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设幼儿园的墙面环境
作者:于晶 王艳红 来源:吉林省延吉市六一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6-05-24
摘要: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老师,是课程搭建的平台。创设一个温馨祥和的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班级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墙面环境创设
在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班级中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发展。幼儿园作为儿童日常的生活场所,还可以根据专门的教育需要,设置特定的环境,让幼儿有机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学习社会、适应社会;此外,幼儿园要注重参与性环境的创设,着力于情趣性、操作性和选择性;更应注重不平衡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应对环境提出的要求。
一、环境创设要发挥教育作用
(一)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创设内容。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他们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教师要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如幼儿看到空荡荡的一点也不漂亮的活动室时,会产生并愿意和教师一起布置墙面的想法,得到了教师的赞同和支持。作为教师要随时提出问题让幼儿想办法解决。如:我的手里有个纸杯,你们想想可以把它做成什么?一个孩子说可以做娃娃,幼儿异口同声的表示同意。“你们告诉我准备怎么做?”“纸杯做娃娃的身体。”“绒线编成辫子,贴上手和脚就可以了。”“你们需要一些什么东西?”这时我们就鼓励幼儿自己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想表达的内容,让他们主动收集有关资料,准备材料等等,激发幼儿布置墙面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其次我们的角色要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幼儿在此活动中学到了手工、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让幼儿根据墙饰的内容,向家长、教师、同伴讲述着自己的故事。随着墙饰内容的不断增加变化,幼儿的故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充实。
(二)充分发挥环境所蕴涵的教育价值。要想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幼儿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如利用自然角里的花盆,引导幼儿进行触摸花盆,在边看边摸的过程中,了解花盆是陶瓷的,是用泥土烧制成的,培养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积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感知积木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积木进行操作活动,发展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形状,并能实际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在班级的墙面布置中,教师首先考虑本班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如我们幼儿园小班开设英语特色班,起初运用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在认识英语的过程中,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墙面环境,随着幼儿英语学习的内容不断变化,我们索性就把幼儿学的单词和相应的图片组织在一起,然后张贴到墙面上。让幼儿天天接触这些单词。现在,班级里不同程度的幼儿,情不自禁的用手指着墙上的英语单词,大声的、开火车般的把这些单词念下来了。在墙饰设计制作过程中,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关注的话题,所以幼儿很感兴趣易于接受。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英语教育引向深入,并与幼儿日常的英语常用礼貌语联系起来。这些做法有效地让幼儿真正理解英语的意义,形成自觉的运用英语的习惯,为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启发、鼓励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环境,它作为幼儿发展的一个外部条件,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激活才能支持幼儿内部的学习过程,怎样使幼儿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那么只有通过激活环境,才能利用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现有心理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一是收集材料鼓励幼儿成为创设环境的“主人”。要想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必须根据主题的产生而随时更换墙面环境的内容,要调动孩子讨论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决定墙面环境的内容,要发动他们收集有关材料,并要和他们一起进行设计制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放开幼儿手脚,让他们大胆尝试,能做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能想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想,决不包办。幼儿在宽松、活跃、和谐的氛围,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孩子爱问、想说、敢做,求新的欲望增强了,动手的能力提高了,成功的体验增多了,教师要利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找到错误的原因,及时教育引导幼儿。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我们指责批评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避免误解而伤害幼儿。如班上有一位孩子在点心时,到自然角给自己带的花浇开水,班上的孩子们顿时大叫起来:“不要,这样花会死的!”我看到后没责怪他,而是悄悄地问他:“你为什么要给花喝开水呢?能不能告诉老师?”通过了解,发现他想让花也要讲卫生,我告诉他花不喜欢喝开水的道理,并及时让全班幼儿展开讨论,我们给花喝什么最好,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认为牛奶能为花提供营养,是花的好朋友。这样既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和知识水平,而且也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了依据。三是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机会。以前我们只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让孩子尝试,不给他们任何的机会,教师的话一言九鼎,使孩子认为老师的话是真理,真理永远存在教师的头脑中,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和迎合心理,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新课程的实施要我们教师改变这种现象,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参与教育活动。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幼儿主体”,从“被动”到“主动探究”,再到“自己寻找答案”,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二、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墙面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幼儿缺乏最起码的生活经验,幼儿的认识最初只能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因此,做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蕴含的教育价值,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幼儿喜爱熟悉的环境,对不熟悉的环境往往感到害怕。就拿新生人园的小班幼儿来讲,教师在环境创设上应充分考虑到幼儿来园可能会出现的焦虑和不安,在环境创设中,突出新生人园幼儿的属相,亲切地在与个别幼儿沟通中找到与他们的话题,并用心去体会幼儿走出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中努力激起幼儿对班级多一份牵挂,多一点要来园愿望的环境。在环境墙面布置中融人对幼儿情感的关注,把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借助墙面表现出来。因此,开学初,我们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带一张全家合影的照片来,创设一个“我们拥有一个家”的墙饰,使幼儿感受到就像自己的爸爸妈妈和自己在一起似的,而且可以让小朋友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人,这样幼儿之间的亲近感就会油然而生,就可以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在环境墙面布置中融人对幼儿情感的关注,里面蕴含着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真切的情感。以后,随着幼儿之间交往的深入、幼儿兴趣范围的扩大,我们又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主题的开展与深入不断丰富墙饰的内容,如小主题“我的小手小脚真能干”让幼儿共同来布置幼儿园这个“家”,真正让幼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情感融人到墙面活动中。新生人园,看到自己的照片贴在活动室的墙上,他会认为老师早就认识他,减少了恐惧感,他们就能很快地融人幼儿园集体生活中。我们幼儿园的走廊、楼梯悬挂的是幼儿作品,还有幼儿活动、演出的照片,幼儿画画作品等。这些作品被幼儿所熟悉,色彩鲜艳,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更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而且,看到自己的作品展出,幼儿更能增加一份成就感、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要使墙壁说话
“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义尤为重要。
(一)教育性原则。创设墙面环境时应目标明确,而且要把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以至每个具体的活动中,以目标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创设环境。墙面装饰要富有特色,把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渗透在环境中。在孩子参与探索型活动中,我们把孩子生成的内容展开讨论,如“我有一个温暖的家”,——延伸到“我们住在哪个小区?”——然后到“我能为小区做什么?”让每个小朋友都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每个孩子的不同理想。让孩子们在其中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体验成功、找到自信。为了保证环境的教育性,必须让环境的每一部分都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自主性原则。墙面环境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过去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现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提供的材料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教师与幼儿关系是合作伙伴,孩子参与教师所设计的内容,教师不干预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材料、伙伴,让孩子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等,使幼儿产生活动的愿望。他们在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教育过程。只有当幼儿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才适当介人,提供适时适度的帮助,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性。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因此,教师不能硬性地要求幼儿按照条条框框去做,使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完全失去了自我,而应充分尊重、信任幼儿,把幼儿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以此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参与活动,寻找乐趣,获得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在墙面环境创设方面重视师生共同参与,坚持师生共同讨论主题,共同设置布局,真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并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都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
(三)参与性原则。我们通过“参与式主题”的形式召开家长会,家长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探索型主题开展的看法和见解,并主动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3我们的墙面环境装饰顿时就丰富多彩。如:探索型主题“有趣的糖果”中,让孩子和家长找糖果,接着买糖果,然后带糖果,把孩子带的各种形状和颜色包装的糖果布置到墙面。同时还请每位家长参与和孩子做一颗糖果,家长们别出心裁运用不同的材料为孩子做了一颗颗形象逼真的棒棒糖、水果糖、椰子糖等等。我们则利用废旧材料、如泡沫和蛋糕外面的包装纸,包成一颗颗小糖果用线把它们穿起来扎在可乐瓶做的花篮里,最后悬挂在教室的灯上。哇!教室里成了糖的世界。真真假假的糖果让人目不暇接。开展这样的活动是我们教师、家长、孩子互相学习的一种很好形式。我班还把家长会开展过程的照片展出,作为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的很好教具。“上面有我爸爸!”“还有我妈妈!”孩子们看到自己爸爸、妈妈的照片欢呼雀跃,教师乘机进行教育:“爸爸和妈妈正在讨论问题呢,小朋友玩的玩具会不会收拾?你们吃饭是不是不挑食?”这种方式幼儿容易接受,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幼儿园的环境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它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不再强调“美化、绿化、净化"。而是强调了教师和幼儿共同互动的结晶。使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像海绵吸水一样融人幼儿成长的过程。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正是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摘自:《学前教育新视野》2016.02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浅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相伴童心世界阅读人气:1322
-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灵妖阅读人气:1991
- 浅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爱的乐园阅读人气:1739
-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笑舞人生阅读人气:1329
- 浅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爱的乐园阅读人气:1440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的建议塑料袋阅读人气:424
- [教师工作]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的原则冬雪夏至阅读人气:785
- [教师工作]关于环境创设暖阳木槿阅读人气:1324
- [业务管理]如何科学的创设区角悠悠我心阅读人气:1306
- [业务管理]幼儿园环境创设遵循哪些原则?太阳花花阅读人气:3830