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苏媛媛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 上传时间:2013-03-27
为贯彻落实《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国家研究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严格遵循科学保教的理念,对公众的错误观念进行有效合理的转变,提高了广大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了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使家园形成合力。
《指南》虽然细化描述了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指向性和现实可操作性,可是它并不是简单的“说明书”,《指南》同时蕴含着十分深刻的教育理念。正确理解其教育理念是幼儿教师和家长学习、运用《指南》的前提,是有效填补教师专业空白、开启家长固化思维的工具。学习《指南》对教师和家长而言均是一次全新的历程。
快乐地玩,有效地学。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则中将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放在首位,是经过多方论证和考量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自我决策的能力并实现自我价值,游戏会使儿童体验成就感、充实感、满足感、挫折感和自我冲突感。游戏不仅有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有着强有力的律法支撑,《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规定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准则。这些文件充分显示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地位。
幼儿受其年龄特点的限制,学习方式以无意注意与无意记忆为主,将儿童的发展特征与发展目标有机进行组合的方式就是游戏,所以游戏是儿童身心发展必须的条件,《指南》详细规定了儿童在各领域发展的阶段目标,游戏是达到这些目标的唯一途径。将《指南》简单理解为给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置的相应标准,这种观念是把幼儿期当做成人的准备期的错误偏见,重结果而轻游戏。《指南》试图改变成人旧有的“儿童游戏观”,并根据社会需求和儿童自身发展做出尝试和努力,以游戏为引领,兼顾目标和发展,平衡“沉浸当下”与“准备未来”之间的冲突,把游戏“回归”给儿童,让儿童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成长。
放缓脚步,慢慢成长。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无论是杜威还是蒙台梭利,都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让儿童在健康状态下自然成长。《指南》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不仅是对幼儿园教育的规范,同时也给家长敲响了警钟。卢梭曾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依据儿童自身成长规律的教育不是虚度时间,而是尽可能地让儿童在充裕的时间自由发展,成长虽缓却发展彻底。希腊文中“学校”的意思就是闲暇,儿童需要“虚度”光阴,满足其天性,放缓脚步慢慢成长。
《指南》对教育的要求更细致、更具体、更规范,比如5~6岁儿童数学学习不只是10以内加减运算,还包括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等。《指南》对儿童数学学习的内涵是让儿童初步理解数学,有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现在很多家长盲目地让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的内容,远超出儿童能够接受并理解的水平。苏格拉底曾说:“强迫将知识灌进灵魂,好像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眼睛里似的。”幼儿园应该是全人教育,3~6岁最重要的并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儿童形成受益终身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生活习惯等。教师和家长应该做的不是逼迫孩子尽早成长,而是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慢成长”不是落后,让儿童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能完成质的飞跃。
扬其所长,补其所短。
《指南》中强调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并不是在喊口号,而是对当下教育现实的纠正。现今“特长训练”和“智力检测”等词汇常常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许多家长急于找出孩子的优势并进行强化训练,这其实是用成人眼光看幼儿的一种偏见,是对儿童发展的片面理解。
加德纳多元智能指出,儿童存在八种智能,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智能不等同于智商,儿童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潜能库”,每一个儿童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所以,不断发展、变化和全面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成就完整的儿童,《指南》从五大领域引领儿童成长的方向,每个领域不分伯仲、各有要点,却又能有机融合,使儿童在身心积极健康的基础上,同时发展他的语言表现力、逻辑思维、社交能力以及审美认知。
每一个儿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智能所长各不相同,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发挥其擅长的部分,规避其薄弱的环节。《指南》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育观,充分发挥学前儿童无限的潜力和许多可能性。幼儿教育的取向是实现其已具有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创造更丰富的可能性,引导幼儿教师和家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改“扬长避短”为“扬长补短”,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并最终实现面向全体、全面的和谐发展。
多把尺子,因材施教。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既具有共同的特征,又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不同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可能不同;不同儿童身心发展的质量可能不同。同时,儿童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也各不相同,在各种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存在着明显差异,可以说,儿童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可能就越明显。衡量儿童是否发展需要一定的标准,但不一定是同一把标尺,应根据每个儿童的发展特点与个体差异,使用多种判断标准进行恰当评价与衡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其含义是说,每个儿童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以感知的人,我们在引导儿童时,必须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其优势的智能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受教育的群体无差别而言。《指南》充分考虑到了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儿童的不同,科学求实地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其内容是儿童阶段性发展水平的一个参考指标,并不是硬性标准。家长和幼儿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儿童在统一的时间阶段无法达到相同的水平,所以应允许儿童按照自身发展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所呈现的“阶梯”,因材施教,不以模板要求儿童,不用一把标尺衡量所有儿童。
主动学习,终身发展。
《指南》最基本的目标是为儿童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所以突出了“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重要的一点。学习品质是指学生对待学习的思想、认识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品性本质。幼儿学习品质包含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行等层次。学习品质对人一生的学习与发展是极为宝贵的,它们是儿童终身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而学习品质恰恰在幼儿期便开始萌发并逐渐形成雏形。
幼儿的学习品质之一是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想让儿童主动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兴趣的产生刺激中枢神经,分泌的内啡肽引发脑神经高度兴奋,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有效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在《指南》五大领域的描述中,能够看到强调保护儿童的学习兴趣的教育建议。
《指南》不是引导幼儿教师与家长如何培养儿童达到相应的知识技能目标,而是要求他们在充分了解儿童、掌握宏观的教育目标以及教育活动可能出现的多维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尊重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及时抓住师幼互动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为儿童创造机会和条件促进其学习与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儿童去主动探究和学习,让幼儿积极地、自由地、愉快地去探索问题,并最终形成学习品质。主动学习与终身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幼儿期培养的主动学习的学习品质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主动学习成就终身发展的可能。在《指南》的引领下,儿童自身不仅得到成长,而且获得了学习能力和渴望学习的品质,在其不断的自主探索中促进当下发展并形成终身发展的能力。
《指南》是一本成长手册,它不仅浸润了儿童这棵“小苗”,同时也驱散了教育者心头的“迷雾”,不仅是儿童的成长手册,也是我们如何进行教育的成长手册。在它的带领下,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
编辑:cicy 转载自《学前教育》杂志2013年第3期
- 相关博文:
- 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丰台3幼张舰阅读人气:1405
- 抓住身边的教育,和孩子共同成...gege阅读人气:1203
- 我与孩子共成长舞羽物语阅读人气:727
- 家长与孩子共同的微笑燕子yanzi阅读人气:820
- 家长与孩子共同的欢笑燕子yanzi阅读人气:612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与孩子怎样更好的去沟通飘絮阅读人气:1014
- [教师工作]孩子上课不认真,老师怎么引导...专属阅读人气:298
- [教师工作]老师怎么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喵喵的铃铛阅读人气:450
- [教师工作]孩子不爱吃蔬菜怎么办?眼睛猫阅读人气:356
- [园长管理]一个幼师如何快速成长为一个成...蔷薇阅读人气: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