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各类园所管理 形成多元办园格局

作者:尹丽君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教委     上传时间:2013-06-23

海淀区是北京市科技和文化教育大区,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区内聚集了众多知名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智力资源密集。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的强烈需求,为我区学前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目前,全区共有教育部门办园、单位办园、民办园等在册幼儿园153所。长期以来,我区认真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结合区情,将辖区内各类幼儿园纳入管理,积极发展教育部门办园,支持和鼓励单位办园,规范优化民办幼儿园,呈现出办园主体及投资渠道多元化、办园形式及服务多样化、O~6岁服务与教育一体化的鲜明特点,形成了政府办园为示范、公办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作为合理补充的发展格局。
 
一、促进各类幼儿园建设,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根据我区园所类别多、办园主体多样化、社会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我区将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同步推进,积极促进各类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发展教育部门办园,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我区现有教育行政部门办园12所,36处园址,幼儿园均为全额拨款单位,在园儿童约占全区在园儿童总数的14%。近年来,为促进全区南部和北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加大了对北部地区教育部门办园的支持力度,按照优先规划、优化布局的思路,在对全区学前教育供需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海淀区2010~2015年政府办幼儿园建设计划》。按照规划,北部各镇均有2~3所教育部门办园。目前,已重点在北部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地区新建了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等8所幼儿园,扩充入园学位2600个。
按照高质量办园、普惠性服务的思路,每所幼儿园不仅按照北京市一级园水平高标准配置了设施设备、玩教具,保障了人员编制,更是注重了干部教师队伍的培养,按照北京市一类幼儿园标准实施保育和教育服务,赢得了家长的赞誉。其中,4所幼儿园成为北京市示范幼儿园,有效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2.履行管理责任,支持引导单位办园,实现从区属管理向区域管理延伸
驻区大学、部队、中央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单位办园多,约占全区园所总数的72%。其中,北师大实验幼儿园、空直机关蓝天幼儿园、清华洁华幼儿园等一批知名幼儿园聚集海淀,成为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资源优势。但由于幼儿园隶属关系不同,发展不均衡,对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单位办园建设初期主要服务于职工子女入园,“八五”期间,我区将单位办园纳入业务管理范畴,在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特别是对园所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指导和帮助。近年来,我们深入调研幼儿园发展需求,研究支持单位办园的建设与发展策略,出台了《海淀区支持和奖励幼儿园建设与发展暂行办法》。从2010年起,区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按照“促强扶弱,分类支持,兼顾公平”的原则,重点支持镇(乡)、街道办园和驻区单位办园,改善办园条件,降低举办者办园成本,其中包括生均补贴、支持改扩建和承办配套幼儿园、以奖代补支持幼儿园的特色建设、干部教师培训及申报一级一类幼儿园等。2012年又追加1200多万元,有效地调动了举办者的积极性。近两年,引导各幼儿园及其举办者,投入约2.4亿,通过内部挖潜,翻建、改扩建、改造园舍,扩大收托能力。当前,在政府解决“入园难”社会问题的形势下,举办者和园长积极落实区教委关于优先招收3岁以上儿童、独生子女等招生政策,有效缓解了区域“入园难”压力。
单位办园作为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为我区实现多元化投入办园、公办园为主体的办园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规范民办园建设。优化其发展环境,实施普惠性服务
我区共有在册民办园31所,约占全区园所总数的20%,且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数量每年都有所增加,民办园已成为海淀区学前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引导民办园发展,疏导、解决幼儿园在发展中的困惑和问题,支持幼儿园规范管理、专业化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责任。我们发挥区域内教育主管部门与卫生部门、教委各职能科室之间的协作优势,将日常指导与年度考核相结合,需求培训与业务指导相结合,安全普查与定期抽查相结合,重点工作指导与专项检查、与举办者的沟通和对管理者的指导相结合,从审批到管理突出了一个“帮”字。
首先是规范审批程序,鼓励、支持投资者申办。区教委增设了对外服务窗口一站式办公室,每一个申办者都能得到从硬件到软件、从申办流程到实施办园等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其次是加强日常管理,区教委联合卫生等部门,实施专业指导,培养干部教师队伍,引导课程建设,规范办园行为。再次是跨部门合作实施年度考核,认真落实市教委关于年度考核的要求,每年组建由保卫科、财务科、审计科、教研、督导室等11个部门和区妇幼保健院等参与的跨部门的联合工作小组,做到规范工作流程,实施标准培训,引入专家力量,调研发展需求,分析存在问题,公开考核结果,追踪整改成效,奖励优质普惠的幼儿园,真正做到动态管理,促进园所规范、健康发展。通过多方努力,民办幼儿园的整体办园质量在逐年提升,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其中有12所被评为一级一类幼儿园,2所被评为市级示范幼儿园。
 
二、健全区域管理机制,形成部门联动分级指导模式
 
海淀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区政府每年召开常务会研究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在区学前教育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建立了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机制,卫生局、教委、发改委等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构建了和谐的管理共同体。区人大、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学前教育纳入专项督导,督促、指导幼儿园实现自主发展、特色发展。
区政府和区教委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将辖区内各类幼儿园纳入管理范畴,科学制定区域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实行了纵向联动的指导模式。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健全了对幼儿园的区域指导机制,注重对幼儿园办园思想的引领、对依法办园实践的指导。结合发展需求,我们创新管理办法,以园所自主选择与区域调控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了11个幼儿园间的互动小组,遵循“示范引领、互助为本、共促发展”的宗旨,推进园际交流,缩小园际差距,实现优质资源的融合与共享,互动小组已发展成一个个学习共同体,形成了区域分类指导、小组多元互动、幼儿园优化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和分级指导模式。通过示范园带动、园际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区域学前教育的发展氛围。
 
三、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发展普惠、多元、优质的学前教育
 
近两年,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开始凸显。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做好全区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研,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年度任务。
1.合理规划布局,统筹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未来三年,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多形式”的发展思路,优化整合区域学前教育资源,形成合理的学前教育布局,统筹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保基本。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重点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地区增加收费标准合理、办园质量较高的教育部门办园数量,为地区群众提供普惠、便捷的学前教育服务,确保低收入家庭子女享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广覆盖。原则上实现每个镇(乡)、街道均建有幼儿园,覆盖到街道、镇(乡)所有户籍儿童,覆盖到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多形式。通过奖励扶持驻区单位、街道及镇(乡)办园,鼓励、规范、优化民办幼儿园,力求举全区之力发展学前教育,形成以公办为基础、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格局。
2.实施重点工程,多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我们通过扩大增量、稳定存量、内部挖潜等策略,多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解决学位缺口;通过实施以下四项重点工程,促进各类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
教育部门办园工程。调整结构布局,增加教育部门办园数量,保障财政投入、人员编制,优化配置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实现新建幼儿园的高起点办园。
镇(乡)、街道幼儿园发展工程。认真调研分析现有街道、镇(乡)办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相关政策支持、规范园所管理等,挖掘可利用资源,有效扩大学前教育规模,促进幼儿园提升办园质量。
驻区单位办园支持工程。积极落实《海淀区支持和奖励幼儿园建设与发展暂行办法》,给予在园所有幼儿生均补助,加大对新建幼儿园、幼儿园扩班等的经费支持,积极扶持特殊儿童教育基地的建设,奖励特色建设基地,调动各驻区单位的办园积极性。
民办幼儿园优化工程。通过积极的指导、政策的引导,引领幼儿园实施达标建设,满班额招生,规范办园。针对部分地区公办园少、民办园“入园贵”的问题,研究以奖代补、委托管理等方法,积极发展普惠的民办幼儿园。依据“公办保基本,民办多元化”的原则,促进民办幼儿园形成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多元发展格局,提升社会的满意度。
3.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
实施科学的幼儿教育。积极推进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提升干部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的反思能力,科学安排、合理组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通过业务指导、政策引导、经费支持等,进一步提升全区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其中,扩大一级以上幼儿园比例,建立特色幼儿园示范基地,提升市区级示范幼儿园的特色建设水平,打造优质的品牌幼儿园,并在全区发挥积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监控制度。通过专业引领、质量考核、教育督导等,加强对幼儿园各项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实施日常监督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专业指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的质量监控,加强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提高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编辑: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