、渗透于教学实践,结合各种资源,学会判断、选择、重组、设计主题活动,提高教师整合课程新内容的能力,激发教师研究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通过研究,促进教师、幼儿、家长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幼儿园以环境教育、关爱品格为内涵的特色园所文化的形成,发挥幼儿园教育向家庭、社会辐射的教育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环境与品格主题整合设计与组织实施
以原定教材中各年龄段与环境教育相适应的主题活动,进行环保教育与品格教育的有机整合,考虑课程发展的可能性预设,能正确对活动目标进行分析与定位,预设分析主题发展的有效应对和调整。
2.环境与品格主题整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不是为移动载体,让教师自身积极主动并乐意去关爱幼儿的发展,不断寻找、捕捉幼儿兴趣且有价值的事物为契入点,分析生活中与环境息息相关的教育信息,密切与家庭、社区、社会的联动,将环境保护的方法及策略与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相结合,促进环境与品格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达成实效。
3.环境与品格主题整合中,教师角色定位与指导策略
《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把握教师角色,思考如何使幼儿成为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角而调整好自身地位,发挥好教师的支持作用,利用幼儿发展过程,从中激发教师产生主动反思、善于积累、创造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行为。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设计以二年为期限,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5月)
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课题方案。
将课题研究从师、幼、园三方面发展考虑,将教育、科研、培训三合一结合的模式,三轨合一全面分析教师现状和实际发展需要,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2年2月)
1.落实课题培训,成立课题实施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对原有的教育教学主题方案进行分析与调整,开展研讨交流活动,逐步开展项目推进工作。(2011年6月~2011年8月)
2.调整完善实施方案,有效落实步骤、时间,针对具体目标、内容预设、考核评估等达成共同的认识。从分析到追踪研究,形成完整的研究运行模式,开展年级组研究成效研讨和评析,中期成果汇报。(2011年9月~2012年11月)
3.对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收集积累,分析评定,登记编制,综合整理。(2012年12月~2013年2月)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3月~4月)
收集、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结题论文,汇编研究案例和主题。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了解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对课程整合理念及实践的基本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如何更好地加以课程统整,通过研究前后的教师意识、行为进行比较,将环境保护与关爱的品格融合,不断探索出幼儿园环境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设计观摩、评价表,鼓励教师两两结对,分组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并再由教研组进行评估,一同研究、讨论,寻找问题,探索成功。把设计变成教学的过程,并仔细观察分析其效果,学习、反思、归纳、寻找教学行为与理念的差距,教学行为与幼儿发展实际的差距,解决教师把握整合教学有效设计、有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经验总结法:通过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通过分析、总结和评价,评估研究实效与价值。
三、整合设计
(一)调查梳理问题
环境教育与品格教育如果作为名词单独拿出来,也许老师就很好理解,而要把两者整合到课程中加以实施,其概念和理念就引起教师的不同争议。作为幼儿园课程整合的背景基础,在落实整合中会有哪些问题呢?经调查梳理后主要有以下若干问题:
1.理解层面:是什么?
①什么是环境教育?环保教育是不是就是指环境教育?环保与环境之间有没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有哪些内容呢?
②什么是品格教育?品格教育和德育是否一样?品格教育包含哪些方面?绿色与品格之间有相通之处吗?
③什么是整合?整合是渗透还是全新的活动设计?
2.操作层面:怎么做?
①怎么整合?整合是以环境教育为主还是品格教育为主?整合要不要将五大领域的内容都体现环境与关爱教育?整合教育和平时教育教学如何相互渗透又有机结合?
②如何切入?从哪里开始?目标怎么定位?隐性的教育怎么显性地让幼儿、老师、家长感知?整合研究的成效如何体现和客观地得到评估?
通过调查,教师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困惑,从状态上来看,老师们都急着去完成这一项工作,面对挑战有一些积极性的思考,对这一研究课题一时感到迷茫,从而导致有一些焦虑、着急,甚至有一定的功利性思想。但通过调查研讨,也让我们看到这确实是一项无形胜有形的教育工程,需要在思想理念上具有一定的高度,才能指导具体行动,需要将理念价值梳理物化出来需要一定的方法,成效的体现更需要时间和过程。
(二)构建理念价值
1.对概念再确认
①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包含环保教育,应具有更丰富知识和广泛人文内涵。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知识、态度、技能、情感、习惯的整体和谐发展的养成,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积极乐观,认真负责,健康发展,具有带的走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含知识、情感、技能。
②品格教育:包含尊重、责任、公平、信赖、关怀等等多种助人者习性引导教育,是一种促进幼儿未来在个人和社会生存有帮助的的教学。基于绿色教育和品格教育整合实践的思考,我们确立以“关爱”为主的品格教育,以利用激发好奇心,驱动愿望,引导互动,提升感触,鼓励行动,创造心灵为机制,让幼儿关注自身为起点,发展到关心周围,关爱他人,不断参与变化最终形成积极的心灵习性和个人特质。
③课程整合:区别于五大领域教育的结合,更不是相关理念的混合,是建立在基础教学中和主题教育之上,挖掘更高的教育价值和深远意义,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寻找环境教育和品格教育联系,增强生命情感意识,寻找学习认知策略,艺术性地灵动课程构建。
2.对实践新定位
①隐性的精神启迪——处理好显性与隐性的链接:幼儿园幼儿年龄和学习特点决定的形象思维和直观的学习方式,绿色教育与关爱品格教育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因此整合教育必须着眼于幼儿对自身及环境的认同和接受开始,不能立竿见影,只能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感知近距离现实与远距离世界的关系,认同个体存在具有的社会使命感,由此为人格目标和行为实践做好一定的智慧贮备和精神准备。
②有效的行动指示——处理好抽象与具体的转换:我们的整合教育应生于时代、社会、园所文化背景,概念是抽象的,但是行动研究必须有具体可行的着力点。因此在明确概念之后,主题学习中要分成应用和普及两个具体步骤。首先每一个整合主题要明确家庭、社区、社会服务需要,设计一定的个体行动在社会服务中和谐适宜地应用,并逐步由个体产生积极的意愿去扩大和普及。
③随机的养成教育——处理好短期和长远的关系:整合教育不是凭空的设计,其绿色与品格的理念思想存在于所有的学科教育和一日生活中,因此我们要抱守一种观念,即整合教育是将这种绿色关爱的潜在意识在短时间内,利用主题教育整合提供的机会将这种动机和行为强化出来,促进我们的教育过程短期内凸显一定的教育结果,但从长远来看要如种树一样,是浸入式的养成教育,对社会和生活其中的人们都有影响而获益。
四、研究实施
(一)寻找培育,确立整合活动载体
1.环保节日为主线
课程整合初期,为了帮助教师确立行动方向,我们将整合的方向调整到以一年的环保节日为主线,按年龄段不同设计丰富的节日活动,便于教师们能够很迅速地组织开展整合活动。
例:学期年级组绿色教育和关爱品格教育课程整合活动计划
年级组
月份 |
小小班组 |
小班组 |
中班组 |
大班组 |
三月 |
“关爱我的妈妈、外婆和奶奶”(结合3.8妇女节) |
|||
“我和小树苗一起长大”(结合3.12中国植树节) |
“水是我们的好朋友”(结合3.22世界水日) |
“保护森林、关心气象“(结合3.21世界森林日、3.23世界气象日 |
植树造林,参与社区活动,体验植树行动,并尝试做一定的宣传。(结合3.12中国植树节) |
|
四月 |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请关爱我们的地球妈妈”(结合4.22世界地球日) |
|||
五月 |
“我有一双勤劳的小手”(结合5.1劳动节) |
|||
六月 |
“大家都爱我、我也爱自己”(结合6.1国际儿童节) |
|||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结合6.6全国爱眼日)
|
“爸爸请不要抽烟”(结合5.31世界无烟日)
|
“关爱我们生存的环境”(结合6.5世界环境日和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
“我是保护地球小卫士”(结合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和6.25全国土地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
2.主题活动为切口
通过分年龄段进行相关主题的整合,促使教师将各年龄段教学目标同步加以细化和分析,课程设计和具体实施策略都必须相互关联,达成渗透于幼儿生活和游戏的教学实践,学习结合各种资源,发展课程,迁移经验,提高教师整合教学新内容的能力。
例:绿色教育与关爱品格教育课程整合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 |
10月24日~29日 |
活动统筹 |
各年级组 |
|
主题名称 |
我们的动物朋友 |
|||
主题设想 |
如今,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许多动物正在或已经濒临灭绝。动物曾经给我们童年生活带来的无穷乐趣,渐渐远离了今天的儿童。为此,我们特意选择了“我的动物朋友”这一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感受与体验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生灵千姿百态的外形、瑰丽多彩的神奇生活,感悟动物生灵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朋友关系,关爱大自然、保护家园、保护动物的情感。 |
|||
主 题 目 标 |
认知目标 |
知道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观察了解动物特征,初步了解我国哪些野生动物频临灭绝,哪些野生动物正遭受人类的侵害,了解动物与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 |
||
技能目标 |
通过开展我的动物朋友系列主题教学活动,懂得保护小动物和野生动物的方法和措施,并能向家人倡议保护小动物和野生动物; |
|||
情意目标 |
帮助幼儿树立保护小动物和野生动物的意识,愿意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感受人类与动物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 |
|||
活动准备 |
各班区角喂养一些小动物;动物图片;发放倡议书。 |
|||
活动的形式 |
1.各班选择一种小动物领养,引导幼儿在区域进行观察,教师进行情况记录; 2.各班制定好统整教案,开展我的动物主题教学活动,班级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动物,活动后写好反思并附上活动照片交年级组长,并制作成展板宣传。 |
3.关注幼儿为根本
绿色的教育是自小而大的教育;品格的教育是深埋心灵的教育,整合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在幼儿园孩子们小小的心中,真的知道这些重大的意义吗?因此我们提出整合课程的实施必须围绕幼儿的发展,捕捉幼儿的实际问题,组织课程整合,领略以小见大的智慧,感悟幼儿为根本的现实意义。
例:区域活动设计《我们来浇水吧》过程案例
我们班的自然角是特色之一,从收集绿色植物开始就有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参与,第一天,有少数幼儿拿来了植物,当孩子们讨论着是谁带来了植物时,发现了他们的第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你带来的吗?”“好漂亮的花啊,你别去动哦!”还有孩子问我:“老师,这个花要不要浇水呢?”原来不用老师说什么,孩子们就能自然地讨论出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从他们的话题中,也不难发现孩子有初步的关爱意识。以此,我们班设计了区域整合活动《我来浇水吧》。
孩子们对给植物浇水的事情看得很重,一起商讨什么时候给植物浇水?怎样的方式相互轮换呢?于是就产生了以下的问题和举措:1.班级男女孩比例不等,男孩子和女孩子一对一组合不过来,最后三组男孩子相互谦让男生合作搭配;2.能力有差异,有的幼儿自觉提出要帮助,有的就积极愿意提供帮助,问题迎刃而解;3.每周5天,每天两组才能在一周中能轮到一次,需要画一张图表,孩子们提出这个有老师来做,老师愿意支持;4.要有提醒的人,明天是谁浇水,到幼儿园要早些,那就由前面的幼儿负责提醒下一组。就这样我们的活动方案定型并开始实施。
但是过了没几天,有跑来说:“老师,悠悠带来的植物要死了。”这个话题惊动了全班的幼儿,纷纷跑去看,结果是真的有些枯萎了。“我们每天都浇水,为什么它还会死呢?”这是孩子讨论的第二个实质性的话题。于是又有新的延伸:1.植物是需要多少时间浇一次水的,需要请爸爸妈妈帮助找到植物的特点写下来,反馈给幼儿;2.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量和次数不一样,怎么区分开哪些是需要每天都浇水的,哪些是不用每天浇水的?分开来标上记号。
这就是我们从幼儿日常表现和自主活动中延伸出的一类整合活动,在整合的课程中,我们了解教育不能靠灌输式,孩子们在自然的活动状态下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思想,和伙伴的合作与支持更难能可贵。
(二)精挑细选,找准整合方法
1.目标为导向——预设
刚开始接触课题时老师们感觉不知所措,每次整合课程时总是硬生生地把绿色教育和关爱教育套进去,整合活动总是非常生硬刻板,有很多的局限性。原因在于教师首先被自身接受的教育思想定势,被所谓的旧经验主导着,不容易突破寻找到契机,目标方向不明,课程整合的预设就出现了问题。为此我们提出整合活动以目标为导向。做好大的统整目标预设,分近期与远期目标两项;而年级组或班级小主题目标预设则分成情感、认知、技能三项。
例一:环境、关爱品格课程整合统整实施目标
近期目标: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探索和实践将关爱品格教育课程统整,认识“关爱”品格所代表的意义,学习关爱人、事、物的正确态度,培养教师、幼儿、家长由内而外地关爱人、动物、植物、自然环境和地球的自然生态的行为能力,从而潜移默化的陶冶师、幼、家长的情操,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
远期目标: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探索和实践将教育服务与“关爱品格教育”、“尊重品格教育”、“责任品格教育”、“勇气品格教育”、“耐心品格教育”一一课程统整,促进教师、幼儿和家长身心共同成长,体现教育服务的园所文化和品牌创建,最终实现幼儿园和谐、健康并可持续发展。
例二:《我们一起保护牙齿》主题活动目标
主题名称 |
《我们一起保护牙齿》 |
|
主题设想 |
针对幼儿对甜食的普遍喜爱和目前幼儿龋齿日渐增多的情况,在开展绿色教育与关爱品格教育课程统整主题活动《我们一起保护牙齿》,引导幼儿懂得牙齿的重要性、如何保护自己的牙齿,并通过每天坚持做刷牙操来关爱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牙齿,逐步养成每天必做的健康操。 |
|
主 题 目 标
|
认知目标 |
认识自己的牙齿,感知牙齿的重要性,知道要保护牙齿; 2.了解一些必备的护牙常识。 |
情意目标 |
1.培养幼儿爱护自己的牙齿并提醒爸爸妈妈也爱护牙齿,鼓励关爱行为; 2.懂得向家人、同伴及身边的朋友宣传保护牙齿的好办法。 |
|
技能目标 |
1.愿意和爸爸妈妈学做刷牙操。 2.培养幼儿的保护保护的好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好宣传,让每个人都学会保护牙齿的措施。 |
2.家园互动——生成
随着课程整合研究的逐步深入与发展,预设性的活动变得非常流畅和有效,慢慢地教师就随着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出现班级生成性的整合活动,有了前面关注幼儿设计的类型,基于行动应用和普及更多地出现了以家园互动为特色的整合活动,我们专门针对家园互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整合活动设计研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例:绿城育华蓝庭幼儿园课程整合“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设计
领域内容 |
大班语言《电话送温情》 |
日期 |
2012年3月8日 |
||
涉及主题 |
“我爱妈妈”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 |
设计教师 |
徐梦莹 |
||
活动 目标 |
认知教学目标: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阿姨等女人的节日。 |
||||
技能教学目标:懂得关心妈妈,能够通过语言大胆地表达对妈妈的关心和爱意 |
|||||
情意教学目标:感受送出关爱和感恩时愉悦的心情,体会和妈妈之间浓浓的幸福之情。 |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环境营造三八节PPT,电话机准备,幼儿事先掌握妈妈的电话号码。 |
|||
家长准备 |
对家长做具体活动事项保密,但要求保持电话畅通。 |
||||
重难点 |
幼儿能自己组织语言,并且大胆在集体面前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意。 |
||||
家长指导策略 |
活动后,已调查表的形式联系家长写下当时的心情以及对本次活动的体会,教师及时做好活动成效反馈和分析。 |
||||
教 学
过
程
|
一、介绍三八妇女节 一、教师引题 在歌颂妈妈的乐曲中,引出话题。 师:大家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吗? 师:是谁的节日? 二、教师详细介绍节日 今天不仅仅是妈妈的节日,是所有女性的节日,有奶奶、外婆、阿姨、老师等等 三、调查妈妈的喜好与工作 请孩子们多多了解妈妈的兴趣爱好,幼儿也说说妈妈在家的辛苦及对自己的关爱。 四、说说自己想给妈妈的祝福 请幼儿做好准备,自主组织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意与祝福。 五、电话送温情活动开始 孩子们每一个轮流拨打妈妈的电话,并且将送出自己的祝福。 四、活动延伸 请妈妈们写下感动之情以及本次活动的体会进行分享。 |
活动调整 |
|||
幼1:3月8日,是三八妇女节。 幼2:妈妈的节日。 幼3:姐姐、外婆的节日…… (调整:是大人的还是小孩的节日?让幼儿明白妇女节是所有女性的节日。)
幼4:我不会说祝福 幼5:我不知道妈妈的电话号码…… 幼6:我今天和妈妈吵架了………… (调整:我们怎么去了解妈妈的电话、工作和喜好,平时你如何多多关心妈妈?) |
|||||
针对性反思 |
现今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家长都围绕着一个孩子在转,祖父母辈的、父母辈是溺爱有加,无疑养成了大多数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认为长辈们宠爱自己、关心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懂得如何去珍惜这份爱和关怀,更不懂得自己也应该为成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亲近、关心自己的成人,这是孩子情感的缺口。于是以关心妈妈送妈妈祝福为情感线索,以“电话送温情”为切入口,让孩子们拿起我们最普通的电话,为妈妈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从而激发孩子们亲近、体贴、关爱成人的美好情感,让他们从情感上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这也是一个对孩子们关心、亲近成人的美好情感促进和发展的良好教育契机。相信这个美好的情感对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后期妈妈们的反馈非常重要,情感与关爱需要互动与会回应,让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懂得这个道理并愿意积极去做这样的事。 |
||||
3.环境呈现——延伸
环境创设和呈现永远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整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整合活动中,都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环境创设工作,将日常活动过程呈现在环境中,这往往是整合课程实施最具显性效果的一部分,也是课程延伸到社区、家庭的重要环节。
垃圾分类活动社区宣传 无烟日活动家长参与评选
节水活动家庭好办法征集 爱护墙壁宣传展板
另,我们将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关爱服务的具体行动细化到幼儿园的环境之中,让环境创设参与者和环境中的任何人都感受到教育服务的无微不至,提升教育服务品格,教育服务品质。
例:在班级设立“生活服务区,投放各类针线、包装袋、雨伞等便于家长临时取用;在班级家园栏悬挂上便条致和笔,便于家长记录和反馈;在班级门口设置家长休闲区,为早接的家长提供阅读空间等等,不断促使教师思考和创造,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步发展。
4.成效评估——提升
教师能找到环境和关爱品格教育的整合点,并准确制定活动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实施。但是我们不满足于浅层地的行动达成,我们更追求整合研究过程是否成为建构教学改革理念的平台,是否形成一种探究式的专业学习,对亲历的评析行为进行真实的反思,可以很小、可以初略或初浅,如果教师能够充分使用提问、反问的方式,针对整合活动开展情况反复分析,让教师学会评价与反思并得到经验提升。
(1)几个反思问题
①年级组如何统筹,根据幼儿发展制定、调整、落实活动计划?
②检验活动目标的定位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
③思考活动中幼儿的发展状况与预设的活动流程的冲突点?怎样进行有效调整?
④观察活动设计在运用中的实际效果?
⑤师幼在活动中有效互动的情况如何?
(2)评估的形式活动
①整合活动后的家长满意度及成效调查分析
②园级教师之间生成活动的相互观摩
③我的“课程故事”小组PPT展示
④“点滴关爱小记心头”——活动征文
⑤奔向明天——特殊儿童关爱教育整合案例分享
(三)培根剪叶,深挖整合内涵
1.联系幼儿社会生活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只有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才是具体的,可被幼儿接受和感知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教育蕴涵着幼儿获得全面认知和发展的机会,环境教育和品格教育都必须以社会生活背景为源泉,在动态而现实的生活环境中实施教育最能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生活是幼儿发展能力的重要资源,也是幼儿学习结果得到回归和应用的最佳平台。因此在整合活动中我们要求老师避除大而虚的内容,点小而实,联系幼儿的生活开展活动。
例一:保护动物倡议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你们知道10 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在我们美丽的家园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去关心和保护他们吧。
我们倡议:保护动物,平时不欺负小动物,不破坏动物生活的环境,对家庭饲养的小动物要负责,不随便抛弃,做有爱心的公民。
我们倡议: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不食野生动物,做守法的公民。
我们倡议:遵守参观动物园的规章制度,不拿垃圾和食物投掷动物,做文明的公民。
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大地处处充满生命的绿色;让动物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平安地生活。
绿城育华蓝庭幼儿园 全体小朋友
2011年10月20日
例二:幼儿关爱行为准则
1.基本姿态
行姿:走路不横冲直撞或者摇摇晃晃,要慢慢走。碰到拥挤的地方,要先让别人走。
坐姿:背挺直,坐下后不能摇动双腿,脚要接触地面,有人路过脚缩回不绊到人。
立姿:人挺直,有精神。不驼背、含胸、斜肩、歪头等,给有需要的人及时让座。
蹲姿:稍稍侧身与别人相向,背对别人是不礼貌的行为。
咳嗽:咳嗽时捂住嘴,背对着别人。
打喷嚏:用餐巾纸捂住嘴巴,转头不对着人。
开关门、敲门:开关门时动作要轻柔,不用脚踢门。敲门时轻轻敲,不大声喊叫。
取放、递接:平稳、轻柔,用双手递接,接过物品要说谢谢。
2.礼貌用语: “您好”、“再见”、“请问”或“麻烦您”、“谢谢”;、“不客气”或“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
2.关注快乐教育为本
环境教育与关爱品格教育都是为未来人的可持续发打基础的,这种终身发展与进步不仅对幼儿,也同时对教师和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希望课程整合活动的建构过程是快乐的,课程实施者教师是快乐的,幼儿的体验也是快乐的,快乐与发展是联动的。
例:部分教师感悟摘录:
王晶:基于环境教育与品格教育的整合,让园本课程的活动更加充满新意。整个幼儿园中洋溢着爱的温馨,现代社会孩子们缺少的不就是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吗?在一年多时间的接触下来,这种教育氛围变得越来越浓郁,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另一种境界,教育过程中没有尊卑,没有师生,更多的是伙伴,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充满快乐的相互支持。
陈小青:一年来的环境与关爱品格教育整合研究很辛苦,很忙碌,但留给我的却是一笔宝贵的智慧财富。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我为我如此认真学习和钻研的态度感到快乐,我为自己在不断收获和积累中创造的成绩感到兴奋。
夏凯燕:环境与关爱课程整合实施的结果是我们收获了一个家庭,一个有30个孩子和30和家庭组合的大家庭,班里的特殊儿童腾腾成为这个大家庭中最幸福的孩子,被所有的小朋友关心着,被所有的爸爸妈妈呵护着,自闭症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社会和同伴舍弃,因为关爱大家都愿意付出爱心,腾腾每天都在进步,作为关爱倡导者的我,倍感幸福,因为我是其中的一份子。
3.坚守理念回归本质
①需要教师更多换位思考:即教育研讨是一种对话,在培训中构建有效的对话平台,每个人的参与很重要。教师所处的班级不一样,在实践中会有很多不一样的问题出现,因此实施的成效也就不同,为此,每一次活动我们为有所得高兴,也为有所失而思考,得到固然高兴,失败更觉得珍惜,因为有发现,有不同观点有了新的碰撞,对失败的更需要鼓励,我们认定结果不是衡量教师研究成败、水平高低、认真与否的标准。
②需要教师高度的自省意识:环境与关爱教育整合活动是具有生态性的,每一次整合设计都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和幼儿发展准备的,教师自身要灵动的参与其中,协调好周围人、事物、家长、幼儿、老师之间的关系,这期间教师是整合活动的关键,要身心融合,如果只给幼儿或家长指示性的要求,那绿色教育和关爱品格教育就不会有深远的价值意义,这需要教师不断自省,审视自己的言行,完善自己,这是一次心性的成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其中有很大的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③需要确立理性的研究方式:课程整合从迷茫到逐步形成气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绿色与关爱品格教育课程整合实践,我们专注长远的目标,尽量改变了一部分专题性的理论学习,积极利用自发式理论组织学习,让教师通过实践得出经验之后主动承担学习培训的任务,更多的是成功经验的分享,是困惑和难题的求助,在自主组织学习中,将新、老教师差异劣势转为差异互补资源优势。
五、研究成效
(一)增强了研训一体的互动氛围
园本教研水平提高。通过课程整合研究,园本教研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研讨更深入,互动氛围得到促进,这在一次次的活动交流中得以显现。
例:记一次园本教研实录
前记:5月至7月,我园分年级组进行了的环境和关爱整合活动教学观摩,结合片区开课的任务,所以我们这阶段观摩活动主要针对三年以下的年轻教师。这次活动不光是为年级组内教师和全体教师创造了交流学习和展示的平台,更多的是通过这次活动可以有效地检验一下将半年的我园“基于环境教育和品格教育的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园本培训的阶段成效,看一看教师的参与度如何,探一探年轻教师在参与中的收获和提升到底有多少。
于是在教研会上,当三年以下教师的分年级组园级开课评比和片区优质课评比活动的消息一传达,教师们纷纷表示了自己心中的困惑:
1.刚刚接触整合教学没多久,不知道怎样将整合教学的目标把握好;
2.环境和关爱真的不知道怎样很好的整合;
3.我们都是年轻老师,经验少,这方面的教学参考比较少,怕自己上不好。
……
难道整合教学的培训真的没有成效吗?难道培训的结果是教师逃避与退缩吗?于是我接着告诉老师:你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选课,然后在年级组里进行开课、评课,最后每个年级组推选出一个整合活动进行园级评比,最终推选出一个活动参加片区开课。你们也不用有压力,我们都是在相互摸索和学习中,3年以上教师要积极帮助年轻教师开展活动。可喜的是,一个星期后,各个年级组的组内开课就如火如荼的进行了。
由于我们的开课以班级为单位的结对,班主任就是这些新教师的结对师傅,这一次开课非常意外的是接下来的准备和删选时间,几乎开课老师的班主任都不约而同地担当起了指导者和鼓励者,新教师开课比班主任自己开课还要紧张,这是我感到欣慰的。
感悟:培训的目的为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师将目标进行整合的多元化教学的能力,但是我们更期望有教师情感和精神的同步提升。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愿意主动参与,但是只要给老师时间,在老师觉得没有把握和缺乏自信时,宽容地安慰,从旁策略地去让老师寻求支持和鼓励,培训可以建构团队,可以营造更多比只重视提高技能更切实和有价值的意义,但由此我们也不乏支撑合作提高的机制了。
续记:最后,郭艳的整合活动被层层推选出来。活动定为小班整合活动《帮助水草宝宝》。园级研讨活动就此开始了。因为是年级组首先进行开课评课的,所以这次研讨活动、做到了人人有评论,人人有提高。让培训成为教师思考、提高和相互帮助的平台。
摘录如下:
王雅芬老师:小班幼儿思维具有“拟人性”特点,常常会把假想的事情当做真实的事情,想象力比较夸张。所以要将“水草宝宝”拟人化,以情景“水草不开心”为线索,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许宏亚老师:可以在帮助水草宝宝的过程里,激发幼儿的爱心,培养幼儿的关爱品格。让幼儿学会关爱自己、关爱动植物与自然环境,用行动去帮助他人,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钟艳老师:因为垃圾分类是本活动的重心,在学习分类投放垃圾时,不是很顺利,许多幼儿对垃圾的可循环利用还不是很清楚,认为只要是垃圾就不能再利用了,所以分类垃圾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王晶老师:最后帮助水草宝宝找朋友,让幼儿顺便了解了水里与岸上生物的分类。同时发展了他们的爱心,了解了自然环境,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体现了在探索中学习,教、学、做的统一的教育观念,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程菊梅老师:通过这次活动保护环境,关爱自然已在幼儿脑子里慢慢形成,相信这种意识会在幼儿脑子里根深蒂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夏凯燕老师:最后结束部分你的教具不要老师自己收拾,可以鼓励幼儿一起帮忙把垃圾倒掉,合作性和参与整理的意识也同时得到渗透了。
……
感悟:看到老师们的建议和意见,我心里非常感动,每一位老师的点子都针对着环保和关爱的整合教学而发的,并时时关注幼儿的理解和发展。我们培训的宗旨不就是在教师素质的提高之后将意识和理念转化成为对幼儿发展有利的行为吗?有意义的教学必须是具有清晰的目标和可操作性的过程去达成的,符合幼儿的认识,被幼儿接受,可以去帮助提升和拓展,那么整合教学在设计、准备、呈现和整理中都会对此产生影响。幼儿要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升,老师就必须先提高,教师在这一次整合教学观摩、评课、磨课的活动中都得到了提高。
后记:接下来的时间,老师们协助准备教具,各班不断为老师提供试教的机会,不同班级和年龄段的班主任会参加观摩,自主找时间单独点评。最后郭艳老师获得片区民办园1-3年轻教师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感悟: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良好氛围的营造,在活动中也不断以各种方式引领教师参与其中,有所思、有所述、有所为、有所提高。如果说园本教研是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那互助成长也是其中营建和谐团队的最佳方式。我们在教研训中要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念物化出来,从而促进教师的理论提升,实践提高,但我们也应想得更深一点,做得更细一点,教育思想更有内涵一点,让教育不只是授业解惑,更有人文和谐。通过活动,我看到了老师的智慧,看到不同的思想碰撞出亮点,也看到向心的精神和情感,每个人的脚步都能向前,就会有在团队合作的理念下让教师自觉反思,自觉学习,一起探索,一起成长的美好愿景。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提高
课程整合让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和转变,教师不再只是照搬教学设计,灌输教学内容,生硬的课堂执行者,他们理解并懂得集体教学的有效体现在目标设计、环节的落实和成效的体现上,明确环境和关爱对幼儿一生的重要性,结合环保节日、新闻热点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合理地设计活动,通过幼儿将环保和关爱的理念带到家庭和社区,活动中探索家园互动,资源整合和成效展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整合活动开展的基本模式,活动开展变得有序而精彩。
例:整合活动流程
①年级组制定活动方案,教研组交流、完善;
②活动过程及时记录(调查分析、深入家庭、联动社区……);
③活动后反思、交流、报道;
④活动精彩部分利用展板进行展示,后续延伸;
⑤资料、照片的整理、归档。
(三)促进了幼儿良好习性养成
在整合活动过程实施下来,幼儿通过活动刺激,环境影响,互动交往,自觉自发地学会了有意识地关注,形成了自我教育的意识,从中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活动,能够进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得到良好地发展,并直接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性的养成。
(四)提升了园所整体文化内涵
通过环境教育和关爱品格教育课程整合,认识“关爱”品格所代表的意义,学习关爱人、事、物的正确态度,培养教师、幼儿、家长由内而外地关爱人、动物、植物、自然环境和地球的自然生态的行为能力,从而潜移默化的陶冶师、幼、家长的情操,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自觉维护和尊重生命、情感的重要性,进一步体现绿色教育的园所文化和品牌创建,最终实现幼儿园和谐、健康并可持续发展。随着提升师、幼、家长素养的提高,园所文化也走向内涵发展。
六、研究展望
(一)重视专家对话,把控价值体系
作为一所民办幼儿园,在先进研究理念和课题研究方法的把握与学习上相对薄弱,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很快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因此我们让教师带着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与有着十年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升自己的整合设计水平。邀请美国特蕾莎博士集中讲座,进一步理解明确绿色与品格教育的隐性内涵和深远价值。今后的研究需要不断寻求专家的支持,让教师珍惜学习的机会,把专家的思想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跟上先进的教育教学改革步伐,让老师缩短迷茫期,快速进入研究状态。
(二)扎实课题研究,提高有效反思
在整合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设计出课程整合内容不同的活动计划表,各类活动调查表,活动成效反馈表,指导教师一步一步落实研究目标和内容,及时收集分析和反思信息,调整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并结合课题研究将研究的部分内容设计成园本培训项目,日常教研主题,小组教研问题,形成教、研、训交互、循环、递进的研究架构,教学中找问题,培训中找策略,研究中找支撑,不断反思前行,这必将是我们今后研究坚持的道路。
(三)促进多元呈现,理性评价成效
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虽然有一定的载体作为基础带动,但环境教育与关爱品格教育的整合是需要逐步构建的,不是既定而是生成的,同时这一种教育有事隐性的,为此需要智慧地思考物化出来。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幼儿作品,家长征文、教师活动PPT、环境布置、投票活动,主题表演等活动呈现教育整合活动,并组织幼儿、家长、社区人员、教师参与活动后思考与评价,将成效结果解析成知道后续延伸研究的问题。
(四)取道日常细节,点击生活实践
教育工作者应该创造出充满价值的环境。而有价值的环境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在设计绿色教育与关爱品格教育的整合研究中,我们不是借助教师的讲解,而是强化幼儿真实的理解,有应用,会普及,关注自己的同时关心有需求的周围人和事,让幼儿从认识自身责任开始逐渐认识家人、社会上他人的责任,基于以上的引导,我们让幼儿知道“玩好玩具放回家”、“做幼儿园的值日生”、“给爷爷奶奶帮忙”、“对保洁阿姨说谢谢”等等日常细小的事情,吸引幼儿在生动的场景中参与活动,获得满足感,洋溢发自内心的纯真。
参考文献:
1.王义高,《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2.张民生、金宝成,《现代教师:走近教育科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评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杨淑雅、邓荫萍,《教出品行良好的孩子---主题活动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唐炳琼,《绿色教育理论与实践》,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朱勤,《课程统整:“后绿色学校”的想象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Teresa Henkle Langness,《助人者的习性—整合学习手册》;
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9.〔美〕戴安·泰尔曼、〔德〕戴安娜·许《3~6岁儿童生活价值训练广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陈静、杨己洁、朱静芸《生活取向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当代教育理论译丛—课程统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霍力岩、孙冬梅《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